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于錯過的故事。有人慌張地見面,有人簡單地告別。姐姐袁之南離世的那個清晨,只匆匆留下一封信和一張同學會邀請函。妹妹之華姐姐參加同學會,卻意外遇見年少時的傾慕對象尹川。往日的記憶在蘇醒,但再次相見,已物是人非。”
1.
昨天下午去看了《你好,之華》,這是由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編劇并執導,陳可辛監制的電影。
巖井俊二,無數人把他稱之為大師,他總是能深入淺出地講述“那些年”里的青春和愛情。
縱使無數人已經走到了青春邊緣,可還是會跟著這樣一場影片去回顧自己的青春,去尋找當年的影子,包括我。
電影以葬禮開場,以一封遺書結束,中間無數封你來我往的書信,展開三代人之間的故事。
奶奶對于老教授的青睞,之華的女兒颯然對于男同桌的暗戀,還有之華她們那一代之間的遺憾和逝去。
轉學、足球、書信、陽光、毛衣、街燈、藍色指甲、口紅、校園、演講稿、奶奶、得到與失去,錯過與回憶...
散場回來的路上,我在想為什么片名叫“你好,之華”。
路燈把我的影子拉長,那一刻我終于明白,片名里的“之華”,并不僅僅指里面的之華,而是像之華一樣普通躲在在角落里的女生,是我們逝去的青春,是再也回不去的那些年華。
所以,你好,之華;
你好,我們的青春;
你好,我們再也回不去的年華。
2.
影片中,無數次出現這句話——之南的演講稿中,女兒遲遲不打開的遺書里,在書信里,尹川的小說…
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走在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上。也許有的人能實現夢想,也許有的人不能。
人生有艱難的時候,也有痛苦的時候。在那樣的時候,我相信我們都一定會想起這個地方。
多年以后,我們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
同窗三年,共跑過一個操場,共處過一個教室,共用過一張桌子。
一起笑過、哭過、鬧過、羨慕過、嫉妒過、好過。
然后畢業,就是一輩子。在以后的生活里,就像兩條已經相交過的直線,各自朝向,不斷向前遠行,這一輩子再也沒見過。
之南說,在人生的岔路口,我看不清夢想與目標,這樣也好,說明我們每個人的未來都是豐富,充滿無限可能的。
所以,岔路口分離之后,我們始終前行,去實現自己的那一種可能,偶爾回頭,只能留下回憶。
在某個平行時空里,我們一定會想起那個地方,想起那些年里的光陰。
然后問一句:你好嗎?
自己在心里默默回答:我很好。
3.
人這一生都是在和解,和親人,和朋友,和過往,和這個世界,和自己。
就像影片中,之南的女兒睦睦終于打開了那封遺書,和弟弟晨晨一起坦然面對未來;
颯然不再想要轉學逃避青春的這場悸動,決定回到原來在讀的學校;
曾經緊張補妝的之華和尹川的握手釋然,告別了那一段青蔥往事;
尹川走在陽光明媚的天空下,告別了對之南過往美好的依依不舍,他面帶笑容走過天橋,找到了繼續寫下去的靈感。
這一切,一晃就是30年。30年前世事難料,以后依舊,命運就是如此。
But as you know ,life is full of uncertainties.
就像張超說的,“人生不是你巴拉巴拉就能說得清楚的”。
有些人,奔跑得太快;而有些人卻慢了半拍,成為那個,名之為自己的家伙。
每個人的歸宿都是自己,而我們也一直在和自己和解。
就像曾經我對暗戀過的男孩說:當我表白的時候,也就是我放棄你的時刻。
青春里太多關于的故事,最后都是潦草散場,無疾而終。
這未必是最好的結局,但確實是年華里最好的安排,很多年以后的今天想起,原來這也是一種圓滿,就像掛在我這句話下面的句號一樣。
歌里唱:
有些遺憾 是種圓滿
有些祝福 我對自己說
愿你活成 最美好的樣子
屬于你的樣子?
世界很大,指縫很窄。
在一場場別離和失去中,我們都要學會和解,活成你最美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