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窯廠出名的村莊——閣里

? ? ? ? 在廣袤的華北平原,有一條幾百里長的海河大支流——子牙河,由西南向東北貫穿了整個平原小縣——大城縣。距縣城西南16公里的子牙河西岸不遠處,有個廣安鎮所屬的小村莊,她是我的家鄉閣里村。我的家鄉太小了,村域面積約0.25平方公里,只有在縣域地圖上才能找到她。

? ? ? ? 閣里村現有村民380戶,1052人口,1100畝土地。據2013年《大城地名志》記載:閣里村建于元朝,因閣姓建村故名閣里,有著700多年的建村歷史,房屋多為平頂磚木結構建筑。1949年前,閣里屬河間縣。1928年屬河間縣九區。1940年7月屬任河縣五區。1949年9月屬大城縣八區。1958年9月屬留各莊公社。1961年5月屬大廣安公社。1984年3月屬大廣安鄉。2009年12月屬廣安鎮。

? ? ? ? 關于閣里村名的由來,當地鄉親們是這么流傳的——我們村西有四個“槽”村,就是今天的東曹村、西曹村、南曹村和北曹村;村東有兩個“馬”村,就是今天的東馬村、西馬村。傳說二馬吃四槽,不吉利,于是便在中間建了我們村,起著隔離作用,于雙方無害了,于是有了今天的閣里村。這個故事,被我的朋友楊馨遠否定了,他告訴說,這個故事被全國地名教授當作反面教材了。呵呵,我知道這是民間茶余飯后、勞作閑暇編的故事,不能當真。我們村過去是否有閣姓,我不知道,但這個“閣”字,總是糾結著我,因為我們村東的東馬村、西馬村,過去建有大廟,廟為閣樓式的,所以人們稱此村為馬村閣,東、西馬村是后來改的。這就令我浮想聯翩了,我們這個“閣”是否與馬村閣的“閣”有關聯呢?過去我們村屬河間府河間縣,馬村閣屬順天府大城縣,按說兩村地名沒什么關系,但我覺得似乎有關聯,又解釋不清,故此存疑。

? ? ? ? 別看閣里村小,極不顯眼,非常普通,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她的每一塊土地都很神圣,每一條道路都很熟悉,每一戶人家都很令我牽腸掛肚,因為她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的生長地,更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我的80歲的父親至今還在此地生活,我在縣城工作和生活,每個周末都要回來探望,每每回老家,都感慨良多……

? ? ? ? 也許我不是故鄉的驕傲,然而故鄉卻是我的自豪。

? ? ? ? 貧窮,是幾十年來印在眸間的妝容。地薄、人困,讓這個樸素的村莊一度在追尋幸福的路上艱難地跋涉著。不夠寬廣,也不整齊的街道;一座座破舊的院落,幾棵經得起寂寞的老樹,還有些臉上皺皺巴巴、佝僂著背坐在門前望著遠方曬太陽的老人,這大致便是我們過去的村莊了。然而,就算是如此不起眼,在我的心里卻容不得別人對她半絲的輕蔑或是侮辱。

? ? ? ? 土地曾因鹽堿而貧瘠

? ? ? ? 我兒時的記憶里,村子四周到處是鹽堿地,低洼不平,放眼望去,大地白茫茫一片。去鄰村西馬村上小學的路上,白堿能沒過我的鞋幫。地里的莊稼苗很稀少,而且死蔫不活。

? ? ?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糧”;“旱了收螞蚱,澇了收蛤蟆,不旱不澇收堿嘎巴”,這些流傳的老話曾經是這里靠天吃飯的真實寫照。93歲的張明起老人回憶說:咱村的地原來不打糧食,二畝地的麥子只能收一挑子,靠國家的救濟糧和鹽蓬菜為生,鄉親們靠打短工度日,喝的是苦水咸水,住的是土屋草房。村里當時窮的僅有一頭牛,傳說在河間府管轄期間曾有“一頭牛村”的叫法。當時流傳著“留各莊的窩頭(指窩頭鋪戶),張吉的菜,閣里的短工叫不敗”的順口溜,可見當時閣里村人的無奈。

? ? ? ? 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公社派來技術人員指導生產隊改良土地:廣積肥,平堿崗,修條田,挖溝渠。

