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特征
凌汛防治
涌潮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人類活動對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
河流輸沙量思維導圖
河流流向的判定
1.根據一條等高線,判定河流流向
2.根據一組等潛水位線,判定河流流向
3.根據湖泊或水庫上下游的水位變化曲線判定河流流向
4.根據河床的深淺判定河流流向
5.根據城市合理規劃圖判定河流流向
在城市規劃中,需清潔水源的工廠(如自來水廠)應位于河流上游,會造成水污染的工廠(如化工廠)應位于河流下游。上圖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6.根據經緯網或水系形狀,判定河流流向
若要根據經緯網或水系形狀判定河流流向,那這條河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
河流專題
一、河流的形成和發展
在地球的演變歷程中,出現過多次陸地板塊的分離和碰撞,相應發生過多次的陸海變遷。在不同地質年代的河流,各有其形成、發育、衰退和消亡的過程。喜馬拉雅山在新生代第三紀中期的崛起,導致我國出現西高東低的地勢,從而形成我國大部分河流由西向東的流向。又經過相當長期的演變,到第四紀在東部形成廣大沖積平原,才出現當今主要河流的雛形。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塑造了不同特性的河流,同時,河流的活動也不斷改變著與河流有關的自然環境。當外部的自然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例如:劇烈的地質活動、氣候上的突變等),河流本身的走向、形態或徑流會出現較大的變化,導致新的河流發育形成,原有的河流衰退甚至消亡。
二、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對河流特征的描述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有無結冰期、凌汛、水能;
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長度、流向、流域面積、支流數量及其形態、河網密度、落差或峽谷分布。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考查方向有三個,一是建立的水系水文特征基礎上的河流與區域的識別;二是不同區域河流特征的描述與比較;三對具體河流水系水文特征進行成因分析。
(一)河流水文特征
徑流量
(1)徑流量的大小---------取決于五方面:第一,降水量的多少;第二,流域面積的大小;第三,干流的長度;第四,支流的多少;第五,蒸發量的大小
以大氣降水為主要補給來源的河流水量主要取決于降水的多少,以高山冰雪融水為主要補給來源的河流主要取決于氣溫的高低。
(2)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大或小,若大的話,汛期在什么季節(春汛、夏汛、冬汛)。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2、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地形、植被覆蓋率、過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
3、結冰期與凌汛:主要與氣溫有關。最冷月均溫小于0℃有結冰期,若河流同時又是從較低緯度地區流向較高緯度地區的,則還會有凌汛現象。
4、流速--------湍急、大、急
5、水能--------大小取決于高差的大小和水量的大小。
(二)河流水系特征
1、河流的長度和流向
2、流域面積大小
3、支流的多少及其長短和分布(對稱的、向心的、輻射的)-------地勢決定著河流的流向,河流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所以,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例如,下圖為四川盆地的等高線及河流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發現,盆地周圍海拔高,等高線閉合,河流由周圍向盆地中部匯聚,形成向心狀水系。
4、地上河(河道平直、彎曲、地上河)
5、入海口(有沒有入??冢?/p>
6、河流是否彎曲
補充:河流流向的判讀
1、根據河流名稱判斷
這種判斷方法的應用基于平時對世界河流的分布及流向的識記,可用于熟悉的河流流向的判斷,例如:長江、黃河和尼羅河、亞馬孫河、恒河、剛果河、墨累----達令河、密西西比河。
2、根據河谷地貌形態判斷
一般情況下,在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蝕作用以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使河流不斷加深延長,因此,在此形成的河谷主要是深而窄,谷壁陡峭,橫剖面呈“V”形;到了河流中下游,河流向下的侵蝕作用減弱,向河谷兩岸的侵蝕作用加強,河谷展寬,橫剖面呈寬而淺的“U”形;在河流的入???,往往由于流速減慢,泥沙淤積形成“喇叭”形河口三角洲。抓住河谷及河口處地貌特征,根據從“v”形→“U”形→“喇叭”形來判斷河流流向。
3、根據堰塞湖形成位置判斷
運用這種方法首先得了解堰塞湖的形成------河流被外來物堵塞而形成的湖泊(常由山崩、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噴發的熔巖流和流動沙丘等造成);即有堰塞湖的一側是河流上游。
