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遇到了感情問題,成日里萎靡不振,自己的首飾生意也無心去打理,QQ空間里凄婉的文字的都是她深夜留下的點點淚滴,讓人看了心疼不已.
以女性的眼光來看,她所為的那個男人,根本不值得她如此隱忍,沒有俊朗的外表,沒有傲人的學歷,沒有賺錢的手段,沒有體貼的秉性,缺乏對家庭和小孩的責任心,甚至連甜言蜜語似乎對她也不屑使用---
嘆息啊,嘆息,女人,你究竟愛他什么?
朋友囁嚅著:“他畢竟是我孩子的父親,他不賭不剽,不亂花錢,也不會對我動粗----”聲音卻越來越小,到最后幾乎不可聞,我想,她自己也覺得列舉這些做為優點有點牽強吧。可看著她深深低下的后頸,看著她黑發下濡濕的大眼睛,放在哪里都是不折不扣的美女,卻為了這么一個人而柔腸千折,我在心里深深地嘆息,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十幾年前的那個仲夏,朋友穿著大裙擺的牛仔布裙,微笑著站在校園口的那棵大黃桷樹下對我招手……
我的眼睛模糊了,那樣如詩如畫的日子,真的是一去不復返了……
朋友性子溫婉可人,笑起來有小小的酒窩,三十多歲的女子,正是女人身心最水潤的時候,做出的手工飾物令人贊嘆,也可以魔術般地變出一大桌可口的飯菜,自己做銀飾生意養家,生意不錯,可謂內外兼修。他的丈夫,外地來渝的北方人,一直沒有固定工作,靠妻子打理銀飾店過活。每天網絡游戲打到深夜,第二天日上三竿才不情不愿地起床,端上妻子做好的午飯,下午便如黃鶴東去般不見蹤影。累了渴了便回家休整片刻,摸著孩子的頭敷衍一下,卻從不愿花時間給孩子講個睡前故事,也不曾扶過家里倒下的一支油瓶,卻理所當然地認為一切都是他的,老婆孩子,家庭事業,房子店子---,想來覺得可笑得令人絕望。
寫到這里我心火一股股地竄,矛盾的起因,只是為了朋友借錢給小姐妹,而丈夫從她皮夾里拿錢時看到了借條,只為了這2000塊錢,就冷著臉大半個月不和朋友說一句話,自顧自罵罵咧咧摔摔打打,卻也不耽誤他的日常生活,該吃吃,該睡睡,閑時還要老婆盡個夫妻義務,可就是對枕邊人視若無物,不理不睬。此事先不說從妻子口袋里拿錢這樣的行徑是怎么個定義,反而先撲上來怨恨妻子沒有提前請示匯報,沒有把他放在眼里,還以這種手段折磨自己的妻子,這樣的男人!
或許是內心隱秘的孤獨感和自卑感作祟,這個男人類似的行徑已不止一天兩天了,對妻子時而冷嘲熱諷,時而惡語相向,或者干脆視若空氣,典型的家庭冷暴力!而她,還得照常進貨守店、接送孩子、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強顏歡笑,默默忍受身體上的勞累和精神上的折磨。作為密友,我很為她擔心,而她,擔心的卻是自己的孩子。她聰慧的兒子極其識人眼色,當他的媽媽不得不通過他傳話給爸爸的時候,他自然明白父母肯定是出了問題。剛上小學的他,居然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媽媽買了一朵玫瑰花,然后稱是爸爸送給媽媽的情人節禮物,以此想緩和父母的關系,那一刻母親的心該有多么酸楚!所以,為了給孩子保留一個完整的家,她選擇了忍耐。
朋友是學藝術的,對美的事物有天然的鑒賞力,穿著打扮非常得體,而她的這位枕邊人,卻從不肯給她一句贊揚和鼓勵,總是漠然甚至挖苦。有一段時間,我注意到她迷上了瓊瑤的《又見一簾幽夢》,念書時她是很鄙夷這一類浮夸矯情的小說和影視劇的,覺得不真實。我很詫異地問她,她笑笑:“我也不是多么喜歡這種肥皂劇,只是喜歡看劇中的男主角費云帆對女主角汪紫菱的呵護和疼惜,只是覺得,如果有人這樣對我該多好,有人心疼有人愛,甚至看男主人公受到愛情的折磨,也覺得心里很是舒暢,明知道那不現實,可還是寧愿在那個虛幻的夢里沉醉。”
心里酸楚,又只有深深嘆息!
