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成為任何人,要么一切,要么全無。
讓·尼古拉·阿爾蒂爾·蘭波
? ? ? ? 蘭波 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早期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他用謎一般的詩篇和富有詩意的一生吸引了眾多的讀者,成為法國文學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詩人之一。
? ? ? ? ? 周末閑暇之時,又重溫了心之全蝕這部半傳記類的電影,故事的主角是我喜歡的詩人蘭波,希望又一次的觀看能夠收獲不一樣的感受。
? ? ? ? 我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心中迫切的想要寫一篇這電影的影評,也許不能說是影評,因為深知自己還不夠格,只能說是觀后感,希望大家懷著包容的心閱讀,以下僅自己的一點客觀感受。
? ? ? "? 有時他用多愁善感的語調,述說引人悔恨的死亡,述說活著的憂傷人群,述說悲傷故事,生死離別,在我們喝得酩酊大醉的簡陋小屋,他淚眼觀望圍繞在身旁的,那些沒用的貧苦的人,他在亂街扶起醉鬼,他同情慘遭惡母虐待的孩子,他的動作如教義課上的女孩那般優雅,他假裝通曉一切,商業,藝術,醫學,我追隨他,我必須如此"。
? ? ? 上面的這段文字,是整部電影的開場白,我更愿意當它是魏爾倫對蘭波所說的話。
? ? ? 電影采用的是倒敘記錄的方式,當魏爾倫對蘭波的妹妹說完 :"如今年輕一代了解他,他是未來之聲,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合創最佳作品,我們兩人 "。
? ? ? 我們兩人......
? ? ? 由此展開蘭波和魏爾倫的故事。? ?
? ? 蘭波從小生活在一個貧苦的小鎮,父親是個長期服役的士兵,在蘭波六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母親的教育方式是嚴厲的管束,家庭的不和造就了蘭波矛盾不安,放蕩不羈的靈魂。這方面在電影中并沒有展現,也許是因為電影的主題是蘭波與魏爾倫的愛情故事,而不是蘭波,電影的故事直接從它們的相遇講述。
? ? ? 即是蘭波的刻意安排,又是冥冥之中的緣分。
? ? ? 也許從電影一開頭就影射出了整個情節的大致方向,于魏爾倫家第一次進餐的飯桌上,魏爾倫的妻子瑪蒂德望著魏爾倫,魏爾倫則饒有意味的看著正在點煙的蘭波,毫無疑問,在最初相識的一刻魏爾倫就已被蘭波的神秘氣質吸引。不是后文所回答的肉體,而是一種對于靈魂的熱愛。?
? " 別人怎么樣我不感興趣"
? ? ? 飯桌上的蘭波說了這樣一句令人深思的話,表面意思很簡單,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幾個字,我卻認為囊括了蘭波一半的性格。特立獨行,隨心所欲,肆意灑脫,真實的完全不會偽裝,這是蘭波,一個注定不能融于主流社會的詩人。對于這一點,電影中的很多幕都有體現。
? ? ? ? 不管是在剛進魏爾倫家中時直接的一句我要小便,還是因為狗是天生的自由主義者而把魏爾倫岳父的一只狗砸了,又或者是在詩會上,對批評他的人酒里放硫酸,對不尊重詩的人當眾撒尿至頭頂,而這一切的行為,都可以用不喜歡三個字來回答,因為不喜歡,所以不必忍,要瘋狂的表露自己的想法。這類行為,想必放在現在也很少人能夠理解,但他是蘭波,所以我理解,他是那個把心中一股氣,將隨心二字干到極致,不會違背心中所愿的蘭波??晌籂杺愐怖斫馑?,兩人在回家的路上大笑,搞砸了聚會,沒有愧疚感,有的只是瘋狂的喜悅,只因此刻他們的心已經在一起了,不屬于這里,飄向了遠方。眾有千萬人不理解,有一人,已足夠,足夠快樂,足夠可以在肆意放肆
? 魏爾倫說:"別人都不理解他,只有我能"
? ? ? 還有一幕印象深刻,在魏爾倫離開給蘭波找的房子后,蘭波裸身走上窗臺,叫喊著正走在樓下馬路上的魏爾倫,將自己身上的衣服一件件甩下,直到露出全裸之身。這一行為,第一遍看的時候并不懂,現在回頭再看,或許是蘭波第一次表明心意,或許是遇到了知己全裸相對又如何,不管了,只因他是蘭波,他能做出所有人都不理解的事卻又不得不理解。
? 看完這部電影,腦中仍然反復思考著一個問題。
? 蘭波和魏爾倫到底是真心相愛嗎?
? 不管看到很多種評論怎么說,在我的心里,他們是相愛的,是靈魂的相知相守,這比性別重要百倍。
? 他們的愛情跟普通的男女情事一樣。相識,相念,相離。
你們有共同點嗎?她聰明嗎?她能理解嗎?那她唯一能帶給你的就是性。
? 這是在房間里蘭波問的魏爾倫三個問題,很明顯,他的妻子三個問題都是否定答案。
? 那么,我為什么認為魏爾倫愛蘭波呢?