? ? ? ? 記得那時候一年四季起早貪黑,利用空余時間割野草、摟落葉、鍘農作物秸稈,漚制農家肥(草糞);把豬圈、羊圈、牛圈里經過動物糞便浸染和千踩萬踏的肥料,從雞窩、鴿子籠里掏出糞便搬到外面堆積起來,漚制成廄肥。各生產隊建有大型積肥坑,家家戶戶自建廁所,積攢人糞尿。

? ? ? ? 勤勞的村民從來不會嫌棄這些黑臭的肥料,從來不會拒絕在村子里甚至在自家周圍堆糞堆、挖糞坑(用來漚制農家肥)。因為他們知道,這些農家肥都是優質的有機肥,其中質量最高的是臭味更大的人糞尿和豬圈、羊圈、牛圈中的廄肥。人們也都非常珍惜肥料,尤其是一些年歲較長的老農,外出時隨時都會帶著糞筐,見到各種肥料立即拾進糞筐帶回。運送肥料過程中,哪怕撒下一點點也會停下來撿起來,重新裝上車。

? ? ? ? 生產隊帶領村民改造土地的同時,發展副業,與供銷社簽合同,種荊條,編籃子、編筐子,后來是編制麻袋;未成年少女們紡線,體力不支的勞力進行編織,再分到各家各戶縫合成麻袋。又串脆棗,將收購來小棗,串去棗核,用火墻子烘干,做成好吃的脆棗;漏干粉,把買來的山芋(指紅薯)加工成淀粉,打成糊,再用漏勺漏成干粉,和脆棗一起運往天津衛。再建起石棉廠,家家農作之余紡石棉線,交生產隊副業廠加工石棉制品,安排僅有的幾個識字的去跑業務,我的父親也是其中之一,全國各地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也為生產隊贏得了收益,村里安了電,打了深水井,又有了拖拉機。我還清晰記得村里買來第一臺四輪拖拉機時的情景,全村人都奔到生產隊大院圍著拖拉機好奇的圍觀。

? ? ? ? 副業廠賺了錢打了機井,買來磷肥,與有機肥共同施肥,再用深井水澆灌條田,慢慢改造了鹽堿地,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1100畝鹽堿地徹底得以改良。

? ? ? ? 村旁曾有窯廠而出名

? ? ? ? 1958年人民公社選址我們村籌建窯廠,也就是原大城縣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第一磚廠,由此至2015年的近六十年間,我村家家戶戶蓋房子都到這里拉磚。窯地離村近,人們習慣用我們村名來稱呼這個窯廠——“閣(俗語念gǎo)里窯”,村小(解放前才幾十戶家,總共二百多人)且窮,默默無聞的我們村這才因此有了點名聲。

? ? ? ? 閣里村為窯廠拿出土地300余畝,村民按戶籌集舊磚修建窯廠基礎用房。父親回憶說,當時家里能扒下來的的磚都奉獻出來了,連門口臺階的磚都起了送到窯廠。閣里窯最初叫“大城縣躍進磚瓦廠”,后改為“大城縣永紅磚瓦廠”,又更名“大城縣第一磚廠”,這些名字都沒有叫響,只有閣里窯這個名字倒是響亮。

? ? ? ? 這個窯廠遠遠比我們村子大,是方圓百里最大的窯廠,煙筒也是最高的。姥姥家距我們村直線距離將近3公里,中間有一條子牙河相隔,雨季里河水較深不能趟水過河,需要沿著河岸繞到留各莊大橋才能到河對岸。記得小時候經常住姥姥家,想家的時候,大人們都忙于農活,很少有時間送我,妗子總是不放心的指著大煙筒,對我說:看見那個大煙筒了嗎,你就沿著河堤走,過了橋,朝著大煙筒方向走就找到家了。我也是望著那熟悉的時常會冒著黑煙的大煙筒,能自個回家。這個大煙筒也就成為我最早的家鄉記憶。

? ? ? ? 窯廠運營期間,來這里拉磚的車輛絡繹不絕,各種各樣的運輸工具,比如駱駝、馬、牛拉的大車,各種各樣的拖拉機、汽車等等。就因為這個窯廠,家鄉人憑借得天獨厚的優勢,看到形形色色的車輛和行人,我也曾為村邊有這個窯廠自豪了好些年。

