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談【人這一生為什么要努力】
謝謝邀請,作為復讀生,我想分享與你的故事。
一個班級,一個男生,和幾個女生的故事。
在過去的一年復讀和近三年大學生活里,這個故事一直在我心里。
在知乎【人這一生為什么要努力】的問題下,有一個答主的回答是:“如果你的人生起點不高,不曾有人為你走過人生百步中的任何一步,不打緊,你盡管努力,多出來的步數不會被浪費掉,總有你在乎的人用得著,而你遲早會遇到你你在乎的人。”
我喜歡這個回答的原因是,它的動力在人,而不是事和物。
一切事和物都會消逝,人也會,但事物和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會感受和行動,人有感情和夢想。
所以,做事的動力,最好在人。
就想當年我回去復讀的時候,問自己:
你以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好了,開始講述我的一點點復讀小故事吧。
2014年,第一次高考,失利,原因如下。
部分因為早戀
其實是單戀,對方知道的那種單戀。
但我不后悔,從沒。
我復讀起碼證明我是真心的。
分數出來那天,我是在村里唯一一家小黑網吧查到的,忘了是班主任發來的還是自己上網查到的,也忘了一本分數線是否已出,班主任就發來一句“回來復讀吧”。
當時的心格外的平靜,看見僅僅過一本線1分的我,似乎不知未來的可怖,而覺得猶有選擇,所以回了班主任“不了,不了,以后還有更長的路,在等著我,我想出去看看”。
然后,回到家,告訴爸媽。
“在等待成績的時刻,母親一遍遍地預想著結果。沒心沒肺的我同樣沒有多想,又一遍遍在頭腦中幻想著好成績的時刻。得知成績的那刻,母親把手放到胸口,長舒了一口氣,然后帶著微含淚水的雙眼默默去忙了。 我也笑了,那種難以預料的重負的輕與笑。”
第二天,好像是去學校拿成績條,聽學校的復讀宣講。
成績出來,有人歡喜有人憂,大家相互都照看著,不敢多說,也不愿多提,好多畢業前計劃的事情,又要擱淺了,很多的時候見到,相識一笑,就能明了。
后兩天,是自行在家準備志愿填報的日子,第三天,會統一回到學校填報志愿。
在家的兩天,我也許第一次體驗到了高考和選擇的殘酷。
高不成,低不就,比上不足,比下不甘。
起初,我還在一本的圈子里尋找可以攀上的學校,一個一個,很好找,因為就那么幾個;然后,我回到那個小網吧,開始在QQ空間里發說說去問有哪些好的二本A可以去;最后,我決定試一試國防生,我開始想起,自己曾答應過那個喜歡的女生“我會去上軍校”,其實想來也可笑,別人心有所屬,我的想到不過是一個支撐,一個支撐我繼續向前走的動力。
那兩天里,我爸載著我跑學校、跑政府、跑教育局,去問老師、去開證明、去做一切他能做到的事和我能做到的事。
我開始累了。第一次面臨到高考和選擇的無奈與可怕。
坐在我爸的摩托車上,在夏天的風中吹其實很爽,但有時我卻沒有感覺,有時卻感覺很冷。
選擇余地甚少,幾乎沒有選擇;后面的路也許很多,但誰都不知道結果如何。
是的,許多人想著過一本線卻就差一分,我多了一分但也幾乎同樣難受;許多人去了二本依然成就了自我,我為什么不可以?
