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沒上過幾節美術課,大部分時候都會變成主課、自習課,甚至干脆挪用來考試,看著別人畫自己也心癢癢。從最簡單的簡筆畫開始學,堅持下去,生活總會有什么變化。
準備:《簡筆畫5000例一本就夠》;中性筆一支;A4紙三張。
炎炎夏日,畫西瓜。畫完西瓜說說吃西瓜那些事兒。
一個或兩個人時候最過癮的吃法。楊氏太極怎么說得來著?
一個西瓜圓又圓,劈它一刀成兩半,你一半來他一半,給你你不要,給他他不收。
為啥不收咧?沒勺子呀!
一人一勺一瓜,剛切的有剛切的美,冰過的有冰過的爽,只吃得肚兒溜圓,中場休息,歇罷再戰。吃得精細的,面前一堆籽兒;吃得過癮的,籽兒下肚,只留下一胳膊粘糊糊的甜水。
夏晚要殺瓜!每次這么說的時候眾人都一愣,殺瓜?西瓜自身就帶豪爽屬性,怎么都婉約不起來。切西瓜總不如殺瓜說著痛快、寫實。一刀下去,熟得好的,等不及就自裂,“噗”得一聲,瓜好不好吃,不用吃到嘴里,一聲即見分曉。
家里人多,不好一人獨占下勺子的時候,多是此中切法。最常見的是夏日傍晚,一家人吃罷晚飯,坐在院中乘涼,當家主婦手起刀落,切成大大的幾塊,一人捧起一塊,怎么吃兩腮都免不了得沾滿汁水。
這才是來客后的正常切法,三角錐。文雅很多,一刀刀的白刀子進去,一片片的紅瓤露出來。有主人切得好擺得好的,塊塊直立白盤翠皮紅瓤黑子襯著那叫一個好看;有切得不好的,瓜皮不利落,看著就東倒西歪粘粘糊糊的。不管家里真實地位如何,來客后家里忙里忙外的都是女主人。這也是對女主人的一種考驗,不免有的得意洋洋有的靦靦腆腆不好意思,但切的怎么樣都是主人家待客的一片心。
還有最后一種吃法,城市人肯定沒見過。夏日多是要除草,在地里干活累了,去鄰家地里挑個瓜,一定會輕手輕腳,生怕扯了瓜蔓、碰壞瓜藤影響鄰人收成。選的多一定是瓜蒂要彎、花紋要深,挑好后在農具把手上就地磕開,一人一塊,分而食之,男人都進城做了農民工,農婦下地多是成群結隊。下地回來吃瓜的眾人多會從地里摘些對方沒有的蔬菜送到瓜主家,告訴一聲,今天去你家地里摘瓜吃了……瓜主一定會說,吃吧吃罷,我家瓜好吃吧?下次多摘幾個拿回家吃。
農村的夏日大概就是這么過來的,吃瓜、乘涼,好像夏天只有這么兩件事。就算兒女孝順,給裝上空調,農人也多是不開的。無瓜不成夏,不豪爽吃瓜不在外頭乘涼就好像不是農村人似的。
城市越來越大,農村越來越小,農村的人也越來越少,父母已經是村子里最年輕的一波人。愿多年之后我們還有場院還有瓜地,還能豪爽吃瓜、自在乘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