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禾之昂
前不久,先是一篇《男到中年,不如狗》的文章刷爆朋友圈,隨后,一篇《女到中年,更不如狗》的文章生怕吃虧了似的接踵而至。兩篇文章兼以十萬+點贊量走紅,閱讀量肯定是百萬以上。兩篇文章的觀點引發無數人唏噓和慨嘆,一時間引爆了中年男女的“訴苦大會”和“比慘競賽”,大有“不比你慘,誓不罷休”之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
《男到中年,不如狗》一文的開頭便引用了張愛玲的話:“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文章說:“男人活到中年,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后,真的是不敢病,也不敢死。
”文章還說:“所以,作為父母、作為妻子、作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去理解、心疼、寬容那個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中年男人。”
而《女到中年,更不如狗》一開始就反擊:“看完《男到中年,不如狗》后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如鯁在喉。那女人呢?尤其是人到中年的女人,更是有過之無不及好嗎”!然后舉例說明“人到中年不怕死,而是怕孩子身邊沒有媽媽,怕年邁的父母沒有女兒……”。文章的末尾哭訴:“歲月依然流逝,在這冷冰冰的惡言相向的世界里,維持生活體溫的,不是霓虹燈下的熱鬧,而是那個平凡的乃至庸俗的中年婦女的全然付出……”。
?這兩篇爆文掀起的狂風巨浪把“中年危機”這個話題推向了高潮,“人到中年不如狗”演化成繼“中年油膩”后又一個新的中年標簽。因為文章戳中了中年男人和女人的某一痛點,扎心了,引起了強烈的共鳴;男人認為自己“不如狗”,女人反唇回擊自己“更不如狗”,恰如夫妻吵架,非要爭個高低上下。
然而潮水退去,就會發現“人到中年不如狗”不過是一句煽情的牢騷話而已,最多是隱忍已久無處訴說內心壓力的中年男女偶然的自嘲式宣泄,經不住冷靜的分析和事實的檢驗。一撇一捺為“人”也,頂天立地,怎會與“狗”互為攀比?純屬笑話八卦,請一笑而過,千萬別當真。
(注:世上確有“不如狗”或“豬狗不如”之流,人品和人格有嚴重缺陷,與年齡無關。況當今社會“狗”的地位早已提升,新貴們的寵物“狗”價值連城,其“狗貝比”能享受的生活遠遠超出普羅大眾的想象。這兩種情況均不在今天的討論范疇之內。)
縱觀世界,無論古今中外,中年人永遠是社會和家庭的中堅和主導。正值人生盛年,中年男人如日中天,中年女人燦如夏花,是人生最有存在感、價值感和創造力的階段。盡管不得不背負諸多的壓力,但人生的精彩,正是在于享受無數次壓力中的砥礪前行和風雨后的陽光燦爛。人生的幸福,莫過于能夠享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帶來的快樂和愉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跳樓的中興技術主管歐建新,哭泣的搖滾歌手樸樹,大雨里默默擼串的傷心男人,大雪里攬不上老虎車生意而無聲哭泣的農民工兄弟,還有臺風中被車砸死的男人等等,是《男到中年,不如狗》一文的論據。文章用幾個極端的個例大力渲染一種悲涼凄慘的人生氛圍,直戳讀者的痛點,讓人感到確實是“男到中年,不如狗”。
另外半邊天則針鋒相對,《女到中年,更不如狗》一文拋出同樣極端的兩個跳樓事件:湖南湘潭一位31歲的媽媽抱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從13樓一躍而下。北京某小區有一位媽媽帶著女兒要跳樓,站在空調外掛機旁邊,媽媽對女兒”我不想死”的哭喊無動于衷,只是想讓女兒先跳下去后自己再跳。并且不失時機地補上一刀:有數據表明,“中國是唯一女性自殺率顯著超過男性的國家,自殺率高于男性25%-40%。”如此一來,可不是“女到中年,更不如狗”了。
事實上,跳出文章所設置的圈套,你就會發現,這些極端的個例根本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如果把目光停滯在悲劇和失意之上,那么人生必定灰暗無望,與年齡無關。
襁褓中的嬰兒會經常痛哭流涕,小朋友被大量的家庭作業所折磨,初高中生背負著沉重的升學壓力,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不僅是中年,既然為人,每一個年齡段都很不容易,不存在特定的“萬事如意”年齡層,難道就能據此推斷出“每個人活著,不如狗”么?
人到中年,心智成熟,年富力強,承擔著社會和家庭的雙層責任,偶爾發發牢騷還行,切不可怨天尤人,自賤自貶。“男不如狗”、“女更不如狗”式的互撕,絕對是對整個社會思潮的負向引導,結果只可能是一地雞毛。
現代社會男女平等,男女共同掙錢養家,共同維持“上有老,下有小”的和諧幸福。中年男女正值人生的鼎盛期,基本是世界的主導,掌控著大多數的社會資源,擁有較強的生存能力,是最快意得意如意的群體。倘若中年人都“深陷危機”,那么生存能力和社會價值都低很多的老人孩子還不得墜入精神崩潰?
