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前看過一幅畫,不知作者是誰了,但我對畫中的人物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畫中是一個老者在自己撓癢癢,用不求人在自己的背上使勁地撓著,十分愜意的樣子,我相信正好撓到點子上,位置力道恰是好處,因為那個表情的忍俊不禁里有著一份難得的滿足,那個舒服的樣子我們在生活中仿佛都曾經遇到過,所以讓人覺得十分有趣。
? ? ? 癢癢是什么?癢癢是我們身體或者心靈需要某種慰藉時表達出的一種期待,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所以,我們以恰當的方式撓撓,就會滿足與舒服。譬如,當我們一個人在某種特別的狀態下,可能就會有一種十分想畫畫的沖動感覺,哪怕你根本不是畫家,也不曾拿過畫筆,但在那個癢癢的點上,你肯定會有一種拿起畫筆任意縱橫涂抹的沖動,我相信,如果有那么一刻那種可能,你的內心一定會很放松很愉悅,就像我們有的時候,在路上漫步的時候,走著走著便會不由自主地哼出歌聲一樣,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心靈的癢癢。很顯然,對于愛好畫畫的我來說,這種癢癢顯然會比其他人的體會顯得更加真實,或者說,在我的尋常日子中,畫畫已然是我一種不可或缺的撓癢的生活方式了。我曾畫過一幅《撓背圖》,一個人正在努力地給自己撓著,邊上題了首小詩:“皮間癢癢欲撓撓,不是低來便是高。左右時常差一點,忽然裂嘴樂陶陶。”詩中的那種感覺,大約是我們都曾有過的真切記憶。
? ? ? 既然說畫畫是一種撓癢癢,顯然就有著給自己撓和給他人撓的區別,很多的時候,我相信,畫家有想畫畫的癢癢時,如果不畫出來,心里總會有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沖動,于是,畫家會尋找這樣的一種可能和恰當的方式,把自己這種情緒表達出來,很顯然,這是給自己撓癢;還有一種撓法,是給別人撓癢,比如,別人請你畫一幅這樣那樣的東西,提出這樣那樣的癢處,畫家便得按照別人的想法去撓了,當然,這樣撓時是要講究的,比如位置、力道、次數等等,位置不對不行,力道輕了也不行,就像別人請你畫花鳥,你卻畫了山水,或者是個非常鄭重的宏大主題,你卻以一種很輕松的其他內容來撓這個癢,顯然便難有滿意的效果。也許有人會說,我才不屑給人撓呢,那肯定是吹牛皮,因為主動撓或是被動撓有時也是一種很讓人驕傲的東西哦,不然,怎么會有人很得意地把自己和一些大人物的合影曬出來,或是得到某大人物的收藏便倍是榮耀。不過有時想想,這樣撓得大家舒服,也不是什么壞事吧,有意思的是,既然是給別人撓,怎樣撓得別人舒服,就像拍馬屁一樣,當然就是一門大學問了。
? ? ? 撓著癢,想著畫,漸漸便多了些人生的體會與感悟,所以有時也會被動地給別人撓癢癢。比如,有時遇到別人請我寫一些吹喇叭的文字,時常會有手足無措的感覺,因為別人當下的狀態肯定是他自己認為撓的最舒服最想表達的一種狀態,否則,他便不會按照那種狀態去書或畫了,但是,這個時候他卻希望你感受他撓的那個癢處,而我卻很難觸摸到這個真實的癢處,顯然我們會有著一種誤讀與距離,所以,只有胡亂地撓幾下,偶然似乎也能撓到癢處,便是皆大歡喜。鄭板橋有句話說得很好:隔靴搔癢贊何益,入木三分罵亦精。這其實也只是一種愿望而已,因為自己的痛癢與他人無關,道理就是這樣簡單。
? ? ? 當然,畫畫與撓癢癢,為那一種不可名狀的快感,我們肯定還會努力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