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吳軍老師的硅谷來信第三季,有這樣一封信《到底什么才是“垃圾食品”?》,里面講道“一種食品算不算‘垃圾食品’,不完全由食品的成分來決定,而要看它對個人的健康有沒有用。”相信你和我一樣,聽了太多的油炸的、腌制的、高糖高脂的食品是垃圾食物,突然聽到有人這樣說,有些半信半疑。然而在閱讀完時,我才意識到對于垃圾食品的固定思維認知,我是錯誤的。
高熱量食物未必是“垃圾”。對于要參加比賽的人來說,比如文中吳軍老師的朋友孩子跑越野跑,一次比賽需消耗6000大卡,就需要像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這樣的食物,有著足夠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質。確實這時候青菜豆腐蔬菜沙拉不是好選擇。我,很少喝高糖的碳酸飲料,大家都知道這類飲料容易讓人增肥,然而對于參加運動比賽的人來說,這時候的它們卻是能迅速補充水分,給身體供能的營養飲料。文中提到106歲的宋美齡女士的廚師高瑞坤生前透露,老夫人愛吃醬菜,防腐劑含量不少的醬菜。但她從不暴飲暴食,也很少吃“大補”的山珍海味。這個例子一下化解了我心中常存的困惑,為什么有的人愛吃腌制食品,愛喝酒抽煙卻能長壽。原因我想大抵和宋美齡女士相識,愛吃但不會因此暴飲暴食。
我也算是有些注意個人飲食健康的人。很少喝碳酸飲料,偶爾吃吃薯片,但是我的體重并沒有因此而降低,細思起來,少食油炸偶爾腌制,我的體重依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我的飲食的度總是在搖擺,每餐的食量并沒有很好的控制,所以導致我體重不變的原因是營養過剩和不平衡,而不是這營養成分本身。
糖,脂類本來就是我們的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它們的存在并沒有任何的錯誤,為什么我們沒有維持著理想體重?這可以問問我們自己,多少次,我們的胃已經裝好了被咀嚼的食物,但因為美味,因為貪嘴,又不斷的被填充進去。又有多少次,就因為嘴饞了,我們為了吃而吃。又有多少次,沉浸在把酒言歡中,我們不斷的進食。開心的時候,我們想吃著;傷心的時候,我們也想吃;隨處可見的便利店,隨時可被送達的外賣,不斷被節省的時間,讓我們與食物的距離不斷被拉近,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刻。隨時隨地,最多稍等片刻,我們即可隨心所欲的享用。食物,就在眼前,想吃多少,怎么吃,吃哪些,都取決與我們自己。我們肥胖了,它們為什么被問責了,為什么成為了垃圾食品,這世間就沒有垃圾食品,有的不過是我們的垃圾吃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