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懂點兒經濟學,經濟學就像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從一個家庭的財產管理到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都是經濟學研究的范疇。
例如:你要不要結婚?要不要生小孩?要不要買車買房?范圍再大一點兒,企業要不要漲價?要不要投資?再廣泛一點兒,股市前景怎么樣?房價走勢怎樣?經濟形勢怎樣?諸如此類。可以說,經濟學涉及了人們在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一切物質精神資料的領域。
70年前,美國有一位著名經濟學家亨利·黑茲利特,為我們上過一堂《一課經濟學》。他總結美國大蕭條以及二戰時期給社會經濟帶來的經驗教訓,提倡自由市場理論,反對政府干預市場運行。
他認為:“放任市場,一切都將完美運行”;經濟學不應該只關注個人或局部的利益,而應該關注整體和長期的利益;如果政府出于保護的目的而出臺干預市場的政策,只是解決了眼前的問題,從長期來看,依然是惡性循環。
《一課經濟學》中的理論影響深遠,成為二戰后西方經濟學的主流思想。但70年過去,《一課經濟學》已經無法解釋現實社會中發生的全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衰退與蕭條此起彼伏、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諸多問題,市場已經不是解決一切的萬能靈藥。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經濟系教授,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客座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研究成果最豐碩的經濟學家約翰·奎金,寫出了《二課經濟學》來豐富和充實第一課中的觀點。
他通過對經濟運行現實的梳理和洞察,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市場的成敗、經濟政策的潛力與局限,讓大家更好地掌握經濟學分析現實問題的思路,清醒認識世界的真相。
01 天底下有沒有免費的午餐?
19世紀時,有個小酒館提出一個營銷策略,就是“免費”向顧客提供午餐,前提是顧客會將午餐與啤酒或其他飲料一起消費。
現在熟知這套策略的我們都知道了這不過是一種營銷手段,午餐的費用其實包含在了飲料的價格中。如果我們選擇了免費的午餐,其實是用放棄了其他更便宜的飲料的機會換來的。
從這里我們可以了解經濟學中最重要的“機會成本”的概念,就是當你在兩種選項中做出選擇時,選擇其中一種就意味著放棄另外一種。
在傳統觀念中,我們往往只關注到我們看得到的現實利益,而忽視我們放棄的東西,因為放棄的那些收益是我們無法衡量的,這就是我們在做出選擇時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
《月亮與六便士》中有一段經典對話:“為什么漂亮的女人總是嫁給無趣的男人?”“因為有腦子的男人不娶漂亮的女人。”該選擇漂亮迷人的還是聰明體貼的姑娘結婚呢?無論你選擇哪一個,另一個就是你為之付出的機會成本。
書中說:“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的機會成本是你為得到它而必須放棄的事物。”雖然現代社會的技術進步從某種意義上為人們帶來了免費午餐,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個古老的命題在今天依然是有其現實意義的。
02 機會成本有沒有最優解?
作為一名適齡青年,你當然是想選擇一位既漂亮迷人又聰明體貼的姑娘結婚,這種情況一定會存在。但假如你沒有那么幸運,遇不到雙贏局面的情況下,有沒有最優選項呢?
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了一項帕累托最優理論,該理論說:“如果經濟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在不使他人境況變壞的同時使自己的情況變得更好。”這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假如政府采用擴張性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和貨物需求,每個人都更富有了,是不是就達到最優的狀態了呢?然而經濟學思維告訴我們:除了大自然的饋贈之外,我們取得任何東西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真正的財富,是同等的勞動力獲得更多的產出。所以,如果只是拿到更多的錢,能買到的東西卻比以前少,那你只是更有錢了,而不是更富有了,這種狀況有個名稱叫做“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會暫時性地刺激經濟增長,解決充分就業的問題,因此會得到各個群體的喜歡。例如:你現在一個月有5000元的收入,現在漲到了6000元,你一定會滿心歡喜,覺得自己比以前富裕了。雖然你出去發現,從菜店到商場,所有的東西差不多都漲了20%或者更多。那么,你愿意多拿1000元,讓物價上漲呢?還是少拿1000元,讓物價下跌?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前者。
因此,從經濟學家的角度看,機會成本只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方式來思考,讓一些人變得更好,而沒有人變得更差的可能性,但現實往往會讓人失望。因為帕累托先生還有一個理論,即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富。
03 市場價格是不是機會成本的體現?
《一課經濟學》理論說:市場價格也反映了機會成本,也就是說,正如我們做出選擇的機會成本由市場價格決定一樣,這些市場價格也由我們的選擇決定。
舉例來說:我們購買一件衣物,是選擇外觀還是選擇品質,還是二者兼顧?有時可能需要根據自己手中的資金來決定。當商品一次性完成交換,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放棄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也知道交易的價格。
但《二課經濟學》認為,市場價格并不總能反映機會成本。我們需要關注任何收益的機會成本,即使他們并不明顯。
例如氣候異常和碳排放的機會成本。由于排放需求的彈性是不確定的,全世界面臨著的一個選擇是,讓這種不確定性反映在實現減排目標的不確定性和價格的不確定性中。
在一個匯率劇烈變化的世界里,建立一個協調一致的全球碳水體系是非常困難的。如果考慮到個別國家達不到目標,碳排放會徹底失敗的風險,價格的不確定性似乎更為可取。
書中說:機會成本告訴我們,經濟學并非完全與金錢有關。事實上你越習慣用金錢來衡量成本和收益,就越難理解機會成本。機會成本的概念是現代化的自然結果。
04 寫在最后
在《兩課經濟學》中的觀點和理論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對我們每個人都至關重要的結論,那就是:機會成本對個人決策和整個社會都至關重要。
現代社會信息繁雜,來源廣泛,不會識別真假,不懂經濟規律,你的財富隨時都有可能會成為他人的盤中餐。要做個洞悉規律和趨勢的明白人,掌握經濟學思維是必不可少的一課。
經濟學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每個人都在過的現實。生活大變局時代,你必須看準足以改變人生的大趨勢,預判機遇與陷阱,在復雜和不確定的未來,做出更有價值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