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越來越火,逐漸的成為了目前收視率第一的網絡綜藝節(jié)目。
剛剛看了第四季的開頭兩集,隨著羅振宇和張泉靈的加入,奇葩說的整體辯論質量越來越高,pk激烈,思想有深度。我常常看正反方的辯詞,感覺正說正很有理,反說也很能讓人認同。他們既有煽情,通過調動觀眾的情緒,來博取認同感;也有理智的辯論,通過邏輯分析將人的頭腦思路重新捋清,從而順著他走。
看了這么多期的奇葩說,真正感覺到的是,一個事物可能沒有所謂的普世的、能得到所有人認可的一面,它是一個多面體,每一個個體對它的認識都有可能是從不同的面出發(fā),這些面本身也是它組成的一部分。所以,真正要認識了解這個事物,應該看到它的多個面,這樣才更接近的認識它本身。受限于個體的本身特性,可能只能看到事物朝向自己的那些面,而奇葩說的選手們卻通過他們的口述講解了他們所看到的一面,這樣我們了解事物也就更加的真實一些,而不是受限于個人。
所以,奇葩說看下來,最讓人學習的是,當你固執(zhí)的認為自己看到的那一面就是這個事物的全部時,其實我們可以反省這可能是自身的條件受限。所以,對于事物要保持懷疑感,特別是在這個信息肆意橫飛的年代,媒體的報道越來越為了收視率、閱讀量、點贊數(shù)的年代,保持清醒保持懷疑是一種思想過濾方式,這樣讓我們能夠更看清事物的全貌(也可以說更接近事物的本質)。
對于一件事物,由于本身的認識水平和自身條件所限,我們會有一些自身的看法,通過獨立思考、邏輯分析也許能看的更近一些,但是仍然有的面我們不知道。這才要去聽其他人講,聽那些與這個話題沒有利益關系的人講最好(因為有利益關系可能不會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那么我們才能保持清醒去認識事物。
在能見度只有五米的的迷霧中前行,任何的路,都不是完整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