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孩子上學的緣故,老師要求背誦古詩300首,時常我們在吃飯,外出,臨睡之前聽它,漸漸地我對詩詞類產生好感,尤其對宋代的一些詩記憶深刻。
在好友的推薦下捧起這本《宋詞背后的故事》,剎那間感到古代的詩人太厲害了。沒有多余的詞匯居然可以表達如此暢快人心的心境。
這本書的作者是楊國振和陸晨昱一起完成的,前者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從事時政分析、學術研究二十余年,成果豐碩,對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等有比較深入的研究。
當然陸晨昱也不差,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出版有《尋道問心》等專著,是傳統國學和國術的傳播者,同時也是喜馬拉雅認證主播,主講國學和傳統文化。
此書相對于唐詩的工整美,宋詞更有參差錯落的韻味。詞萌芽于南朝,繁盛于宋朝。
宋代從朝堂到坊巷都不乏傳承至今的名篇。50首經典宋詞的講解,發現宋詞背后隱藏著的“秘密”。
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李煜、趙佶、晏殊、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晏幾道、蘇 軾、李清照、岳 飛等
這些頂級人物是在怎樣的情境之下吟誦出了千古名篇,文字之間又蘊藏著他們怎樣的情感,一千多年前那些才華橫溢的中國人,通過宋詞表達出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悟,在不同的時空里感受他們豐富的內心世界。
通過欣賞宋詞,穿越時空了解那跌宕起伏的歷史,感受那韻味悠長、回味無窮的傳統文化。
1.說到南唐李煜就不得不說他的《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回顧了自己往日的輝煌時刻,如今變幻兩側,從未想到會有今天的結局,若是簡單的個人事件的失敗就算了,然他是皇帝,是一國之君,輸了等于整個國家都輸了,這是怎樣的情懷,詞意是在描述當日的心中無限愁顫的情景。
當然這里面也有他的不作為,聽信讒言,禍害忠良,終日沉迷于填詞作詩,若說這是個人愛好倒也無所謂,但是本末倒置就是大問題,江山沒有好好的整理,沉迷于詩詞,將世世代代打下的江山拱手給與他人,他人黃泉之下亦是難以見父。
最后李煜成為階下囚,多少辛酸,愁苦和悔恨都藏于詞里,后來趙光義了解此詞后勃然大怒,命人將毒酒送與他上路。
于是這首千古絕唱的《虞美人》也至今被眾人心心念叨!
2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這是當時54歲的作者描繪邊塞的壯闊和蕭瑟蒼涼,抒發了邊關將士思鄉憂國的情懷,令人愴然涕下。
試想在遙遠的邊塞駐扎為國,然對于已經離家已久未回去探望,家里的親人至今還好嗎?
這首詞很明了的表達了思鄉,當下復雜的心情。
這也讓當代的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那時的他們特別不易,我想這也是詞的力量,流傳萬世,讓我們心心念。
3.李清照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
這簡單的詞描繪的李清照思念已經陰陽之隔的丈夫趙明誠,人已經消瘦許多。
原先和丈夫的感情一直很好,從未發現他有什么不妥之處,直到自己親眼目睹丈夫趙明誠人齊,遇叛亂,臨陣脫逃最終被罷免了官,從此這陰影一直追隨著她,她或許從未想到自己的丈夫原來是這樣的角色。
1129年,兩人逃亡到當年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上,觸景生情的吟唱: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丈夫趙明誠聽聞羞愧難當,此后得疾病猝死。
后來李清照一路南下,由于是女兒身最終還是守護不了和丈夫一起守護的15車金石,在戰火中化為煙灰,僅帶隨身的珍藏品來到紹興,然,又被小偷盜走了5個箱子。于是就有李清照的: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弟,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也側面的反饋當時的她是多么悲傷,孤獨,凄涼,試想一個女子已經失去摯愛的丈夫,如今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到一陌生地方,仍然遇到壞人。
經典的宋詞背后,藏著一個時代的歷史。
這本書滿足了你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所有的幻想,一個時代它會很自然地留下一些痕跡,在欣賞之余難免對于古代有情懷有才華的詩人有所好奇,在了解作品的時候有所了解同情。
其實這也同樣的映襯當今的一些能人若沒有遇到貴人,或是機遇也終得熬一陣默默的陰暗的時光。
董卿曾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開場白說到:
董卿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光陰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匆匆流逝,不會因為任何一個人而停下腳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在感嘆著韶光易逝;而面對物轉星移,如白駒過隙般的光陰,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
愿你在無聊寂寞時可以捧起它,讀一段,走一段,或許生活沒有你想象的那么苦。
?備注:圖片來自網絡,若侵權請及時聯系即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