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影
那天圣誕
我們又聚在了一起
為了“寫作不再難”
風不太冷
我們熱情高漲
等活動開場
來吧 我們一起
聽聽海生的分享
此次活動是“寫作不再難”寫作技巧主題分享,書友韋海生圍繞三點為我們展開講解:
一、 寫作有什么用?
書友1說:寫作能用不同的視角來看事情,創造性地去看待問題。
書友2說:寫作是和自己內在心靈的溝通,記錄心路的歷程。當你老了,記憶模糊了,文字是很好的回憶。
書友3說:寫作是把思想轉化為文字,以更大的力量去鞭策自己。
海生說:
1,更受待見。企業招人偏向文筆好的人,文筆好的人在公司也比較受重用。
2,以文會友。寫作能認識更多的朋友。他人可以從文章去了解自己,跟別人交流更容易,社交更有效。
3,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寫作把問題考慮更深入,思維會更加有邏輯。看問題由點向線、面延伸。
4,寫作是學習的過程。寫作要準備很多東西,要把之前的儲備拿出來應用。以老師的心態去教自己,該怎么傳授會學得更好,怎樣更能消化知識?總結來說,教比學更好。
二、 寫不出來怎么辦?
1,大量累積。多閱讀,由量變達到質變。但不要盲目追求閱讀量,要讀源頭的書,讀自己不懂得書。真正有東西的時候,靈感會滔滔而來。
2,我筆寫我心。寫生活,寫經歷,寫自己感受最深的事。
3,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從一點點開始寫起,寫讀書卡片(人名卡、精句卡,術語卡……)不理解的知識,主動去查找,汲取的時候越困難,輸出的時候越容易。
4,加入一些寫作的圈子。有了同伴,互相交流,共同進步。同儕壓力會給你帶來前行的動力。
5,扎實的專業知識做底蘊。圍繞專題來寫,看該專題的書籍,寫相關的題裁。從一個點去延伸發散。
6,從網站積累素材。知乎話題繁多,可以去看他人的思路,結合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
三、寫作為什么難?
1、邏輯。把要寫的內容控制在邏輯范圍內。少讀網文,多讀論文。學術論文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多讀能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提升邏輯思維。
2、文采。一篇好文章,離不開文采的體現。不僅指語言華麗,辭藻優美。還應耐人尋味。好的文章,十年甚至二十年后,依然能夠把你感動。多讀中國古典文章。讀古人書,與古賢為伍,素養與文采都會提升。
海生推薦的書籍:
《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宇文所安
《古文觀止》
《古詩源》(中國詩歌的源頭)
《修辭認識》《修辭感覺》佐藤信夫
《寫作風格的意識》史迪芬·平克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
《翻譯乃大道》余光中
3、故事。有故事的文章才能吸引讀者。故事引起共情,一味言說道理無事例支撐,文章顯得蒼白無力。而生活中,善于講故事的人比較會寫作,也更受歡迎。
推薦書籍: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你一生的故事》特德·蔣
海生針對三點內容,對癥下藥,傳授提升寫作能力的訣竅:
1,輸出大于輸入。寫作先進入環境之中,寫的多了,局限性自然變的越大,這時才會知道自己缺乏什么,筆力受阻。當你有這種意識的時候,寫作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一半。比如學游泳,不是先學會多么嫻熟的動作,首先要進入水中。
2,不求數量重質量。不要寫的太勤快。把靈感累積,更好地利用。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一周一篇比一天一篇的質量和效果都會更好。可以每天寫一點點,經過數天的沉淀,再整合成一篇。
3,翻譯。嘗試著去翻譯外國名著,自己翻譯的和其他作家的譯作對比,及對照同一作品不同譯者翻譯的作品。通過這樣的練習,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4,不寫時事熱點。不用太多引用。必要時,用自己的話轉述。
5,寫東西考慮讀者的感受。用平常的話語去描述,不要一味的去應用生僻的辭吸引眼球。提升文采,以優美的言語打動讀者。另外,模仿是便捷的學習方式。選定一位欣賞的大家,去模仿他的寫作方式,慢慢靠齊。
海生的分享條理清晰,以上內容皆是根據隨堂筆記整理而成。遺憾的是時間太匆匆,海生準備9張的稿子才分享了三張的內容。我們都感恩海生的分享,獲益匪淺。不舍離開,唯有期待下一次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