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看”人體生理》(8)
? ? ? ? ? ? ? ? 生理的“觀察”
? ? ? ? ? ? ? ? ? ? 黃岐之
? ? ? 人類認識自然現象,揭示自然規律,離不開認識的方法。怎樣認識人體的生理?現代西方醫學以人體解剖學為基礎,演繹出一部人類波瀾壯闊的醫學史。然而,從西醫解剖學角度卻不能解釋古老中醫術針灸醫療有效的事實。現在,大家應該知道了這是為什么,因為,經絡僅存在鮮活的人之生命,死人是不存在經絡!現代西醫理論中無“經絡”概念,這是現代西醫理論的認識不足之處。
? ? ? 古老的中醫術不是簡單的傳統醫療技術。它有嚴謹的科學理論體系,經歷數千年的醫療實踐驗證,是數百年棄而不廢的人類醫學智慧成果。
? ? ? 中醫是如何認識人體的生理?中醫理論中有氣、陰陽、五行三個字詞,分別是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理論諸學說中的關鍵詞。
? ? ? 古人認為天地萬物“本是一氣,分而言之則曰陰陽,又就陰陽中細分之則為五行。五氣即二氣,二氣即一氣”。這是氣、陰陽、五行的關系,說明古人的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理論是一體的。氣是古人對物質構成的抽象認識,同樣,陰陽是對物質矛盾的對立統一認識,金木水火土五行則是對物質運動變化屬性的認識。例如:人體為一氣,氣分陰陽,陽升陰降,循環往復,生命不息;又如:中氣分陰陽,陽氣為脾陽,陰氣為胃陰,脾陽上升,胃陰下降,脾胃升降,中氣善運,四象輪旋。
? ? ? 五臟有五行,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五行之氣相生相克,維護人體陰陽平和,陰平陽秘,處于健康狀態。
? ? ? 中醫對人體生理的“觀察”是觀氣之陰陽偏正,察氣之五行盛衰,了解五臟功能是否和諧,判斷身體是否氣和。
? ? ? 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理論是中華先圣的思想瑰寶,博大精深,不是一言兩語能弄明白的。中醫運用上述理論觀點,認識人體生理,給中醫醫術增添了智慧,從傳統的經驗醫術上升到有理論指導的醫學科學。
? ? ? 人體的生理異常,臟腑之氣盛衰會在相應的形體官竅及氣血方面見“氣偏”,因此,有四診望聞問切之法“察”氣。“察”氣辨表里、辨寒熱、辨虛實、辨陰陽,還可以辨疾病的病位、病癥、病性和病證。《四圣心源》曰,“人之六氣,不病則不見,凡一經病,則一經之氣見。平人六氣調和,無風、無火、無濕、無燥、無熱、無寒,故一氣不至獨見。”六氣偏見是臟腑之氣相互作用的綜合表現,不是某一臟腑之氣的偏見。察氣偏是中醫診病的基本原理,察什么“氣”是需根據中醫原理及規律或經驗來把握,因為醫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技術,不能“紙上談兵”。高明的中醫大夫中,有的善“望診”,望頭部知人體經脈陽氣盛衰,有的善“切脈”,切脈氣知臟腑之氣偏等等,古代扁鵲能透視人體察五臟六腑功能并非神話。五臟五行之氣存在生克乘侮關系,諸臟腑之氣和,功能正常,不見氣偏,是健康人之象,因此,察氣診病須四診合參,以免誤入虛實真假不清。
? ? ? 現代國人受中醫西醫之爭的影響,指斥中醫診治“看不著”,甚至說中醫為“巫醫”。經典物理學科學大廈建立在“粒子”和“力”兩個概念的基礎上,科學上微小的原子和宏觀的星球都可以看作粒子,力無處不在,有誰看見過力?同樣,人體中氣無處不在,與生命息息相關,我們又難看見!“力”與“氣”都是科學認識的抽象概念,這是人類思維的科學表現。“氣”概念運用醫學與人體生命系統的特殊分不開,用“氣”觀察人體生理是先人的偉大發現。
? ? ?
? ? ?
(《從中醫“看”人體生理》文集為原創系列,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