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8? ? ? ? ? ? 星期四? ? ? ? ? ? ? 晴
今天陽歷是二零一八年二月八日,陰歷是二零一七年臘月二十三 ,也就是小年,我們從今天開始真正過年了。
只是我們家今日的重心并不是小年,而是一場婚事。早晨我們離家乘坐客車,直到下午才來到即將辦婚事的親戚家里。
這個親戚關系很近,但是也算不上最近。按照習俗,在婚宴的前一天要請較親近的客人吃晚飯,這樣便于為第二天的婚禮做最后的準備,所以我們來了。
從小到大我們吃過許多場酒席,對婚禮不陌生。
每年的臘月和正月都是婚禮的高峰期,說得通俗點就是這段時間是好日子。
以往參加的那些婚宴僅僅是去吃一頓酒席而已,是純粹地做一位客人,所以我對于喜事的認知就是吃一頓飯。然而這一次,因為提前一天到來,而且明天還將參與迎親,所以對于婚禮這回事有了更深的認識。
每年都會參加許多場婚禮、吃酒席,或許是親近的人家,或許并不太熟,但是作為人情往來也必須要去。
參加的多了,對此有些反感,所以有的時候能不去就不去,家里其他人去,自己留在家,除非是特別特別親近的、必須全家去的那種才會去,或者有的時候在同一天里需要去吃酒席的人家太多,那就一家人分為幾波,一人去一家,送人情、吃喜酒。
一場婚宴,作為客人確實是純粹地去吃一頓,只需帶上人民幣作為人情禮即可,但是作為主人家卻要為此忙碌很長一段時間,打理好婚事的方方面面。
婚期是有講究的,一定得是喜慶吉利宜嫁娶的好日子,然后再告知各位親朋好友。迎親、送親的時間人員要安排好,婚房婚禮婚宴要準備好,喜糖紅包更是不能少,還有進新房時的各種禮節習俗也需要提前了解清楚。
這些事情十分繁雜瑣碎,但是也必須做好,往往這些事情都是由新人的父母一手包辦。
今天下午在明天要舉辦婚宴的親戚家里,我看到大伯(也就是這家主人)在書寫家里已過世親人的名字,有的不清楚的也會問爺爺或者其他的長輩。
似乎每逢過年吃團年飯,或者喜宴、壽宴等大事時都需要祭奠先祖,具體的做法就是給冥幣,寫清楚過世長輩的姓名、事件及時間等,它的用語很講究,作為年輕人的我們通常是不懂這些的,所以這些事一般都是家里的長輩在做,確切地說好像是家里的男人在做。而我們家一般都是爺爺和爸爸在完成它。
傳統之所以稱之為傳統,是因為代代相傳,所以那些我們年輕人現在不懂的東西,以后也會慢慢明白,然后傳承下去。
迎親及婚禮的具體過程我并不清楚,所以就不多談了,待到明日應該就知曉了。
結婚是一個人一生中的大事,一般而言都是只有一次,所以它真的很重要。作為客人時,我們可以淡然旁觀,但倘若有一天自己作為其中的主角,我們要懂得珍惜。
不知不覺寫了這么多廢話,很晚了,休息了,期待明天。
這是哥哥嫂嫂在一起的第一個新年,而之后他們也將迎來彼此的第一個情人節,祝他們新婚快樂、永遠幸福。
【心語】關于婚禮,各地有不同的習俗路過的你可以分享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