“人到中年,不如狗”之言論,恐嚇得青少年都不敢成長了,是在萎靡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是對社會和家庭的極不負責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3
到了中年,生命已經流過了青春湍急的峽谷,來到了相對開闊之地,心態和格局,決定著中年的生存狀態、生活質量和生命感受。中年與正午有些相似:凝重、深邃、空曠。擁有平和、平穩、平衡的心態,嘗試對自己從容、對朋友寬容,對很多事情包容,就會減少嘆息,尋找到溫暖、遼闊和開心。
人到中年,如果沒有做足功課,心態和格局未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責任和擔當只能變成負擔。
《男到中年,不如狗》一文,其實是描述了一類內心還停留在青澀的大男孩階段的巨嬰中年男人,他們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對于肩上的責任認為該擔又擔不起,所以誠惶誠恐,覺得自己可能會被這不能承受之重壓垮。文章一直在訴苦和抱怨,全然沒有一個中年男人應該擁有的底氣和豪氣。
而那半邊天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懣,作為男人,怎可如此矯情?《女到中年,更不如狗》立馬進行口誅筆伐,因為性別的差異,“同樣是為家庭付出,卻有了等級高低之差!”
“女到中年的現實是什么?是你一面不敢懈怠地遵守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一面還得忍受著睡眠不足、身體上的疲憊和疼痛,兢兢業業的上著班,小心翼翼的平衡著工作和家庭這個蹺蹺板。”
“然而可怕的是,這種疲于奔命的心酸和強撐,被社會大眾普遍輕描淡寫的認為是女人的本分,沒有半點理解和包容。”
中年男女,盡管生活的閱歷與歷練已打磨出成熟的姿態,但仍會被生活的粗糲殘忍地硌疼內心,偶爾氣急敗壞地發泄一下情緒,有益于身心健康,但不要讓自己活在這一團壞情緒里。其實,現實真的沒有那么糟糕,踏實做事,坦誠做人,不必想太多。
人到中年,婚姻早已過了磨合期,大多數正常的家庭,夫妻之間的感情已經轉換為一種親情。所以類似《女到中年,更不如狗》中男女間的睚眥必爭毫無意義,孰是孰非誰多誰少,分得清么?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控制情緒很重要。研習相互體諒,彼此包容,是中年男女的必修課。退一步海闊天空,家和萬事興,和諧才能共贏。
人到中年,可以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不在于賺錢的多少,而在于清醒地認知到自己的才華和野心如何合攏,從而不再虛妄。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得,感覺能得到的也不會退讓,善于調節,樂于付出。基本處在“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的良好狀態,可謂“天光正耀眼,人生正當年”。
讓自己的內心逐步強大,責任和擔當是激勵前行的動力, 是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所在。要懂得欣賞“上有老,下有小”是一種幸福的生活狀態,成為自己最親最愛的人的依靠,是中年男女引以為榮的驕傲!況且,這種親情所依又何嘗不是彼此和相互的呢?沒有親情環繞,只為自己活著,縱然衣冠鮮麗八珍玉食,精神上是空白和空虛的。一家人共同面對風霜雪雨,內心坦然篤定,開心自至,溫暖自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4
如果人生是一首歌,那么中年一定是最高潮最澎湃的那一部分,無論男女。如果男人是陽光,那么中年男人一定是中午時刻的那一段,強盛而熱烈。如果女人是花朵,那么中年女人一定是盛開在夏日的絢麗中,燦爛而芬芳。
父母還不太老。七十歲左右,雖是老人了,但老當益壯,不但生活能自理,還把你當個小孩子似的噓寒問暖,提醒你天涼了要添衣,不要太累注意身體,留著好吃的盼著你常回家看看……“子欲養,親還在”,這是一種足以撫慰靈魂的幸福!
孩子已經長大,有了相對穩定的健康體質和相對獨立的思想。平凡的日子里,經常一放學回家就向你播報“學校要聞”,與你分享歡笑和困惑。溝通中的爭辯,交流中的頂嘴,總會被父母子女之間與生俱來便擁有的“求同存異”潛能所化解。骨肉親情,其樂融融,這是一段只爭朝夕的快樂!
男到中年,不如狗”?“女到中年,更不如狗”?不過是茶余飯后的笑話一則,請一笑而過,千萬別當真。中年有多好,我們自己知道。
人到中年,請珍惜“上有老,下有小”的幸福時光。人到中年,生命到達了一種極致,無論貧富貴賤成敗得失,是永遠值得回味的人生巔峰。站在中年的路口,我們方向明確,責任在肩,鞠躬盡瘁,男女同心;歲月安好,各撐一半,平和淡定、自信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