曉光和錢鋒一起上了大學,又一塊迎來畢業季。后來,兩人又進了同一家設備公司當業務員。
曉光每天背個包,裝滿資料到處掃樓拜訪客戶。他不懂銷售,也不太擅長和別人溝通。每到一個客戶門前,他總要猶豫很久才鼓起勇氣敲門,見了客戶也不知道說什么,遞完資料,就匆匆走了。可就是這樣,他依然每天堅持收集客戶資料,堅持陌拜客戶,堅持對老客戶回訪。給客戶的報價,他不發郵箱,不發傳真,而是親自給客戶送上門。晚上有客戶尋價,他都及時報價,從不拖沓,在漫長的煎熬中,他慢慢開始有了第一批客戶。
天熱時,曉光偶爾給客戶帶些冰飲,或者西瓜,給客戶解暑。或者,中午約客戶吃個便飯。這些錢,他不好意思找公司報銷。于是,他的工資除了車費、話費、生活費及討好客戶的關系維護費,幾乎是負的,經常要倒貼。但給他介紹客戶的人越來越多。
錢鋒進入這家公司后,從親戚朋友入手,倒是很快出單。他不愿意掃樓,費時費力費錢,成功率又低,最關鍵是累得要死。干了兩個月后,身邊人情用盡,他開始報怨公司的工資低、提成少、工作難度大、夏天又曬得要死。
這時,他看到了更好的職位--軟件工程師,工資也比現在高,整天呆在有空調的辦公室,最關鍵的是不用每天想著如何討好別人。
進入新公司工作一個月后,他又發現寫程序很枯燥,又經常要加班加點,公司里人際關系也挺復雜。于是,他又不想干了。
辭職后,錢鋒就想職位高的干不了,職位低的不掙錢,他決定不再出去工作。開始在家炒期貨,他認為要想掙大錢,莫過炒期貨。于是向父母要錢開始投資。
十年之后,曉光早已從公司出來,開上了寶馬,在打工的這座城市定居,并買了屬于自己的辦公室,開了自己的設備公司,當上了總經理。他十年工作中積累的人脈,成為他長期的財神爺。
錢鋒卻掙掙賠賠還在原地起步,依然租著房子,向父母要著錢,沒有女朋友。唯一的變化,就是他敏感了,自卑了,和社會脫節了,甚至仇恨曾經的哥們成功了。
在人生道路上,我們會有很多拐點,每一個選擇都決定著你生命的走向,生活的質量。作為畢業季的我們,一定要遠離高不成低不就的傲嬌感。
初入職場的心態,決定著我們十年后的樣子。如果你一直不愿意低就,卻又沒有被重用的資本,不如先學會把自己變得有價值吧!只有先把自己變得有價值,你才能成為一個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