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體驗
開始拆解 Teardown
頭顯
HTC Vive采用雙OLED顯示屏設計,每塊屏幕可提供1200x1080分辨率的圖像,組合之后就能達到2160x1200的分辨率以及90Hz的刷新率,頭顯上配備了超多的傳感器,視野范圍為110度,產(chǎn)品內(nèi)置攝像頭、麥克風、加速度計、陀螺儀等元件。
將線材全部拔出就能看到其中的廬山真面目,最左側是3.5mm音頻線插孔,中間的三個接口為三合一線材插孔,其中包含一個DC充電插孔一個USB3.0接口和一個HDMI接口,最右側的USB 3.0接口是空余出來的,主要用來外接其它第三個配件。
這款頭顯前面的前置攝像頭讓Vive看起來像獨眼巨人一般,在圖中攝像頭的下方為這款產(chǎn)品的麥克風開孔。
眼襯和頭顯本身是依托魔術貼進行連接的,只要從一端輕輕一揭,便可將眼襯取下。
將眼襯揭下大部分以后,我們也能看到其中的隱藏信息,上面寫著——寬臉(箱子中還附贈了另一個眼襯,適合小臉用戶)。
在兩個鏡片中間還配有一個距離傳感器,它的作用預測數(shù)是檢測用戶是否在使用設備,如果沒有將自動進入省電模式。
終于開始用螺絲刀拆東西了,首先拆解的是眼睛與鏡頭距離調節(jié)旋鈕,這里也是頭帶和頭顯連接的地方。
拆除下來以后,我們能看到這種精細的物理結構設計,讓旋鈕只有在拔除以后才能進行距離的調節(jié),這也是在Oculus上看不到的設計。
取下遮光罩,便可以進行下一步拆解工作。
擰下頭顯外殼上幾個隱藏在黑色紙片下的螺絲釘以后就能將外殼拆除了下來,還記得之前日經(jīng)在線給它起得外號么?柔性電路板大怪物。
這些看起來讓人密恐癥都犯了的電路板其實是一堆光敏元件,它的原理和之前拆解的Oculus Rift正好相反,Rift上面布滿了紅外發(fā)射器,通過外置的紅外攝像頭進行捕捉和跟蹤,而Vive則是鋪滿了光敏元件,用來接收兩個激光定位器發(fā)射出的紅外光。
而外殼上也配有紅外濾光片,這樣的設計可以讓Vive的定位更為清晰、精準。
現(xiàn)在開始拆除光敏外殼,我們只要將邊角處光敏元件和主板之間的排線取下即可(還有一個隱藏在了攝像頭后面)。
在光敏外殼的后面也能發(fā)現(xiàn)這一對金屬彈片,至于功能性也顯而易見——就是為相機提供動力。
除了頭顯以外,兩個激光定位器和兩個手柄控制器也是這款產(chǎn)品的主要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