是的,我開始想清楚了一些問題,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想去更遠的地方,既想超過被人,也想超越自己。
是的,我不服,也不甘。
在這個小小的縣城里,出生在一個農村里,我知道,在這個全省唯一不對外開放的城里,我即使足夠優秀,也很難追上外面的人,更何況現在的我看起來是如此失敗。我依舊記得,在高二的時候,與一友人談起這個小小的被群山環繞的縣城,說起山的那邊是什么,他說“山的那邊還是山,除非你能真正走出去”。
是的,我想真正走出去。
那些我羨慕的人,那些我挑戰的人,那些我想比肩的人,有我的同齡,有我的同學,有我們的先輩。因為他們的身上,有我想要的某些東西,那些不一定專屬于他們而我可以取得的東西,憑借努力取得的東西。
我能看到,我的同學,有的考的很好,即使也許沒能實現理想,但高分已讓她們有了更多選擇;而我的同齡,有很多人已經去了更多的地方,見到了更多有趣的東西,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還有從小到大,我曾看過的那么多的名人傳記,我開始懷疑他們打破他們,最后卻也重拾他們相信他們,因為我開始明白一點:我想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去一個更好的平臺。
是的,我想用時間換機會,換一個可以選擇的機會,換一個走向更遠的機會。
我想繼續努力,在最開始就十分努力。
不能放棄的那種努力。
第二天,也就是填報志愿的前一天,那天深夜,內心似乎已經做好了決定,在糾結了近兩天之后,我花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做好了志愿填報的規劃。
我爸還沒睡,他還在等我。
“次日,已經交上了國防生報名表,便發動親友老師搜尋好的二本。很是艱難,在現實的面前不不由自主地埋下了頭。
一直在房間里查資料,直到十點左右。母親和外婆都去睡了,爸坐在火爐屋里等我。我洗完澡,他叫我坐下,談一談。
我記得,爸看了我好一會兒,然后說:我再給你一次機會,讓你復讀,你是否能做到一心一意全力以赴?
復讀,復讀。這兩個字,在我腦海里不停地閃出來。復讀,一年的時間,一年,再來一年,高三,高三,還是高四,我可以超過他們,我可以遠離他們,我可以一個人做許多事,不會再有什么能令我害怕了,也沒有什么能夠影響到我了,為什么——不去……
我望向爸,說:爸,我能做到。
你拿什么保證? 爸說。
我站了起來,跪了下來。我必須要做些什么,讓他們相信,也斷了自己的退路。
“爸,請你相信我。”
我磕下三個響頭。
淚水就滾到了地上,臉上火燒。
爸說:你起來吧。明天早上給你媽一個交代。你去睡吧。
房間里,坐下。那時,頭腦里思路從未有過的清晰,兩個小時內,填好了一本二本的志愿表。夜已深了,我走到后院,看著無盡的黑夜,竟有一種將我覆蓋的溫暖感覺。
六月二十五日,早晨,離家前夕,給所有老師發去信息,告訴他們我來復讀了。
爸媽和外婆坐在屋里,我跪在他們面前,給他們磕了三個頭,外婆看不下去,出去了——她覺得爸媽把我逼得太緊了。但我知道,我必須要這么做。”
這是復讀那年的冬天寫的,爸媽那時還沒回來,我和外婆在家在家,寫下這些,如今再看,依舊歷歷在目。
是的,我必須要給親人一個交代,高三一年,家里荒廢了農田,交給外婆打理一下菜園,母親陪讀,每天早出晚歸準備早晚飯,還要為學校里分心的我操心,父親一人在外務工打拼,能做的也只有嚴厲和鼓勵。
我明白復讀一年對他們對這個家庭意味著什么:也許姐姐的婚事就此延遲了;家里的經濟負擔又會加重;身邊的鄰居幾乎沒有支持的,許多沒考上的同齡人早早的去了職高或者早已踏入社會;如果再一次沒考好,也許就沒法在親友和鄰居面前抬起頭了,他們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是的,為了他們,為了愛的人,這同樣是我生命中彌足珍貴的動力和希望。
而我那一跪,既是對他們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決絕。
我就這樣,踏上了復讀之路。
復讀,讀很重要,重來一次也很重要。
我曾無數次對自己,也對好友說過:復讀的時候,我比以往高中三年的任何一天都更珍惜現在的生活。
是的,很難得,我擁有了一次機會,一次再來的機會,一次復讀的機會,可以去重新學習高中的知識,不斷鞏固、提高;可以去再認識自己老師,那些教了自己三年乃至四年的老師,尊重并敬愛他們;可以再去回看自己的高中生活,將這一年充實的過著,向著一年后的目標努力著,不愿再讓自己后悔。
是的,科比曾說:遺憾和疲憊,哪一個更痛苦?