? 魏爾倫后人對他的評價是多情而絕情,多情的是愛著蘭波和妻子的兩個肉體,絕情的是為了蘭波不惜兩次拋棄自己的妻子。魏爾倫有句很出名的話
"愛靈魂沒有愛肉體重要。靈魂不滅,有足夠時間去愛。但軀體,會腐爛。對肉體的愛使我忠貞"
也許在魏爾倫心中,愛肉體是比愛靈魂更高的愛,他愛蘭波的肉體,但我認為他更愛蘭波的靈魂,并且愿意一直為之追隨。如果僅僅是愛蘭波的肉體,那他妻子一人就夠了,我不認為魏爾倫是男女通吃并都不付諸真愛的人物,他對妻子的愛是肉體沒錯 也許還加上金錢,但他對蘭波的愛卻一定是靈魂上的愛。在剛見蘭波沒幾面的時候,魏爾倫就已經為之傾心,在當妻子對蘭波的評價說出不好的話語是,魏爾倫暴跳如雷,不惜將懷孕的妻子推翻在地,而原因僅僅是因為妻子說了蘭波的壞話,在后面,魏爾倫也有對妻子做過一些怪異暴行,但之后都會道歉祈求原諒。
“要么不要傷害別人,否則就做得冷酷一點。不要用道歉去侮辱那些被你傷害人?!?/blockquote>? 這是蘭波對他所做行為的評價,詩人心里都或多或少的帶著瘋癲的種子,或者說是獨特,于常人不同的地方,他們的靈魂在常人之上,所以后來人說,詩人是孤獨的,是不被理解的,我想 他們的心裝在一個獨立的玻璃球里,而另一個玻璃球是除他之外的世間所有人。
? 魏爾倫作為一個偏保守派的詩人,內心是軟弱的,卻因為蘭波而瘋狂,因為蘭波的心中有他從來不曾有的,現在有些人不也這樣找一個心愛的人嗎,在他的心里看到的自己一直想要和一直逃避的東西,如果沒有蘭波,想必魏爾倫這一輩子將會如此的順風順水下,但他遇到了蘭波,寧愿推翻之前的平靜生活,與蘭波去流浪,就像后文蘭波自己說的 他流浪至此是自己選擇的,而魏爾倫不是,魏爾倫是為了蘭波,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軌跡,一起流浪至窮困潦倒。他對蘭波的愛是一種崇拜,一種靈魂的依賴,與睡夢中的蘭波一起"on on on "。
? ? 最后開槍傷了蘭波不如理解為相愛相殺。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么 我為什么認為蘭波愛魏爾倫呢
很多人說蘭波無情,但我卻認為他比誰都專情,盡管到現在還沒有想清楚蘭波為什么愛魏爾倫,但終究是愛的,我并不認為他是一個會為了錢而付出感情的人。
? "愛不存在,那是利己主義,植根于自身利益的依戀,或是自我滿足,但愛不存在,愛必須重新創造。"? "你愛我嗎"
? ? ......
? " 你知道我很喜歡你"? ? 愛是什么,愛存在與否,蘭波找到答案了嗎?不得而知。在回答魏爾倫關于愛的問題是,蘭波也只對魏爾倫說了喜歡他,但在后面寫的信中卻提到了愛。為什么只用喜歡這個詞呢,而且還用刀刺了魏爾倫的手心,也許是恨魏爾倫的不純粹,多情,即說愛蘭波同時又愛著自己的妻子,這樣的魏爾倫是不配讓蘭波說愛這個字的,他比誰都真誠,他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的時間不容許分散做其他事,用他自己的話說是
? "? 我早告訴過你,我不能找工作,我的創作太好,不能浪費時間賺錢"“去年離家出走的時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沒有目的地,就那么繼續往前走著,我從沒那么快樂的日子,只是我永遠都走得不夠遠,我還沒見過海,我想去非洲,穿越沙漠,我想要太陽 。”? ? 這是在某一天清晨蘭波對魏爾倫說過的話,是的了,蘭波有個自由的靈魂,他想魏爾倫陪著他一起,當魏爾倫說他此時還不能離開自己的妻子時,蘭波似乎像是吃醋的情形。
? ? 海是魏爾倫陪蘭波看的,可非洲確實蘭波一個人去的。在海邊,蘭波開心的像個孩子,興奮的親吻魏爾倫,我想這是最深的愛,看見自己愛的事物,極于分享給最愛的人。
我的生命不過是一場溫柔的瘋狂,? ? ? ? ? ? ? ? ? 眼里一片海 我卻不肯藍但蘭波確實是比魏爾倫無情的,在被魏爾倫乘船丟棄過一次后,他選擇離開,繼而聽見了在布魯塞爾酒店的槍聲。為什么選擇離開,為什么在魏爾倫離開后,蘭波找到他卻依舊選擇離開,我想在蘭波的心中認為變了,他說過為什么以前說過比這還難聽的話都相安無事,而這次魏爾倫卻選擇丟下蘭波,丟下一個身無分文的蘭波在倫敦。我不能想象蘭波那段時間在倫敦是如何過的,他開始思念魏爾倫,給他寫信,又或者思考感情已走到盡頭,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 ? ? ? 最終,蘭波選擇離開。
? ? ? ? 但情終是沒斷的。
? ? ? ? 在魏爾倫接受審判期間,蘭波多次撤訴,魏爾倫的妻子控告其有雞奸,最終入牢兩年。魏爾倫妻子瑪蒂德也是全片的一個重要人物,恐怕魏爾倫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妻子最后竟這樣絕情,現代女性大多數也是這樣,可以一再的包容你,可當真的傷透心后,便會決絕的不再回頭。
我怕變成我眼中的別人? 詩人蘭波,創作生涯止于十九歲,以后的十多年都在過著眼中別人的生活,正如他所說,世界太老,沒有新鮮事,話全都有人說過。
圖片發自簡書App
? 而我們? 能夠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 就算結果還是會被現實打敗
? 你依然愿意嗎
學習中 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