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寶媽這個名詞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多麻煩,毫不夸張的說,現在寶寶一歲零一個月,我有395天沒有睡過一個整覺了。
哦,不,應該說我連續395天都是嚴重缺少睡眠的狀態,我居然挺過來了,不得不承認,人的潛力是很恐怖的。
這一年多的時間特別艱辛,可是他也帶給了我畢業以后最長的一個假期,給了我難得的獨處時間。
獨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沒有工作,一天到晚筋疲力盡還沒有精神寄托,感覺整個人被抽空,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是什么。
朋友圈我唯一適合參與的話題就是婚姻、育兒了,但是我不善言辭,不會繪聲繪色地描繪些雞毛蒜皮的事。況且,20多歲的年輕人天天聊著家長里短,這也讓我很有挫敗感,我害怕就這樣不知不覺就步入老年人的行列。
幸好還有書,各種小說、雞湯文我都看,在另外一個全新的世界我一點點修復自己的焦慮,吸收正能量。
再次成為一個滿腔熱血的青年,聽到我說要準備考研,周先生隨口附和了一句好,完全沒有當真。
是的,所有的人都認為我一個人帶娃的生活已經雞飛狗跳了,如果精力充沛,剩下的就是好好研究孩子的教育問題了。
但是沒有人知道,我是如此的恐懼,我怕自己的頹廢、狹隘會害了我的寶貝,害怕自己不能給他一個健康的、可以自由生長的環境。我變得特別喜歡讀書,我太想要豐富自己,我不能耽誤了孩子。
02
人們常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我深信不疑。
眾所周知,青年作家、賽車手韓寒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職工家庭,父母年輕時因為種種原因與大學失之交臂,因此對兒子的學習寄予了厚望。
可是事與愿違,他們的孩子學習成績特別不好,重讀了兩年高一,仍有多門功課不及格,學校勸其休學。
這樣的事如果遇上一般的父母肯定是暴跳如雷將孩子一頓暴打,然后將孩子關在家里逼他學習。
可是沒有,他們選擇了尊重,孩子要走自己的路,就讓他走去吧,學習也是為了生存,不一定非要去擠高考那坐獨木橋。
不久,他們的兒子就出版了《三重門》、《零下一度》等暢銷書,成為職業賽車手、出版專輯、當導演,客串影片,入選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人。
如果當初父母千方百計的逼他上學,或者打工賺錢,會不會又是另一番景象?
不禁又聯想到前不久女博士跳樓的事,女兒留下遺書,“我永遠都做不到媽媽喜歡的樣子,”其實她不知道,在她媽媽的朋友圈自己是多么的優秀,是媽媽們都想擁有的乖女兒。
一個循規蹈矩的乖乖女,一個離經叛道的少年,結局卻完全反轉,不得不承認家庭環境,父母的行為、格局對子女的未來有著舉足輕重的引導作用。
而我不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阻礙,我必須努力提升自己,希望某一天在孩子迷茫、無助的時候能提供指導性的意見,在孩子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時候我能,至少能在經濟方面提供堅強的后盾,給孩子一個有安全感、自由、明主的家。
03
沒想到關于考研的想法,連我父母都質疑,都結婚生子了,又好不容易考入體制內,為什么不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還要把自己折騰的筋疲力竭去擠獨木橋。
再說都馬上三十的人了,畢業七八年政治、英語都忘的差不多了,要上班,還要帶小孩,哪里是那群在校大學生的競爭對手?
這些難處我怎么不懂,天天頂著熊貓眼上班,在臨床工作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但是這就是我應該放棄自己夢想的理由嗎?難道我就要成為一個成天只會唉聲嘆氣的母親嗎?
不、不、不,我的人生現在才剛剛開始,我要成為一個勇敢的母親。
想起很久以前看到過的一段話,一個90歲的老奶奶感慨,“如果我七十歲的時候沒有猶豫去學了鋼琴就好了,現在二十年了我都可以當老師了。”
30歲真的晚嗎?不,以后的日子還那么長,你學習的成就感和所獲得的樂趣,一點都不會比年輕的時候少。人生有無限的可能,我的人生不能從30歲開始就能望到頭。
拖家帶口的學習真的有那么難嗎?不,用有限的時間處理好這些瑣事會更好的鍛煉自己,或許還會因為你的言傳身教,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愛學習的人。
04
經歷過父母、閨蜜的輪番轟炸,我成了公認的奇葩,可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現在的生活圈已經是溫水煮青蛙的狀態,我必須跳出安逸區了。
我不怕吃苦,我甚至感謝孩子,是他讓我開始重新思考人生,不然我依然過著渾渾噩噩卻不自知的日子,這是才是讓我恐懼的事。
30歲,結婚生子都告一段落了,眾人眼里人生完滿了,接下來的日子該好好為自己活了。
人總是要花一定的時間,經歷一定的事情才能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會更加珍惜可以做回自己的機會,才會更加篤定的前行。
以前常常想象自己30歲的模樣,結婚生子,有房有車,有穩定的工作算不算人生贏家?
如今,看著眼前的一切,突然覺得沒有一點安全感,因為醫療專業發現日新月異,而自己卻沒有好好學習的能力。我一定要考研,去接受更系統的教育,去認識可以激勵自己的人,去改變工作環境,成為一個出色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