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炎熱的夏日清晨,很久沒有早起的我,也感受了一番黎明到來前的滋味。那久違的感覺至今想起來還讓我回味無窮……那種濃濃的晨間田野里散發地自然的氣息,那種久久忘卻不了的農村特有的清新的空氣,都讓我回味無窮。
沿著那曾經非常熟悉如今卻又無暇去顧及的鄉間小路,我帶著女兒和外甥女慢慢的走著。她們所看到的是路邊的各種層出不窮的不知名的小花小草,而我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所熟悉的,這些小花小草也是我童年記憶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我已經從一個不諳世事的頑童變成了頑童的媽媽,而花草也已經經歷了多年的歲月洗禮,走過了幾多年輪的轉化……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原來的樣子,只有這滿眼的綠色依然是夏日的主打。
那些溝溝坎坎,曾經是兒童的我多次駐足的地方。我曾經踩著松軟的泥土,印著自己的快樂;那些密密匝匝的草叢,也是我小小鐮刀揮舞的所在,一次次割,一次次長,周而復始的行為卻沒能阻止小草的成長。也許這也是我這么多年對“草”的情有獨鐘的原因吧。這是一種堅強的無與倫比的植物,也是我這棵“小草”成長的動力所在。
不知不覺,帶著她們已經走到了河堤,我的家在馬頰河的南岸。我所說的河堤是人們叫習慣了的一個稱呼,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河岸。傾斜的堤岸上長著各種野生的花草和錯落有致的各種樹木。堤岸的下面是一片片農作物,農作物的盡頭則是名副其實的“河堤的岸”,岸下不遠處就是流淌的河水。
堤岸的小樹林里傳來了早起鳥兒的啼鳴。它們或揮動著翅膀開始晨練,或站在枝頭“練嗓”,各種聲音此起彼伏,宛如多種音樂節奏的共鳴。我陶醉于大自然的和諧,各種動物、植物都在以自己最佳的狀態迎接著黎明……我帶著孩子們認識各種各樣的植物、花兒、農作物,有蒲公英、青稞、牽牛花、南瓜花等等,還有辣椒、玉米、棉花、芝麻等多種農作物;領著她們看展翅而飛的小鳥,告訴她們那些鳥的名字,有布谷鳥、喜鵲、麻雀……還有各種我都叫不上名字的小蟲子。這里有蟬鳴,知了叫,還不時的從附近的低洼水塘里傳來蛙鳴……大自然以多種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
我盡情的呼吸著大自然特有的清新空氣,我昂著頭享受著微微的晨風輕輕滑過面頰,那種柔柔的、濕濕的自然風,讓這個炎熱的清晨多了一點絲絲的涼爽……我們舉步沿著河堤走著,堤的兩旁是農戶種的白楊樹,挺拔俊秀的守護著堤岸。忽然,一個小小的蛛網引起了女兒的注意,也引起了我的好奇。這個蛛網結在一個白楊樹的枝椏上,它就那樣懸在空中,那細細的蛛絲用我們的肉眼是看不到起端的,我驚奇于它的“結構”,我更加好奇于這個蜘蛛結網的過程。那是一種多么艱辛的勞動,才能讓它結的這個網這么凌空懸著,而且經過風雨的洗禮而屹然不動?!
這個小小的“蛛網”讓我感嘆于世界各種微小生物的不容小覷。它們在它們的世界里都是辛苦勞作的精英,它們也都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們對它們了解的比較少而已……我想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帶女兒來看這個“蛛網”,讓女兒也明白這個蛛網的密實和蜘蛛嚴守以待的決心……
我們沿著河堤繼續行進著,慢慢的就到了一個小小的溝渠邊上。這是一個從河里引水灌溉農田的溝渠,就是它將河水涓涓地引入農戶的田地,滋養了農作物的生長。少時的我們曾經多次在這小小的溝渠旁邊戲水、玩耍,尋找不小心從河水里被抽到溝渠里的小魚的身影。溝渠旁邊的那個幽幽的小路就是來來往往的人們從草地里踩出來的一條小路,也讓我明白了“世上本沒有路,踩得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沿著這條小路,我們就走到了河邊。河水緩緩地流著,一層薄霧輕輕地飄在河面上,遠處似影似幻的一條小橋橫亙在河的中央。不太松軟的裸露河床,和幾條車轍的痕跡,告訴我經常有人在這里停留。對岸的樹木在河里的倒影、捕魚的人放置的漁網靜靜的在河里守候著小魚……我們還經常會跑到很遠的地方去看風景,殊不知人間處處有風景,只是我們平時疏于欣賞啊!
我在這個夏日的清晨,收獲了好多……大自然的神韻是我淺淺的筆描繪不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