例:2010年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發生強降雨引發泥石流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泥石流堵塞白龍江形成堰塞湖,部分縣城被淹,電力、交通、通訊中斷,讀圖回答圖中河流流向最有可能是:
A.自西向東流 B.自東向西流
C.自東南向西北流 D.自西北向東南流
答案:D
4、時令河河水流向的判斷
時令河即季節河,這類河流主要分布于內陸沙漠或沙漠邊緣,是雨季時雨水匯流成河,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少,在旱季時流量變小甚至干涸只留河床,隨季節消失的部分在地圖上用虛線畫出。我國著名的時令河是塔里木河,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內。河流由實線向虛線流。
圖中:虛線為旱季消失的河流下游;實線為河流上游。
5、根據河谷的寬窄判斷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比河流下游河谷要窄些。繪圖時用細線表示窄河谷、粗線表示寬河谷,因此,可根據河流線條的粗細來判斷河流流向,即河流由細線方向向粗線方向流。
6、根據河流水系特征及支流流向判斷
這個方法的應用要會判斷干支流:一般情況下支流條數多于干流條數;繪圖時河流支流較細干流較粗;支流短干流長。
7、根據湖泊及下游流量變化判斷
湖泊或水庫對河流徑流有調節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庫下游的河流徑流量比較平穩。
例:甲圖中PQ為晨昏線,乙圖是甲圖中的對應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潛水位線圖,丙圖中的年徑流量曲線圖是從乙圖中A、E兩處測得的,讀圖回答12~13題
1.關于甲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位于北半球,PQ為昏線 B.位于南半球,PQ為晨線
C.PQ間的實際距離約為20Km D.圖中河流徑流的季節變化小
2.關于河流EF段、CD段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EF段流向為由北向南,CD段河水補給潛水
B.EF段流向為由北向南,CD段河水潛水補給河水
C.EF段流向為由南向北,CD段河水潛水補給河水
D.EF段流向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補給潛水
答案:A D
8、利用等高線判斷河流流向
河流流向取決于地勢的高低,即由地勢高的地方流向地勢低的地方。如我國地勢總體上是西高東低,所以,大多數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向東;而亞洲的地勢是中間高四周低,所以河流流向呈放射狀,即由中間流向四周。
9、根據河床沉積物顆粒物大小來判斷
河流上游沉積顆粒物較大;河流下游沉積顆粒物較小。
根據城市合理規劃圖判定河流流向。
容易產生水污染的工廠(如:電鍍廠、化工廠等)應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地區;需清潔水源的工廠(如自來水、食品廠等)應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地區。
10、根據河床的深淺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岸彎曲處,由于受水流的沖刷,凹岸河床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灘,即河床較淺;在河岸平直處,由于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較深,左岸則較淺,南半球正好相反。
三、河流補給類型
河流補給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澤水和地下水補給等多種形式。最終的來源是降水。多數河流都不是由單純一種形式補給,而是多種形式的混合補給。河流補給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決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內分配情勢。研究河流補給有助于了解河流水情及其變化規律,也是河水資源評價的重要依據。
河流補給指河流的水源。大多數河流的水源,主要是流域上的大氣降水。根據降水形式及其向河流運動的路徑不同,一般分為5類:
1、大氣降水 為河流的最主要補給形式,以雨水補給為主。雨水補給河流迅速而集中,具有不連續性。河流流量過程線隨著降雨量的增減而漲落,呈現鋸齒形尖峰。我國大部分地區處在東亞季風區內,雨量的年內分配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年際變化也大,因而河川徑流的季節分配不均,各年水量很不穩定,豐枯變化比較懸殊。同時,由于降雨集中,沖刷地表,所以河流含沙量往往較大。我國各地雨水在年徑流量中所占的比重相差懸殊,在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地區為60%~80%,其中浙閩丘陵地區和四川盆地的河流可達80%~90%,云貴高原占60%~70%;黃淮海平原各河占80%~90%;東北和黃土高原各河占50%~60%;西北內陸地區只占5%~30%。地中海氣候區,降水集中在冬季,河流的汛期為冬季;熱帶雨林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年降水較均勻,河流的徑流量季節變化不大。