? ? ? ? 出磚用的土,最初完全是靠人工挖掘運輸的,那些好勞力靠雙手用鐵鍬和小推車,把土從大坑里挖來,推向那機房附近高高的土堆上。由于干活的人多,陣勢強大,很是壯觀。再后來,有了轱轆馬,也就是從深深的窯坑子里到高高的的土堆頂鋪上兩條鐵軌,一節節裝土的小斗車連接起來,靠高頂處的電機卷動油絲繩來牽引車斗往機房處運土;再后來,有了推土機,人們才從體力透支的勞作中慢慢解放了出來。

? ? ? ? 最初的磚坯是完全人工扣出來的。記得村里父輩們提前把土用水浸著,泡透,直至濕軟適宜,用木制的磚坯模子,一塊塊的摳出來再去晾曬。這種手工磚,價錢會貴一些,但質量好,尺寸統一。后來有了機磚生產線,但手工磚也還是盛行了好些年。

? ? ? ? 機器磚也有其獨特的工藝,坯子的泥土里已經按照比例攙入煤面,燒制過程中可以內燃。內燃磚里有空隙,可減輕成品磚重量,增強承載能力,又內外同燒,燒制時間大大縮短。

? ? ? ? 機器磚的生產線一開,整個窯廠就熱鬧起來了,從送土,填煤,加水,攪拌,出坯,還要及時拉走這些磚坯子去晾曬,在那個機械化程度很低的年代,需要的人工可想而知,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很是忙碌。

? ? ? ? 農活稍稍清閑,村里男女勞力就加入到拉坯子的隊伍里。我們這些小孩子也就時常跟隨著在窯廠里玩,見證了那段時光。? ? 我是1969年生人,是望著這個50余米高的大煙筒——老家標志性建筑,從孩提走到中年的。小時候下洼打草打菜時,望著大煙筒,就不會迷路;田地里收拾的干凈后,就去窯地里撿拾遮蓋磚坯子的葦薄掉落的葦草做燒火的柴禾;寒冬臘月,還去停火的窯洞里或是清理出的爐灰里撿拾未燒盡的煤渣兒取火用。炎炎夏日,小伙伴們就到窯坑里洗澡,游泳,打水仗。那時窯坑里的水不深,為了取土常年抽水,只有雨季里才會水多些。現在的孩子們不會這樣了,大人們也不讓去,水太深危險。總覺得自己似乎離不開這片窯地,后來參加了工作,進了城,每逢周末回家看老人,老遠望見那個高大的黑煙筒,就覺得倍感親切。

? ? ? ? 2014年的年底,國家治理環境污染,這個窯廠停止了生產,這個高大的標志性建筑于2015年7月19日那天拆除消失。如今這個磚廠已經成為歷史,僅僅剩下占用的那片土地,也蓋起了居民小區,一座座高樓掩蓋了窯廠曾經的紅火與繁忙。那遺留下的窯坑子,已經蓄滿了水,一片波光粼粼,似乎要把那段時光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 ? ? ? 生活因勤勞而富足

? ? ? ? 窯廠沒有了,然而閣里村民挺直脊梁抗爭貧窮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了下來。20世紀八十年代初,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大部分青壯年紛紛出外創業。20世紀末,村委會拿出30畝地,鼓勵農民工回家搞養殖,于是養殖業也逐步發展了起來,我的弟弟張德路就是在外跑業務轉到村里投資養殖的專業戶之一,至今已有20年余年的養殖歷史,積累了豐富的養雞經驗。現村里有大型養雞場四個,養有蛋雞4萬只;大型養豬場兩個,存欄達幾千頭。

? ? ? ? 如今的閣里村,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街道四橫四縱,整齊寬闊,全部水泥硬化,并安裝了太陽能照明燈,街頭有飲用水凈化器,整個村落干凈整潔,青留公路繞村而過,交通便利。

? ? ? ? 走進新時代,閣里村人糧食多了、肚子飽了、腰包鼓了、生態好了、村莊靚了,喝上了純凈水,小日子越來越美了……可鄉親們并沒有停下奮斗的腳步,堅持發揚吃苦耐勞、不懼艱辛、百折不撓的新時代“愚公”精神,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雙手,開創著更加美好的生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57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71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409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69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60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95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9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23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43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9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42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50評論 5 35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81評論 3 34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3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22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54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07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