是遺憾,而我不愿意。
復讀的經歷很豐富,很難得,這一生終將銘記。
不僅有可親可敬的老師,還有可愛可貴的同學、戰友和朋友。
復讀的故事很多,來日若有時間,我會再寫下來。
其實一直是在說復讀,卻沒有真正說到復讀時的事,而是復讀前的決定與復讀后的日子。
是的,關于復讀,也許真正重要的,是做出復讀的決定以及復讀后我們生活的模樣。
復讀的決定我已經做出了。
我是我們班唯一一個復讀的男生,雖然一個文科班只有六個男生。
也許當時已經意識到了一些復讀的可怕和艱難,但直到結束復讀以后,我才從旁人的口中知道:他們的眼中,復讀是多么的艱難和不容易。
是的,艱難與不易是實實在在的,我也許想過,但沒怕過;但許多確實怕了,或者說,至少選擇離開了,因為就在我返校回去復讀的時候,已經有選擇復讀的同學又去上了大學,來到學校復讀了幾天還能回去趕上大學的報名季。
做出決定的那一刻起,拋卻那些已經走遠或者說贏在起跑線的人,我已經向前邁出了一步,剩下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
那么,復讀以后的日子呢?
我過的如何呢?
老實說,有一段時間,我曾對自己說,也在最后不得不對父親說:我必須要說,我在學校里過得并不好。
也許是的吧!并不好,沒有別人那么好,沒有他人眼中想象的那么好,也沒有自己期望中的那么好,既然沒那么好,沒一處好,就真的并不好了。
但我學會的,遠比這些感懷要多;我所經歷的,也有與他人不同的。而這些,才是我的難得與可貴。
說起文章開始那幾個女生的故事吧,這幾個女生,一直影響我到如今,也許直到很久以后。
三個優秀的女生,也許是我高中身邊最優秀的女生。
三個女生,都先我一年畢業,也就是我,我在復讀的時候,她們在大學,也就是這一年,我們都經歷了人生中極為重要的一課與一刻。
一、
第一個女生,高中成績優秀,三年幾乎沉迷學習,高三時與我同組,就是那種一人早讀壓過全班的那種女生。
高考后進入了我現在就讀的大學,211,最好的法學專業。雖然高考后,班主任曾說她還提過來復讀,因為沒有考上夢想的大學。我相信,她是有這個心的,因為她一直那么略顯孤立的活著讀書著,也許就是為了夢想的大學。
我復讀的那年,她回來了。
沒回來復讀,休學回來了。
她的家就在學校,樓下住的就是高三時的語文老師。
聽老師說起時,我竟沒有一點驚奇。倒不是因為早早料到,而是對于退一步再來一次的我來說,如果前路不好自己不愿,真的可以選擇退后一步重新來過。
是的,她重新來過了。
如今,我倆都是高三。
她依舊在校外住著,我在校內。雖然學校很小,專業相同,但院系不同,課程不一,也難以見到。她還是一如既往的略顯孤立,沒有參加任何老鄉活動。
我也開始了解了一些,她休學的緣故,以及她內心仍有的踟躕。
是的,在來到大學的第一年里,她又一次決定準備休學,不,是退學,回去復讀,或者說,自學,參加高考。
那時,同在北京的當年同班的一個朋友與我一起為她掛心著,她的母親也辭掉了家鄉的工作來到了北京,為了說服她,也為了支持她繼續在北京讀下去。
在外人或其他人看來,如今的211,最好的專業,已是相當好和非常不容易;但她自己也清楚,也曾與我說過:他不喜歡這個專業和這個校園,即使這個專業這個學校都很好,但她不想委屈甚至是壓抑自己,不想再一次錯失了什么機會而再后悔。
如今想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做錯了。
因為我一直在勸她,勸她留在這里。
因為我知道就她的性格來說,如果回去仍然處理不好自己的心態和交往,也許會更糟;但我不知道,這樣的想法是否正確,還是我看到了身邊好友的阻止與她母親的不易,才這樣與她們一起勸她。
最終,她應該是選擇了妥協吧。
在校外與母親一起住,在學校里繼續讀書。
如今,我們同是大三,偶爾聯系,談談考研與學習,她的狀態也好了不少。
二、
第二個女生,高中成績優秀,成績遙遙領先,高考后進入211,我去復讀。
一年后,我大一,她大二。
就在我大一的下學期,4月初的時候,我得知:她休學了。
原因很多,決定已做,我沒有多問,我相信她。
通過后來的聊天和當時的境況,其實也慢慢明了了一些:她那么一個有些要強而又獨立的女孩兒,如果遇見了不順和遺憾,也許會真的選擇再來一次吧!
