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的浮生半晚閑,把《遇見未知的自己》翻完了,作者張德芬是個美女這是毋庸置疑的。每分鐘兩頁紙呢。
一個女主播寫心理學,還寫的挺中西合璧,融會貫通的。雖然可以看出來是東拼西湊的,但具有一定治愈功能的東西就是好東西。其實,很多道理我們都懂,但為什么只有精英能抓住話語權呢?因為他們能抓住時代的命脈,把大段理論中最精髓的部分拎出來,再加以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表達方式闡釋出來。何為精髓呢?就是在特定發展階段所特別需要的東西,重點在于——其于當下的不可替代性,例如遇到朋友想不開了,我們會讓她盡量傾訴出來,但如果傾訴的過程是在傷口上撒鹽,那么這時候傾訴便不是宣泄情緒的精髓。當然,這些純屬個人觀點了。
有幾點值得學習的。
就像在認識自我的喜惡時,我曾經說過,所有我不討厭的就是我喜歡的。也許喜歡和討厭所產生的生理機制并非拮抗關系,但當你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時,只好用這種方式了。就像認識“我是誰?”這個問題時,我們也只能通過對“我不是誰!”的回答來進行排除。往往我們的回答只停留在表層,我們便不能夠認識真實的我,從而不能從真實的我獲得能量。因此我們才會被外物所累。啊!突然又哲學了!
作者對真我的回答是愛、喜悅、和平,當然這個我不能認同,不過它既然有一定的適用性,那么姑且這么說吧。
書中再次提到運動和心理的關系,其實是一種協調心、身關系的言論,一直記得一句話說:“現代人啊,干嘛要勞逸你的身體拖累你的心”。例如我們吃大魚大肉,玩蹦極過山車,進鬼屋,在尋求刺激的同時也讓自己的身體勞累了,而身體勞累了,也就沒有物質基礎產生精神了。而對于無比重視精神生活的我們,尤其是學生群體,這真心是一種矛盾。
另外,文中提到另一個概念是“臣服”。當我們遇到已經發生的事情時,我們要做的是臣服,首先臣服于事實,然后臣服于我們的情緒。在大學里待久了,我們往往會失去低頭的能力,認為倔強的我們怎么能輕易臣服呢?其實,很多時候低頭臣服是一種勇氣,也是再次抬頭的基礎。
文中將生活中的事分為“老天的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我們只能管好自己的事,而對于別人的事,我們可以管,但不能要求它按照我們管之前的預期發展。猶記得以前很傻的問一個老師:“我幫助別人,別人為什么不領情,反而傷害我呢?”老師說:“想想你幫助別人的方式是不是別人能接受的。”我說:“那我多累啊,幫別人還要考慮這么多”老師說:“你的初衷是什么”我說:“能幫到別人”老師說:“那如果你的方式達不到你要的結果,這個忙不就白幫了嗎”我若有所悟,現在想來就是一個道理,我們可以管別人的事,但要用別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做我們該做的,點到為止,不要期望會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這里就引出一個問題,學心理學發現期望才能讓人有幸福感,以前的人一直說幫助別人是有幸福感的,那么如果幫助別人不應該有期望,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應該也不會產生幸福感了吧。當然,關于怎么管別人的事,我還要繼續學習,同時也是學習怎么和周圍的人擁有一種安全距離。
用書中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我們感知的世界是不是也和我們想要感知的一個樣呢。發散到另一個角度就是:“我們不斷向外追求的太多,應該多些內省”這不是和于丹所說的有異曲同工之妙嗎?大勢所趨啊。
最后,其實文中也暗含了一個答案,就是關于如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如何心想事成,在這里就不贅述了,還是要靠實踐去驗證的。
張德芬是個美女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導語】近日,在廣西南寧市中心,一位看起來很帥氣的小伙子向一位體態微胖的女子求婚,被對方斷然拒絕,女子口口聲聲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