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看到李商隱的一首如廁詩,挺有意思的。
全詩如下:
《藥轉》 李商隱
郁金堂北畫樓東,換骨神方上藥通。
露氣暗連青桂苑,風聲偏獵紫蘭叢。
長籌未必輸孫皓,香棗何勞問石崇。
憶事懷人兼得句,翠衾歸臥繡簾中。
我來簡單解釋一下吧。
“郁金堂北畫樓東”,說明地點,廁所建在居室后園,畫樓的東邊。古代建房子是講究風水的,廁所多是建造在北面偏東的位置(住宅一般都是朝南的,所以后園自然是北面),廚房則是建在南面偏東。我們去南方時,會習慣說南下(比如乾隆下江南);而去北方時,則會習慣說北上(比如北上抗日)。所以當要去廁所時,也就是去院子的北面,自然就是(北)上廁所。當要去廚房時,也就是去院子的南面,自然是(南)下廚房。(沒錯,這就是“上廁所”,“下廚房”說法的由來)
“換骨神方上藥通”,這句詩就很簡單了,就是說我吃了神藥(瀉藥),真是非常暢快,一瀉而下,飄飄欲仙(大概是吧!?)。
“露氣暗連青桂苑”,這句詩是寫景的,同時交代了時間,“露氣”說明是早上,“暗連”則意味著天未亮,“青桂”指出是秋天,所以這次如廁的時間大概是在秋天的五更天,也就是凌晨3點到5點。(所以大概是便秘的老李睡前磕了神藥,早上被粑粑憋醒了)
“風聲偏獵紫蘭叢”,獵是形容風聲的,秋天刮的是西風,而廁所在東邊,這句的意思大概是西風帶著桂花香沖散了廁所的臭味,主要體現出廁所環境之高雅幽靜。
“長籌未必輸孫皓,香棗何勞問石崇”,這兩句是用典。
“長籌”又稱廁籌,是漢唐時期上流社會流行的擦屁股用品,這是一種削好的竹片,也就是刮屎棍,讓人覺得惡心的是,這種竹片很可能不是一次性的。(我見過最早的用手紙擦屁股的記載應該是在宋朝,想穿越的朋友們最好去宋以后,當然,如果你穿在普通老百姓家里,恐怕連刮屎棍都沒得用,撿點樹葉稻草啥的湊合著用吧)
解釋了“長籌”之后我們再來看第一句典故,這句典出自《法苑珠林》,說的是吳主孫皓(三國魏蜀吳的吳)把挖出的佛像放置在廁所旁,讓佛像抱著刮屎棍不說,還在浴佛節那天往佛頭上撒尿。結果把佛惹怒了,降災于他。李商隱是晚唐人,當時還不用紙擦屁股,最上流的就是刮屎棍,“未必輸”說的是我李商隱用的是刮屎棍,而不是樹葉,突出這是帝王的待遇啊。
第二句典說的是晉朝巨富石崇的廁所的故事,據說石崇的廁所非常奢侈豪華,專門配備十多個美女伺候,當時王敦在石崇家上廁所,看到美女端著一盆香棗過來,這香棗本是堵鼻孔用的,但王敦沒見過這陣仗啊,拿起香棗就吃,結果被各位美人掩口而笑之,非常沒有面子。值得提一句的是,這個王敦就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中的瑯琊王氏中人,由此更可見石崇廁所的豪華,但其實也說明了奢華似石崇之廁所,也是聞得見臭味的。哦,這是晉朝,到了清朝,宮廷馬桶就已經先進到沒什么臭味的水平了。
這句詩中的“何勞問”更強調了廁所的豪奢,因為長籌和香棗都非尋常人家所備,也就是說,李商隱再一次強調他上的是高檔衛生間。衛生間環境如此潔雅,大便又如此通暢,人生得意莫過于此?
“憶事懷人兼得句,翠衾歸臥繡簾中”,知道了前面的意思,這兩句就更容易理解啦,如此優雅的環境下,李商隱上著廁所,一邊“憶事懷人”,一邊還得出如此美妙的詩句,上完廁所還要再去睡個回籠覺。
我們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再不雅之事,也能變的如此清新脫俗。好了,終于寫完了,我也可以去吃飯啦!寫的不好,大家多多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