我相信她一定度過了一段十分艱難的時光。
她也說過,家里沒人支持她,老師沒有支持她,她一人選擇了回到家里,回到家里安靜了過了好久,才慢慢緩過來。
后來,我們同上大二;如今,我們同是大三。
期間,與她的聯系不少。
對我們來說,對方都是一起經歷與見證了許多重要時刻的朋友。所以后來再談起,也不會回避,她會略顯釋懷地給我說起那時候的生活,說起那時候的難受,說起那時候做出的決定。
是的,她做出了決定,很決絕的決定,并付諸行動。
沒有選擇復讀,她選擇了在大學里重新來過;無論怎樣,這都是一次重新來過,是付出了巨大代價與翻過一頁的重新開始。
如今,我倆南北一方,電話聯系。不知道她的具體生活,但看她的QQ空間和朋友圈,確實日顯活潑與自在,沒有了以前的壓力與不安,電話里還還時不時的略顯逗趣和歡快,也會跟我談論起很深入的話題,無論是電影還是時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
今年,我們大三。
剛過去的考研期間,她發了朋友圈,吐槽說,好多人以為她大四要考研,還發來了祝福。其實她還在大三。
不知道這些祝福有沒有觸動她的一點心弦,想起當年做出的決定,而影響到了現在的生活。
不過,還好,無論怎樣,她會好好走下去。
三、
第三個女生,也在北京。
不過,比我晚來了一年,比第一個女生晚來了兩年。
是的,今年,我大三,她大二。
我復讀了一年,她也復讀了一年,在我來到大學的那一年。
高中的時候,她也是那么優秀。
到了高二下的時候,逐漸狀態不佳,壓力也慢慢增大。
她是性格開朗的那種女生,笑起來像海豚;可是學習起來又是那么投入,那么可怕。
在逐漸身心不支的時候,她還是那么努力的學著。
其實在高三下的時候,她的狀態已經恢復了不少。許多朋友,包括我,都為她高興。
只是,在高考的時候,失利,去了二本。
在走出原先困頓的狀態下,能恢復起來,其實已經很不容易,即使成績不佳,也十分不容易了。畢業那天,我還去她家里吃了飯,也看到了家里的不容易。
但是,就在我復讀結束走向大學的那一年,那個夏天,她一個人把桌子搬回了復讀班的教室,開始一年的復讀。
當我在為將赴北京和升學宴做準備時,她卻一個人,回到了高中。
沒有家里人和老師的支持,只有一位老師。
其實是心疼,是心疼,因為真的不容易,她曾經也受過那么多的苦,如今再回來,還有更多的苦在等著她。
但她不怕,做好了準備,下定了決定,是一定要去的。
我升學宴那天,她也來了,給我送了禮物——她親手做的禮物。
她還是那么開朗,談起復讀來,也釋懷了不少。
大一的寒假,我也專門去看了她,在學校里,也會通過老師去關注她的成績和狀況,知道她一直名列前茅,而那個班里,她也交到了新朋友,也有我們都認識的朋友。
一年后,她來到了北京的211。
從二本到211,從艱難的地方到心儀的學校和喜歡的專業,她實現了自己的跨越。
如今,我大三,她大二。
過去的一年多里,是她的大學生活,又一次重新開始的大學生活。
我能看見,她將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認真而有趣。
經歷失去,懂得珍惜;經歷痛苦,懂得努力,也許說的就是她吧。
其實還有一個女生,是的,還有一個女生,我身邊的優秀女生,為什么經歷都如此坎坷呢?
