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周三年級的課回到了第一單元鳳仙花的學習,經歷了兩個月的鳳仙花種植、培養,大部分學生的鳳仙花已經開花結果,大豐收,有一小部分學生的鳳仙花在中途枯萎了,還有一些還沒有開花結果。那么我根據大部分學生的情況開始了這個單元最后兩節的講授。
? ? ? 看到自己親手種植培養的鳳仙花開花了結果了,學生們都非常興奮,他們大部分都是種在一個小花盆里,帶到了教室。這節課我們首先一起回顧種植鳳仙花的時候做了什么,最初的鳳仙花是什么樣子,然后觀察已經開了的花的形態,再看一看還沒有開花的也就是花蕾的樣子,還有些同學的鳳仙花已經結果了,也有的鳳仙花已經凋謝了,正因為每個學生的鳳仙花發育階段不完全一致,我就可以從這一點出發,和學生一起總結鳳仙花從開花到結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最容易讓學生混淆不清楚的就是鳳仙花是先開花還是先結果,很多學生都覺得結完果最后才凋謝,沒有考慮到花已經凋謝了才結果的,這個時候我讓他們觀察自己種的鳳仙花,已經結果的,鳳仙花還在嗎?鳳仙花還在的話,跟新鮮的盛開的花有什么不同?從而學生發現結果實很多的已經沒有鳳仙花了,所以得出鳳仙花先開花然后凋謝最后結果的過程,并且在這其中,還會出現花果同株的現象。但是,不是每個學生都帶了鳳仙花來觀察,所以只能聯系自己的經驗思考鳳仙花的開花結果過程。
? ? ? 最后,大概講解了鳳仙花的結構(雌蕊、雄蕊、花瓣、萼片),我讓帶了鳳仙花的學生輕輕摘一朵鳳仙花,或者上節課布置的從家里帶一兩朵鳳仙花,把它的各個部分貼在課本的白色框里面,對于學生來說就更直觀。只是在這個環節中,我沒有準備鑷子讓學生“肢解”鳳仙花,有學生就容易把它的各個部分弄掉,因為太小了,這一點我以后會注意,上課之前仔細思考各個細節,爭取讓學生的體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