2、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徑流流經地區,冬季往往嚴寒多雪;隨著氣溫的回升,冬季以固態形式降落到流域表面上的積雪,第二年春季開始融化,補給河流。汛期多出現在春季或初夏。其補給水量的多少及其變化,與流域積雪量和氣溫變化有關。由于氣溫具有緩慢連續變化的特點,因而河流流量過程線的變化也比較穩定平緩。補給過程基本上是連續的。如由于積雪的融化,我國東北的河流會形成春汛。
3、冰川融水補給 多為內陸地區的河流,水源來自高山地區的冰川。冰川補給河流水量的多少與變化,與流域內冰川、永久積雪貯量的大小和氣溫的高低變化密切相關。汛期發生在夏季,水量集中;枯水期出現在氣溫最低的冬季,水量很少,甚至斷流。河流徑流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比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小。這是因為流域內熱量的變化比雨水的變化小的緣故。冰川融水補給的河流,對我國西北干旱地區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國西北地區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來自天山、昆侖山、祁連山冰川融水。這里工、農、牧業的大部分水源取自這類河流。
4、地下水補給 地下水是河流水量可靠而經常的補給來源。我國冬季降水稀少,河流在冬季幾乎全靠地下水補給。我國以地下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水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比較穩定,流量過程線平穩。我國青藏高原上寒凍風化嚴重,巖石破碎,有利于融水滲入,同時還有大量冰積物和冰水沉積物分布,因而地下水豐富,河流可獲得大量地下水補給。在西南廣大喀斯特地區,暗河、明流交替出現,為特殊的地下水補給區。我國地下水補給比重最小的地區是浙閩沿海丘陵區、黃淮海平原和四川盆地,一般不到年徑流量的10%。這是因為浙閩丘陵地區有大片的中生代流紋巖和花崗巖分布,不易透水;黃淮海平原河道淺,所獲得地下水補給很少;四川盆地的地下水埋藏較深,河床尚未下切到主要含水層。
5、湖泊、沼澤水補給 有些河流發源于湖泊,有些湖泊匯集了上游的河水又轉而補給下游的河流。沼澤在一定條件下也會外流補給河流。湖沼水補給河流的水量大小和變化,取決于湖沼補給流域的來水量和湖沼的調節作用。一般地說,受湖沼補給的河流,水量變化比較均勻,流量過程線比較平緩,變幅小。
河流一般很少為單一補給,通常是具有某種補給類型占優勢的混合補給。
四、河流與自然要素的關系
1、河流與地形的關系
(1)地貌對河流的影響
①地勢影響河流的流向和流速,水能的多少等
②地貌影響水系特點和流域范圍:形成山地型河流、平原型河流流經山區,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豐富。但易造成水土流失。流經平原區,流速減慢,泥沙淤積;水量豐富,易造成洪澇災害。
(2)河流對地貌的影響
①河流流經山區,流水侵蝕作用顯著,一般形成峽谷、V形谷、瀑布(一般巖層上硬下軟),坡面破碎、溝壑縱橫;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積作用顯著,一般形成山麓沖積扇;山區水土流失,東南丘陵形成“紅色沙漠化”,云貴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經平原地區,流水沉積作用顯著,形成寬谷和沖積平原;
③河流入??谑芎恿魉秃K南嗷プ饔茫ê恿魉饔脼橹鳎l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2、河流與氣候
(1)氣候對河流的影響
①產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溫暖李節,風和日麗;洋流緩慢,水溫較高;封閉海
灣。(這是赤潮發生的外因);人為原因——沿岸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工業廢水、農業生產中的廢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重金屬、無機鹽;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流入江河、湖泊,匯入大海,海洋開發程度高和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嚴重的污染了養殖水域。使近海水體中氮和磷的含量過剩,造成海水富營養化,(這是赤潮發生的根本原因)
②易發生赤潮的區域:珠江口、渤海、杭州灣、長江口、南海的??跒车?。
③易發生赤潮的時間:赤潮易發生的時間段為5—10月。
④帶來危害:a 海水富營養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魚類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體健康,c 影響海洋旅游業。
氣候(降水與氣溫)影響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水位、結冰期、含沙量等
(2)河流對氣候的影響
氣溫(溫差變小)降水(增多)等
3、植被對河流的影響
涵養水源 ,調節徑流量 ;保持水土,減少泥沙含量;
4、水庫對河流的影響
使水庫以下河段的徑流量季節變化小
使水庫下游河段的含沙量減少,改變枯水期的水質,改善河流的航運條件
5、河流入??谂c海水
(1)河流入海口海水鹽度較低,部分河流入??诘柠}度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2)河流對漁業資源的影響(漁場):陸地淡水的注入給魚類帶來豐富的餌料
(3)河流入海口海水污染情況:
咸潮