這一個女生也許沒有她們三個坎坷,也許也有自己的不易。
她一路沿著既定的路線走來,高考,大學,到今年的考研。
她也在北京,加上她,我們當年同班的四個人,一個大四,兩個大三,一個大二。
命運就是如此奇妙,曾經同一個班級同一路上的人,如今卻在不同的階段。
沒有很多的感傷,沒有過多的感慨,我們還保持者聯系,雖然身在三個學校,跨著不同專業和年級,但是坎坷的經歷和高中的友情一直在延續。
是的
對我來說,尤為可貴的是,這四個女生的坎坷與抉擇,是我生活的鏡子。
無論生活地怎樣,尤其是艱難和迷茫的時候,一定回想起她們,想起她們的決定和作為。
如今,我大三。
復讀一年,復讀結束已經兩年半。
復讀時的生活緊湊而又緊張,高壓而又高漲。
復讀后的大學生活,自由也自在,多彩也多慮。
作為一名國防生,過著屬于國防生的嚴謹自律的訓練生活;
同時又是一名大學生,有著自己的社團、娛樂和學習、愛好。
我也曾迷茫過,困頓過;
在旁人看來,在同級的同學看來,經歷過復讀的我比其他人顯得更為成熟一些,做事做人也更認真和負責,說起復讀時也是一連串的稱贊和一句“我是不會的”。
起初,我似乎很享受這樣的評價和這樣的自己,自我感覺良好,似乎我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看到了更多的東西。我應該更加感謝復讀,也更珍惜復讀。
然而并沒有,我沒有做的更好,至少在前期是這樣。
也許現在看來也無法看到當時的全面,做當時的總結也早了些;但我也能清晰的看到,當時的自己略顯偏執,在一年的大學時光里奔波在社團、訓練和瑣碎的小事中,沒有了長久堅持的動力,沒有了可以奮斗的方向,沒有了可以值得夸耀的成就,就像在一年以后,自己也曾如是說過:我過的并不好,我也沒你想象地那么好。
于是,我退出了社團,大一時退出,大二時也退。
其實很難,因為這意味著我幾乎斷掉了在學校里的一半以上的聯系。
但我知道,與其陷入眾多聯系之中,我寧愿斷了聯系,換一身輕松。
比起前人所說的去嘗試去承擔,我寧愿如同當時高考一樣,踏出決絕的一步,讓自己冷靜下來,再繼續前行。
是的,復讀的經歷依舊在我腦海。
直到今天寫下這些文字,看到那些畫面,我依舊熱淚盈眶,為自己感動和難忘。
后來,我開始嘗試不同的東西,去不同的地方,接觸有趣和喜歡的東西,也慢慢地找到了一些值得投入的東西。
我開始學會騎行,去北京的其他地方騎行,去學校周邊夜騎,帶領一組隊友去川西遠征,15天近900公里,經歷風吹日曬雨打;
我開始參加創業,通過了市級創業創新項目,并成立了公司,入駐了創業園,獲得了更多項目的支持;
我開始走出學校,去北京的各處走走,去看喜歡的展覽、園林和書店,去見自己喜歡的作家和歌手,去南京、上海,去天津、重慶,去不同的地方認識自己;
。。。
是的,我開始懷著這樣的心情重新生活:我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我想繼續努力。
每個人的故事都正在發生,不會結束。
我的也是,期間的復讀生活與大學時光更為豐富,留待日后慢慢寫就。
對于復讀的我和戰友來說
對于正在考慮復讀的人來說
也許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做出復讀的決定
但更重要的是,復讀后的你,將怎樣生活
我那些沒有復讀的同學,大多難得聯系,一方面是復讀一年沒有聯系的緣故,另一方面也許是跨了一級,許多認識和朋友圈也錯位了。
如今,有人保研成功,再進一步;有人考研結束,正在等待結果;有人即將工作,踏入社會。
我們又會再一次做出選擇和努力,踏上不同的道路。
我那些復讀的同班同學,大多都考上了211,如今每年都會再見。
聯系也更緊密,彼此的生活也更為了解;
說來不一定更好或者更加優秀,但每每提起復讀,總是有無盡的話語要說;在此之后,無論再遇見什么困難和選擇,也不會輕易地撤退和迷茫,即使困頓,也都會相互鼓勵,在自省重拾力量,繼續前行。
這就是復讀帶給我,帶給我們的些許意義吧。
所以說,復讀后的日子,依舊是那么可貴。
也更為重要吧。
所以,比起為人分析利弊得失,以我的個人經歷現身說法,會顯得更為實際和可見啊吧,至于選擇,交給需要作出選擇的人來做吧!
我們這些來者,我們這些過客
所能做的,
無非是將前人經歷過的再經歷一遍
期待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但沒有兩個人的生活是一樣的
所以
命運仍是掌握在自己的受理
決定就在那里
選擇和作為同樣重要,
復讀的決定、復讀時的付出,和復讀后的努力
同等重要
也許更為重要
借用那句哲言
“不要怕
不要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