對于這段婚姻,朋友的隱忍和退讓也是有原因的,兩人相識于微時,他的丈夫曾與她共事,一起在烈日跑客戶送材料,一起在寒風中為分享一碗熱湯,更在成婚后毅然隨她來到她的家鄉,而當時也是由于她的堅持,孩子才得以出生,頗有點“奉子成婚”的味道;初初創業的艱難時日,兩人也有過攜手坐看云起的經歷---
種種種種,要舍棄,也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啊!
在聽朋友將完事情的始末后,我的羅先生,先是沉默,而后說了一句:“在這個家里,你太完美也太累了,你把事情都做完了,責任義務都負擔了,他做什么?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吧!”
朋友似有所悟,放下茶碗,走了。
事情的進展波瀾不驚,朋友帶著孩子搬到了父母家,愛哭的她堅強地不再淚濕枕畔,她不再承擔廚子、保姆和老媽子的工作,也斷了給丈夫的經濟支援并堅持與他離婚。而她的丈夫,以為妻子會像之前那樣,不過自己生個數日悶氣便會乖乖回返,繼續操心他的衣食住行,不料這次,妻子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不但拒絕回家,還不接電話不回短信,讓他徹底敗下陣來。
數日后與朋友又見,她把手機里他丈夫發來的短信翻給我看,篇篇都是情真意切的懺悔,段段都有甜言蜜語的承諾,連我都覺得這次真的是浪子回頭金不換了,她還能不心軟?
“不”,她輕聲說:“我還是要離婚”,我一驚,她攬著我的肩,只是微笑:“離婚后可以復婚,為了孩子,我不會放棄,但我太了解他了,我要見到他的實際行動,必須讓他真正明白自己的位置到底在哪里。”
我的眼睛再次模糊,為可愛的朋友,為堅強的女性,為美好的生活,加油!
后記
其實我不該寫這個后記,讓這個真實的故事就在前面戛然而止,多好。
可,還是,沒忍住……
他們最終還是離婚了,房子留給孩子,由妻子帶著孩子繼續居住,車子留給丈夫,家里的存款一人一半,房貸也一人還一半,丈夫每月給孩子一千元的撫養費。丈夫補充了一條:妻子不允許帶任何異性朋友回家,直到孩子成年,然后就把房子過戶給孩子。妻子同意了。
丈夫拿到了錢和車,租了房子單過,沒有了任何拘束,他呼朋喚友,吃喝玩樂,玩的不亦樂乎。妻子繼續上班下班,撫育孩子,為生活精打細算。
起初,丈夫的撫養費還是按時到賬的,本來么,這年頭,一千塊能抵什么用,只夠孩子交幾節課外輔導課的學費,妻子的本意是讓丈夫能自食其力,一點點承擔起父親的責任,慢慢挑起家庭的重擔。可惜,此舉讓丈夫認為妻子還隱瞞了大筆存款,要不,怎么只管我要這么一點錢呢?自然是一分都不能再給了。何況也沒有錢再給了。
說到這里,朋友的語氣充滿深深的無力感:“難道我還要向他說清楚,離婚只是為了敦促他上進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她扶額苦笑:“這么一個男人,我當初到底看上了他什么?”
后來,丈夫分到的錢用得七七八八了,眼看衣食住行都要用銀子,不得不出去工作,可為別人打工太拘束個性,自己當老板又沒有資金啟動,當初的朋友們也避而遠之,他就這么一天天蹉跎下去。
再后來,他看到一日日開朗起來的前妻比從前更加明艷動人,在曾經共同的朋友前他大倒苦水:“都是孩子的媽了,半輩子都過去了,還蹦跶個什么勁兒,也不看看自己臉上的皺紋,肚子的妊娠紋,還以為自己是青春少女啊?”話語里不乏諷刺挖苦之意。
他不曾回想一下,那些個皺紋,是怎么留下的?
再再后來,故事有了個戲劇性的結尾。朋友遇到了一個同樣經歷過婚姻傷痛的男人,有型有款,有情有義,居然還比她小兩歲,居然還有車有房,對她窮追不舍,打動了她的心。他欣賞她的堅強與獨立,熱愛她的手工和廚藝,把她像寶一樣介紹給他所有的朋友,帶她去所有她想去的地方,重要的是,他尊重她的所有決定。最最關鍵的,憑借自己的真誠和坦白,他還贏得了孩子的心。
兩個半路夫妻,都有各自的孩子,攜手前行的路上肯定會出現不少問題,但至少,她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開啟了一種全新的生活,至少,不是她一個人面對前行的路,至少,她不再會像從前那樣,在睡前默默地哭泣……
足夠了。
喜歡請點贊,轉載請私信。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