①咸潮多發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區,以冬季最為嚴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氣候) a冬季降水少,氣候干旱,河流正處枯水期,流量較??;b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勢地平,河汊縱橫;(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劇了咸潮。 人為原因:a人類生產、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無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發生時可能對當地的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帶來危害::a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b對企業生產造成威脅,生產設備容易氧化、腐蝕,鍋爐容易積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內的鹽度升高,危害到當地的植物生存。
④從長遠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a加強監測,建立預警機制;b采取調水以淡壓咸;c對河流水資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強統一調度、統一管理;d節約用水
赤潮
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紅色。
五、河流與人文要素的關系
1.引水線路:
注意讓其從高處向低處引水,以實現自流,且線路要盡可能短,這樣經濟投入才會較少。
2.水庫建設:
要考慮庫址、壩址及修建水庫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區,“口小”利于建壩,“袋大”腹地寬闊,庫容量大。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②.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③.考慮占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④還要注意修建水庫時,水源要較充足。
3、城市
河流是影響城市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早期城市的形式受河流影響最大,如四大文明古國的發源地一般都是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河流功能主要表現為供水、水運、軍事防衛、旅游四個方面。因此,我國南方多沿河設城。沿河設城的區位類型主要有:① 位于河流水運的起點或終點(便于貨物轉運),如贛州市;② 位于河流交匯處(大量人流物流在集散、中轉),如武漢;③ 位于河口(河流腹地寬廣),如上海市;④ 河流曲流處或河心島(天然河面利安全防衛),如伯爾尼、巴黎;⑤ 位于過河點位置(渡口),如倫敦。
4.河流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世界農業發達地區多分布在河流兩岸和沖積平原地區,其提供的有利條件有:
(1)灌溉用水:干旱、半干旱地區發展農業的決定性因素。濕潤地區農業穩產高產的重要保障。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2)河流攜帶泥沙在中下游地區形成平坦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沖積扇等。地勢低平,土壤深厚肥沃。
(3)便利的水運
5.河流與工業
工業沿河分布的主要區位優勢是:
(1)河流的運輸價值 (2)提供豐富的水資源 (3)平坦的地形
6.河流與旅游業
河流是一種水景,是一種重要的自然景觀,如:尼羅河風光、桂林山水、三峽、多瑙河風光、三江并流地區等。
一般欣賞要求:
(1)坐船或筏沿水路觀兩岸風景,體會“人在畫中游”的佳景。
(2)在較高的亭臺樓閣上俯瞰: 黃鶴樓——長江
7.河流與人口分布
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區往往成為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長江沿岸、尼羅河沿岸和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等。
原因分析:工農業發達,城市集中;地形平坦;交通運輸便利;歷史發展悠久等。
8.修水庫
修建水庫的綜合效益:防洪、灌溉、發電、航運、旅游、養殖、
供水和調水、調節氣候等。
修建水庫對河流含沙量的影響是泥沙淤積在庫區,下游的含沙量減少。庫區水位抬高、淹沒耕地、誘發地質災害、土壤鹽堿化,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積減少、海水入侵、土壤鹽堿化。
對庫區本身的影響:(1)誘發地質災害——巖崩、滑坡、泥石流;(2)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沒沿岸平原,不利于農業生產;(3)移民問題——關系到社會穩定
對庫區上游的影響:(1)泥沙淤積、危及港口及航運;(2)洪水時回水,擴大洪水的影響河段;(3)水流減慢,河流自凈作用減弱,增加環境污染程度;霧日增多,酸雨加重
對庫區下游的影響:(1)洄游性魚類的影響;(2)泥沙減少,海岸沉積減慢;(3)流量減少,海水上溯,土壤鹽漬化;頂托污水
9.河運的區位條件
