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個話題,我想我還是有話語權的。
來南昌一年多,搬了4次家,從最開始的師大南路到朝陽洲再到租住時間最久的十字街,到現在的高新,跨越了大半個城市。
每一個地方從陌生到熟悉,都花了很長的時間,習慣了當下生活的節奏,以至于后來離開的時候,我都戀戀不舍。
這大概是畢業以來最漂泊的一段時光,那種居無定所的感覺,就像被世界拋棄了一般,讓人覺得這座城市遠比想象中更難生存。
02
記得從康橋綠城搬到十字街的那天,整座城市大雨傾盆,馬路上全是積水,漫過腳踝的那種。
我走了很久很久都沒有找到車愿意開到小區去裝東西,當時內心的絕望不亞于一個抑郁癥病人,只能失望而歸地回家。
后來我想到的辦法是坐公交,慢慢地搬,大不了自己辛苦一點。就這樣往返搬了兩趟之后,我的體力已經支撐不了我再一次奔波,望著滿屋的東西,除了崩潰還是崩潰。
后來實在沒辦法,就抱著僥幸的態度去找房東商量能不能晚一兩天搬家。
人在絕境中,對一件事情不抱任何希望的時候,命運就像跟你開玩笑似的,突然眷顧你。
帶著忐忑的心情撥通了房東的電話,跟他說了情況后,他說:“小姑娘,別急,我自己就是開出租車的,你在家等著我,我現在過去幫你搬。”
那一瞬間我淚如泉涌,感動到不知所以,后知后覺才反應過來,語無倫次地說著謝謝謝謝。
其實,我知道房東家住的很遠,加上惡劣的天氣,他本可以不幫這個忙的。
03
這個世界有那么多的不堪和丑陋,但我還是愿意去相信它很美好,愿意相信善良和溫暖的人占大多數。
房東到后,幫著我一起把東西拿到樓下,最后一趟是我自己上去搬的,關上門的那刻,我知道這里自己再也回不來。
最最可憐的還在后頭,因為即將入住的地方是老舊的樓房,在最里面,出租車很難開進去,車只能停在離我住的那個單元很遠的地方。
不好意思再麻煩房東,我就只能一個人冒著大雨,把所有的東西一點一點的挪,現在都記得當時雨中的自己就像個傻子一樣狼狽不堪。
即使這樣,我都沒有哭,我知道這都是生活必需要經歷的磨難,在這樣的場合哭,就是大寫的矯情,而我不喜歡矯情。
作家張五毛曾說過:“每個北漂都有一部辛酸史,這辛酸史的高潮是搬家,在北京,沒搬過三五次家的人,都不足以談人生。”
不知道在南昌搬了4次家,算不算是另一種人生經歷呢。
04
記得之前微博上有一個關于孤獨等級分化列表的熱搜,沒記錯的話一個人搬家是第九級,看到這張表的時候,我竟然冷笑了一聲,按這樣算的話,我應該是個重度孤獨患者了。
可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成年人的世界,誰不是一邊忍受著孤獨,一邊在努力成長。
有人說:“城市霓虹再璀璨,人還是會孤獨的,因為萬家燈火,你知道沒有一盞為你而亮。”
每一個離家的游子,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城市擁有自己的一隅之地,它不需要很大,溫暖就好。
只是我們拼命地努力,卻依舊在底層掙扎,面對不斷高漲的房租、房價,束手無策。
李健在《異鄉人》里唱:”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一扇窗,當你迷失在路上能夠看見那燈光,不知不覺,把他鄉當成了故鄉。”
故鄉回不去,在他鄉依舊舉步維艱,一顆漂泊的心何時能夠靠岸。喪,真的太喪了。
可是呢,喪過之后,路還是要繼續走下去,無論你最終停留在何處,還是要好好去生活。
如果萬家燈火沒有一盞為你而亮,那就努力閃耀,先成為自己的光,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