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這樣稱呼她——“約翰.列儂的遺孀”,John Winston Lennon,這位過早離世的搖滾巨星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對整個世界的流行音樂產生無比深遠的影響。而作為約翰`列儂背后的女人,毫無疑問,小野洋子永遠也無法擺脫這光環的陰影。
小野洋子1933年出生于日本,“洋子”的意思是“海洋的孩子”。她家世顯赫,從小就讀于專門負責貴族子弟教育的學習院,大學同期生里就有日本現任天皇明仁,戰后隨父舉家移居美國。
事實上,小野洋子早已積極投身于先鋒藝術的實踐。1956年,她在紐約嫁給日本作曲家一柳慧,之后她開始闖蕩紐約的格林威治村,并成為美國前衛藝術圈的活躍分子。
年輕的洋子參加了一個叫“激流派”的多媒體藝術團體,它是20世紀60年代前期在歐美發展起來的一個無政府主義的藝術思潮,主張個人從生理的、精神的、政治的壓抑中解放出來,反對權威,反對把藝術家區別于一般人。
故而,我們常常看都洋子的作品相當的個人化。而她早期的作品大多是對現實的質疑,充滿了憤怒和不安。
小野洋子是約翰.列儂的第二任妻子。列儂則是她的第三任丈夫。
1966年,小野洋子去倫敦表演她那著名的激流派行為藝術作品《切片》,26歲的列儂第一次見到了小野洋子。小野洋子筆挺地坐在臺上,說:“來吧,剪下我的衣服,隨便哪里;每個人剪下的面積不要大于一張明信片,并請將這碎片送給任一個你愛的人。”觀眾陸續登臺,在緘默中剪割下洋子的衣服,直到她一絲不掛為止。
觀眾席上的列儂被這個前衛的東方女人深深吸引,那一年,洋子33歲。直到1968年5月,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才正式在一起。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披頭士在阿比路的錄音室里,約翰和洋子擁抱在一起,其他三名披頭士一臉迷惑地看著,“這名女子是誰?”
也是在這一年,小野洋子開始發聲,實踐她的音樂創作。 他倆共同組建了“塑膠小野樂隊”,關注和平與人道事業。年底他們出了一張唱片《兩個處子》。從這以后,他們的絕大部分藝術創作都是兩人共同簽名。而在日常信件上,“John & Yoko”也成為一個慣用署名。
那么,在列儂的眼里,小野洋子意味著什么呢?約翰列儂在給姨媽的信中這樣描述洋子:“——她跟我一樣聰明,也是自從萊拉表姐(約翰很崇拜她)以來我見過的最聰明的女孩子——她其實很漂亮——她也有一樣的幽默感!”可見小野洋子對約翰來說,有著自內而外的巨大吸引力。
1969年他們婚后做的那個吸引了全世界媒體焦點的“床上和平計劃”,活動的靈感就是來自洋子。
從此,這兩條并行的線條,開始相交,兩人開始了密集的藝術創作階段,一起拍攝電影、創作音樂、繪畫、辦活動、組織集會……
1980年約翰意外離世后,洋子仍然從未停下創作的步伐。
洋子是活躍的音樂家、作家、先鋒藝術家。她用音樂、繪畫、詩歌、電影、展覽來表達她的觀念和訴求,愿望和質疑。
她的音樂相當豐富,從最早到最近的專輯,我們都能聽到她那熟悉的叫聲。除了旋律、節奏,人聲也是洋子的音樂中很重要也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她尤其善長通過巧妙運用自己各種發聲,來渲染和表達主題的情緒。
不難看出,洋子是個有著獨立思想的女性。一直在貫徹著自己的藝術感召力,執著并且身體力行。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洋子的音樂也體現出更大的包容性,你會感覺到,她一直在傾聽內心的聲音,而這聲音,出自于她對美的感悟和追求。
如果想更多的了解洋子的藝術之路,建議閱讀她的書 《葡萄柚》,在書中,洋子使用詩化的簡練文字,闡述了她的藝術見解。
小野洋子目前已經發行了23張音樂專輯。雖然已經年屆83歲,我們仍希望她在藝術實踐的道路上多結碩果,而她的藝術探索也帶給我們更多的經驗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