河流航運是作為交通因素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發展。三峽水庫的建成,險灘淹沒,水流趨緩,航道加寬,極大程度地改善了川江的航運條件。河流航運價值受航運條件影響,評價河流航運條件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 氣候,降水影響水量,決定河道的寬度、河流水位,氣溫影響冰期,河流是否四季通航;② 地形,落差大小,有無礁石,決定水流是否平穩,主要出于對航行安全的考慮;③ 通航里程的長短??傊?,江闊水深,水流平穩,通航里程長是河流航運的有利條件。注意有的河流航運條件好,如亞馬遜河,但航運價值并不高,主要原因是該河流域內是濕熱的熱帶雨林氣候區,咸有人居住。因此河流航運是否發達,航運價值是否高,還要受其流域或沿岸人口、城市、經濟的影響。
六、河流的綜合整治
(一)河流水是陸地淡水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動態水資源是人們開發利用的重點。我國是一個河湖眾多的國家,但是季風氣候顯著,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均,各大江河流域洪澇、干旱災害發生較為頻繁。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既要考慮發電、供水、航運、防洪等效益以及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也要考慮其地質基礎、淹沒范圍以及對河流上下游水文、生物、泥沙、河岸侵蝕等生態環境的影響。如下圖表為河流綜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治理措施
治理目的
建設水利樞紐
開發水能,加強灌溉,調蓄徑流
保護自然植被,植樹造林
減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積
建設分洪、蓄洪區
調蓄洪水,減輕洪災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便利航運和防洪
調整產業結構
減輕生產活動對區域生態環境壓力
控制工業及生活廢物排放
減輕河水污染
(二)河流問題(洪澇、斷流、凌汛、水土流失、水污染、咸潮等 )
1、洪澇
原因:受水系形狀、河道特點、地勢狀況、流域內的植被多少、降水的強度和持續的時間等自然因素影響;與人為原因也有關。
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對策:
上游——修建水庫攔蓄洪水;
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泄洪工程 ;
下游——整治河道,開挖新河、加固堤壩、疏通河道 ;
在流域內大力植樹種草以保持水土。
例:荊江水患:
原因:① 亞熱帶季風顯著,夏季暴雨集中;②上游水系龐大、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汛期相同而且水土流失嚴重;③本段河道彎曲,水流速度緩慢,泥沙淤積嚴重,河床抬升,排水不暢。
治理措施:① 在上游地區,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②興修水利工程,提高流域的徑流調蓄功能;③ 裁彎取直,疏浚河道。
2、斷流
我國河流“斷流”的成因類型
(1)東北封冰型斷流
(2)華北干旱缺水型斷流
(3)西北冰雪難融與干旱型斷流
防治措施——統一管理、節水灌溉、跨流域調水
例:黃河斷流現象的成因和對策
A、黃河斷流的成因:
自然原因:①(氣候)氣候干燥,降水稀少,風力作用強烈,蒸發旺盛;
②(土壤)流經地區,土質疏松、土地沙化,河水下滲嚴重;
人為原因:
① 黃河上游地區,生產和生活用水量過大以及水資源的浪費性使用;
② 上、下游地區水資源分配不合理,的水利工程眾多,攔截了大量水源。
B、黃河斷流的對策:
自然缺陷對策:
① 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的季節調控能力;
② 跨流域調水,協調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的矛盾;
③ 退耕還林、還草,保護植被,改善流域內的生態環境,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人為協調對策:
④ 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灌溉和生產技術,節約水資源;
⑤ 建立合理的水資源利用機制,協調流域內干、支流,上、下游地區水資源分配。
3、黃河凌汛: 河流在水文特征上有冰壩阻塞水流的現象,叫凌汛。
分布:凌汛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山東境內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時間:每當冬春季節,緯度較高的下游地區封凍在前、解凍在后,低緯度處的水流,挾帶冰塊不斷涌來,至冰壩阻塞水流,造成河水泛濫。由此可見,
發生條件:一河流有結冰期,二河流由低緯地區流向高緯地區。
4.咸潮(沿海地區海水通過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內陸區域 )
成因:降水少是主要原因;生產和生活用水增加;無序挖沙;海平面上升。
時間:多發于枯水季節、干旱時期
對策:建立預警機制;采取調水以淡壓咸;加強河道采砂管理;節約用水
5. 水土流失——小流域治理
6. 水污染——保護水源
7、塔里木河、黑河生態問題:
生態環境問題: 下游河段來水量銳減,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嚴重沙化,生態環境惡化。
原因:① 上游地區不斷開墾土地,農業用水急劇增加;② 加之溫室效應,蒸發加強,導致下游河流水量減少甚至干涸。
世界和中國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一)世界
