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中暴露出越來越多你原來不知道的東西,你該怎么選擇?多少人能在看穿迷霧之后的一切依然保持真誠的初心,又有多少人最終成為那一切之一。
我始終相信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的看世界的眼睛都是簡單純粹的,我們也愿意將我們的信任交給眼睛所看到的看似真實實則迷蒙的美好,沒什么理由,就是單純的覺得鮮花代表著美麗,云朵的味道應該類似于棉花糖,搞不懂的應該都是藝術……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越多,現實也越發以其本真的面目呈現出來。
大學時我們班里有一位同學,大一時候就在班里以其溫婉賢淑,大方得體的形象得到了基本上所有同學的認可。當然我對她的印象也是如此,可是近期我才知道溫婉可以是一個人的一面,但一點也不妨礙她擁有另一面,后來我知道,她為了和專業老師拉關系提高學分,不惜與整個宿舍翻臉,去跟另一個和老師關系好的人交朋友,每次期末考試只會看別人的資料,而自己搜集的資料從不愿與別人分享,每學年的綜合測評更是想方設法地找老師領導以求各種加分。當我知道這些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人居然可以這么功利,對于還未走出大學校園的依然活在自己設想的完美世界里的我來說,確實震驚不小。然而震驚之余我也明白這其實根本就不算什么,逐漸學著去認識生活,接受生活是成長的必由之路。這樣想之后,我又在想那所謂的溫婉是不是也是刻意做出來的,但我馬上把自己否定了,我不愿意這樣想,因為這樣的話仿佛又太悲觀了。我們可以被迫接受現實的黑暗面,但絕不要讓某些黑暗來自于自己的想象,因為前者來于外,后者源自內,一旦內心生出黑暗只會加快我們融于黑暗的速度。
既要看透,又要能堅持初心確實很難,就像在努力守護一點微弱的信仰一樣的微光,哪怕一點潮濕,一陣微風都能讓其熄滅,似乎黑暗更容易掩藏,明亮反而成為眾矢之的,格格不入,可是坦蕩與否,自在人心。如果所有人都能真誠一點,那么溫暖會不會多一點,我姑且還是讓自己這么想,幼稚和天真也并不是誰都能有的不是嗎?
失了一夜的眠,數了三百多只羊也沒睡著,肚子還咕嚕咕嚕地叫,氣得我把三百多只羊全煮了吃了,所以第二天我腫成了熊貓,我的世界不僅黑白顛倒,還亂七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