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你分享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個故事,蠻有意思的。
曾經(jīng)有個廚師,學藝多年,炒菜水平非同一般,但得不到師父認可,他很憤怒,就指名向一位成名學弟挑戰(zhàn)。
兩人比賽煮清湯面,咕嘟咕嘟,兩碗面端上來,大家品嘗。品嘗后,大家一致認為,學弟煮的面特別好吃,廚子可以被替換了。廚子無法理解:為什么?一樣的刀功、一樣的食材,而且我比學弟更努力、更持久,為什么大家非要嫌棄我呢?
學弟告訴他:我切蔥花時,精選的是木刀,避免面沾染鐵銹味,面湯滋味不在面,而在于刀。——在于你是否用心。你與名家,其實只差這一點。但就是這一點點的認知差距,卻拉開了人生的檔次。
人生如面,湯濃湯淡,看就看你是否有調羹手藝。看就看我們是否愿意用心,體驗生活,感受人生。就看我們是不是愿意,從對人的怨憤中走出來,從更高的維度,俯瞰世事。
一旦思維視角轉換,你所看到的世事,再也不是此前的樣子。
這個過程就是認知力的提升,沒什么訣竅,也沒什么必殺奇招,有的只是用心,知道你的心進入慈悲之境,居高而臨下,無怨亦無憂,才能夠獲得認知的自由,從內心的苦痛迷霧之中掙脫出來。
——《意林》雜志總第67卷P19頁《煮一碗面》
我喜歡這個小故事,它帶給我三點大啟發(fā)。
一、我喜歡它的運鏡手法
這個運鏡手法是我個人的感受和總結,僅屬個人看法。
前兩段用很少的文字,介紹了一位廚師的憤懣和窘境:學藝多年,卻得不到認可,于是決定挑戰(zhàn)。
結果還是輸了。
他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讓自己心服口服,讀者也很好奇。這些鏡頭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場景。
精彩的是這個讓人心服口服的理由:
我切蔥花時,精選的是木刀,避免面里沾染鐵銹味。
這是一個特寫鏡頭,具體到了切蔥花這個步驟中的工具細節(jié),一般人都會選鐵刀,而師弟選了木刀。
這把木刀顯示了師弟的用心,也解答了廚子的疑惑:一樣的刀工,一樣的食材,更努力、更持久,但是輸在了不同的用心和工具上。
而這樣細微區(qū)別帶來的結果卻是天差地別,有的人因此成為名家,有的人卻一直默默無聞。
緊接著,鏡頭開始拉得特別宏大:
“人生如面,湯濃湯淡,看就看你是否有調羹手藝。”
一下子上升到了人生哲學高度,特別精彩,也特別有韻味。
二、我喜歡它獨特的切角
從一般性場景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再到人生宏大場面,聯(lián)系它們的是一個關鍵詞是“用心”。
在切蔥花這個小步驟里選擇用鋼刀還是木刀,味道是不一樣的,因此拿到的人生結果就大不一樣。
因為在某件小事里的用心改進,加上長年累月的日積月累,就走上了復利的快車道。
這樣一個很獨特細微的切角,讓人印象特別深刻。
在寫作手法中,不管是短視頻還是圖文創(chuàng)作,獨特的切角是個技術活。寫作老師湯小小在她的寫作教程里就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切入角度決定文章的精彩度。”
同樣的素材,切入點不一樣,效果也會大不相同。
S叔在解析他播放2千萬的短視頻《多巴胺是最廉價的毒藥》時,也提到了切入點這個創(chuàng)作手法。
在喝奶茶和健身之間,沒有人不知道應該選擇健身而不是喝奶茶。
但為什么更多的人選擇喝奶茶而不是健身,為什么應該健身而不是喝奶茶?S叔的視頻用兩個名詞“多巴胺”和“內啡肽”解答了這個問題。獨特的切入點讓這條視頻特別受歡迎。
大家是不是也跟我一樣,特別喜歡這句“這兩個其實都是欲望,但內啡肽是比多巴胺更高級的欲望”,“更加高級的欲望讓他實現(xiàn)了自律”。
也就是這句話,讓那些常年健身身材更好的人有了炫耀的資本,你會想說:“看S叔說了,我的欲望多高級!”“在成果/成就面前,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我們在創(chuàng)作時,也要去尋找獨特的視角。
三、我喜歡它恢宏的格局
這個故事雖然沒有提到“格局”這兩個字,卻讓我看懂了格局的意思。
以前我對格局的理解,就是這個人敢于投資人、投資項目,懂得拉攏一幫人賺錢,然后分錢。
但這則故事卻讓我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現(xiàn)在我對格局的理解是,既能看到影響結果的關鍵細節(jié),又能跳出這個細節(jié),把控細節(jié)指向的宏偉目標。
若是僅僅強調細節(jié),而忽視細節(jié)對于結果的影響,那么細節(jié)毫無價值。
過渡句就在這句話:
“這一點點的認知差距,卻拉開了人生的檔次。”
文章中的廚子糾結的是結果,而這樣一個結果是由一個微小的細節(jié)帶來的。但對于讀者來說,一碗清湯面好吃與否,不同的人在意程度不一樣。
我們之所以在意這個故事,原因在于可以從這個故事中提煉一種思維,用于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
也就是說,如果這個故事帶給我們一些可落地的生活智慧和啟發(fā),我們就會喜歡它。
所以,作者筆鋒一轉,寫出了宏大的人生格局。
“從對人的怨憤中走出來,從更高的維度,俯瞰世事。”
“用心,直到你的心進入慈悲之境,居高而臨下,無怨亦無憂,才能夠獲得認知的自由,從內心的苦痛迷誤之中掙脫出來。”
這個恢弘的意境讓人回味無窮。
寫在最后
因為愛好寫作,我現(xiàn)在一邊每天更新公眾號,一邊學習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在寫作方面,我也拿到了一些結果,比如,我是簡書的簽約作者,也是今日頭條的黃V。
在公眾號運營方面,我決定將公眾號更名為:清檸寫作筆記。理出了四個欄目:1.讀書追劇,2.寫作技巧,3.思維成長,4.好物分享。
前三個欄目分別對應知識、信息和經(jīng)驗,這是趙周老師在RIA學習力導師課里的三大信息源,可以覆蓋我們日常的所有素材來源。
除了個人寫作,我會發(fā)出征稿函,陸續(xù)推出寫作課,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并積極投稿。
期待今天的新嘗試帶給你更多的啟發(fā)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