萊茵河:發源于阿爾卑斯山脈北麓,自南向北注入北海,河口附近為世界最大的港口----鹿特丹。該河流經西歐最發達的經濟區----魯爾區,具有較高的航運價值。該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較大,水量的季節變化小,流速平穩,無明顯的汛期,無冰期,含沙量小。(結合西歐的氣候和地形特點: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流經的多為地勢低平的平原地區)
伏爾加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為世界最長的內流河。流經俄羅斯經濟發達的歐洲部分,航運價值很高。其水文特征:為內流河,靠積雪融水和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徑流量不大,春季徑流量最大(有積雪融水補給),冰期較長。
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地區的三大河流:自西向東依次為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葉尼塞河為二大地形區分界河。三條大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流經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區。水文特征:水量較大(有冰雪融水和大氣降水,越往東大氣降水越多,而緯度高且植被覆蓋好,蒸發量較?。?,含沙量較小,冰期長,且河流的下游地區有凌汛,水能豐富。
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上的河流:西側水系流程短,水流急,豐富的水能,而東側的支流路程較長,水流較緩,流入波羅的海。
剛果河:地處赤道熱帶雨林氣候區,流經剛果盆地,注入幾內亞灣。水文特征:水量很大(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量大,且流域面積廣,支流多,匯水多),徑流量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小(流經地區植被覆蓋好),無冰期,但水流急,水能豐富。剛果河兩次穿越赤道,要注意流向的變化。難點:剛果河徑流量最大的季節是秋季(見大圖冊P19):剛果河南北兩側的支流分別流經南北半球的熱帶草原氣候區,北半球熱帶草原氣候區的濕季為每年的6---10月,而南半球則是9月到次年的5月,當南北半球的支流同時進入雨季時,剛果河的水量最大,所以是秋季。
尼日爾河:這條河流流程長,呈弧形水系,上游地區發源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量大,徑流量大,中游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徑流量有所減少(降水量有所減少,加之熱帶草原區的動物飲用水),下游在尼日利亞境內,降水量又增加,徑流量有所回升,但不明顯(下游在尼日利亞境內有大片的種植園農業,灌溉水量增大)。
尼羅河:世界最長的河流,主要流經埃及和蘇丹,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該河流經主要是熱帶沙漠氣候區,降水量較少,而蒸發旺盛,總徑流量不是很大。其上游有兩支流,分別是靑尼羅河和白尼羅河。這兩支流分別發源于埃塞俄比亞高原和東非高原,流經的主要是熱帶草原氣候區,兩支流的水量較大。但白尼羅河的徑流量變化較小,因其源頭發源于赤道附近,降水季節變化小,又有維多利亞等湖泊的調節。而尼羅河下游為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量較多。所以尼羅河的水量特征:河流水量不是很大,季節變化大,其中秋季是徑流量最大的季節(原因同剛果河類似),且從上游到下游的變化是大----減少。含沙量較大,汛期為每年的6---9月(定期泛濫是尼羅河突出的水文特點)。
贊比西河:位于非洲南部地區,橫穿東非高原,其上游為東非大裂谷的起點,經過熱
帶草原氣候區,其主要的水文特征是:水量季節變化大,汛期為10月到次年的5月,水流急,上游有莫西奧圖尼亞瀑布。
墨累---達令河:位于澳大利亞的東南部的背風位置,發源于東部的大分水嶺,自東北向西南注入印度洋。從上游到下游分別流經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熱帶草原氣候區和地中海氣候區。
密西西比河:流經北美的中央大平原地區,流域面積廣,支流多,水系結構呈樹枝狀。其最長的支流為密蘇里河。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相通,構成龐大的內河運輸網。其水文特征:徑流量大,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均較大,流速較穩,含沙量較小。
亞馬孫河:世界最大的河流,自西向東注入大西洋。地處赤道及附近地區,支流發育多,流域面積大,徑流量很大,且徑流量的季節變化?。涣鹘泚嗰R孫平原地區,水流緩慢,但南北兩側的支流由于流經高原與平原的過渡帶,落差大,水流急,具有豐富的水能;含沙量小,但近年來有增大的變化,主要是由于熱帶原始森林早大規模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加重,含沙量有所增加。
