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
當互聯網發展日臻成熟,當人民生活水平不再低下,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其他人。而其他人的成功,特別是那些打破階級壁壘上位成功的尤為令人艷羨。更多的屌絲逆襲如雨后春筍冒了出來,這些人都有著“熱愛讀書,堅持寫作,終生學習”的特點,他們迫不及待的跳出來告訴還沒成功的人們:我就是這樣成功的,跟著我學你也能成功!
還在底層苦苦掙扎的人開始前所未有的焦慮起來:原來只要這樣那樣就能成功了,那我現在還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嗎?看吶,《一小時建立終生受用的閱讀操作系統》、《普通人快速崛起的10大狠招》、《30小時賺回人生十年》、《學會這四招,七天提升寫作能力》、《8周讓英語從負擔變成財富》,這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是多么的慷慨大方,竟不遺余力地將成功秘訣公諸于世,面對這滿地的黃金,不去撿就是傻子??!
一小時,快速,30小時,七天,8周,看著這些詞就莫名的興奮,什么“一萬小時”“刻意練習”統統一邊去!趕緊掏錢買買買,聽前滿懷期望,聽時熱血沸騰,聽后豪情萬丈,第二天一覺醒來,昨晚的分享課講了什么來著?
焦慮,急躁,沒耐心,想一蹴而就,是這類人的共同特征。羅胖說:“我懂你的知識焦慮”,所以賣起了知識來。于是轟轟烈烈的知識變現時代突然就降臨了。等到一灘渾水過后,人們才發現所謂的知識變現,其實是一群教人怎樣用知識變現進而實現知識變現的人搞的把戲。正如互聯網發展至今,看似信息大爆炸,實則獲取有用信息的難度越來越高。技能的獲得依然得依賴體系化的框架搭建,而不是所謂的利用”碎片時間“東搭一磚西添一瓦。
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時間看得見
市面上流行的“濃縮書”是浮躁的附加產物,原本厚厚的經典幫你摘抄重點語句搖身一變成為只需半小時就能讀完的縮略版。有的人因為一天能讀三本濃縮書而沾沾自喜,“過去怎么也沒想到自己能以這種方式讀書,真的太劃算了”,看看這口吻這語氣,像極了電視購物里高分貝的臺詞。
記得剛買Kindle那會,到處搜羅了幾十個G的資源。要知道一本電子書大概也就幾M大小,而如今那堪比一座圖書館的藏書依舊被雪藏著,真正讀得下書的時候更多是把Kindle當作一個載體,在日常生活中偶遇一本值得去讀的書,或是友人介紹,或是被其中的某段文字觸動到,或是到了某個特定的時期就該去讀的,就都會認認真真的去讀完。沒去管花了多少天才讀完,讀完一章是一章,留給大腦一點吸收消化的時間,讀著讀著就能把書讀薄,讀著讀著又能把書讀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當我決定跑步的時候,先是對跑鞋做了一番研究,又翻了幾本關于跑步的書,逛了好長時間的跑步論壇,終于在大半個月過后,我依然沒跑出一公里,因為我還在等著我的跑鞋漂洋過海寄過來。后來真的跑起來了,就像閃電俠里說那的那樣,“Barry,run!run!Just run!”,只要跑起來就好了。迎著風奔跑,把一切都拋向后方,耳邊只剩呼嘯的風聲。跑步,儼然已是一種生活態度。
我總是執迷于方法,覺得所有的問題都有方法能解決,且我總想找到其中更好的方法。這有利也有弊,更多的時候當我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時,就寧可放棄那些耿直而蠢笨的方法。而事實往往是,把笨方法堅持下來也能成功,所以我總是離成功二字很遠。
現在回過頭來看,一切技能的習得都得靠積累,在復利效應的加持下,看起來最樸實無華的方法只要堅持下去都能在未來某個時刻爆發出驚人的效果來。對于每一份堅持,我都堅信時間看得見,并且會悄悄的犒賞。
浮躁的社會太多人想要快,于是平凡人更平凡,擁有才華的人在無限的糾結浪費光陰,變得碌碌無為。與其忙碌地在地上找錢,還不如今天就踏踏實實地賺錢。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相信我,慢慢來會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