阿姆河和錫爾河:發源于帕米爾高原地區,向西北注入咸海,為內流河。依賴于高山的冰雪融水補給,徑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徑流量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有冰期,以夏汛為主。這兩河為中亞重要的灌溉水源,流經圖蘭平原。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位于西亞,上游發源于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區,流經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等。上游地區受地中海西風的影響,冬季降水量大,而下游流經的是熱帶沙漠氣候區,降水量少,蒸發旺盛,加之農業灌溉用水,徑流量較少。該河徑流量最大的季節是冬季。
印度河:流經巴基斯坦國家,發源于中國的青藏高原,注入阿拉伯海。源頭靠高山冰川融水補給,中下游流經熱帶沙漠氣候去,該河流的徑流量亦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
恒河:水量較大,水量的季節變化也大,汛期出現在6---9月,靠大氣降水補給為主(西南季風),含沙量較大(流域內人類活動頻繁,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其入??诟浇0l生洪澇災害。
中南半島上的河流:水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均較大(中南半島的“浮稻”即說明),水流較急(地形起伏大),水能豐富。水系南北縱列分布,流域上游窄下游變寬。
(二)中國
1、內流區和外流區
外流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額爾齊斯河)。
內流河: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與200MM等降水量線接近。
2、外流河水文特征差異及原因
地區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有無結冰期
東北
黑龍江、松花江
水量豐富(流經濕潤 半濕潤區)
汛期較短(有春汛、夏汛)
少(森林茂密)
長(緯度高,位于寒溫帶、中溫帶)
秦嶺—淮河以北
? 遼河、海河、黃河
水量較?。鹘洶霛駶櫋敫珊档貐^)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
短(位于暖溫帶)
秦嶺—淮河以南
長江、珠江
水量豐富(降水量大,流經濕潤地區)
汛期長(雨季長)
小(流域內植被好)
無(亞熱帶,冬季均溫0°C以上)
3、內流河水文特征
③ 塔里木河:7~9月為汛期 。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態環境問題:下游河段來水量銳減,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嚴重沙化,生態環境惡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區不斷開墾土地,農業用水急增,加之溫室效應,蒸發加強,導致下游河流水量減少甚至干涸。
4、我國主要的外流河水文特征比較
長江:徑流量大,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均較大,汛期較長(6---9月)以夏汛為主,無冰期。分段分析:從源頭到宜昌為上游:水流急,水能豐富;水量逐漸增大(沿途接納支流),含沙量較小,河道較窄。
從宜昌到胡口為中游:流量大增,水流趨緩,含沙量增大,河道彎曲。
從胡口到入??跒橄掠危航熕?/p>
黃河:分段分析:源口到河口鎮為上游:水流急,水能豐富,水量逐漸增大,沿途有湟水、洮河等支流匯入,但流經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又有所減少,含沙量較小,在寧夏段有凌汛現象。(初冬和早春)河口鎮到舊孟津為中游:含沙量大(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支流眾多,水量較大,但季節變化很大,水位會暴漲暴落)
舊孟津到入??跒橄掠危旱厣虾樱瑹o支流匯入,流域變窄,流速緩慢,在山東境內有凌汛現象。(時間同上)
東北河流(黑龍江、松花江):水量較大,季節變化大,有積雪融水和大氣降水補給,一年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ㄖ脖桓采w高),流速平緩(東北平原),冰期長。
西南地區的河流(橫斷山區):水量大,季節變化大,水流急,水能豐富,含沙量較小,流域面積窄,支流較少。汛期在夏季。汛期較長。但在四川盆地、云貴高原等部分地區會出現秋汛現象。
東南地區(珠江、閩江等):水量豐富,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大;無冰期;含沙量較?。ㄖ脖桓采w率高);水流較急,尤其是流經低山丘陵地區的。汛期較長,出現在夏秋季節。(秋季東南沿海有臺風影響。
防洪效益:有效減輕長江中下游洪水的破壞。
發電效益:① 緩解華中、華東地區能源供應的緊張狀況;②減輕鐵路交通的壓力
③ 將成為未來全國統一大電網的中心主導電站。
航運效益:根本上改善川江的航運條件;促進東西部物資交流;減輕鐵路交通壓力
有專家建議我國應積極參與克拉地峽運河建設,理由是什么?
① 縮短我國從西亞進口石油的運輸距離;②拓展石油進口通道,確保我國石油安全。
B. 簡要分析為什么要擴建巴拿馬(蘇伊士)運河?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迅速,貿易活動日趨繁榮,貨運量的大幅增加導致巨型船舶投入使用,而巴拿馬運河船閘通過能力有限。
C. 蘇伊士運河有何作用?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溝通了大西洋與印度洋,從而縮短了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繞道非洲好望角縮短了8000----10000千米,減少了運輸費用和時間,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