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
(九三)戰爭的基本要求是:消滅敵人;其另一要求是:保存自己。保存自己的目的,在于消滅敵人;而消滅敵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
拼命主義是軍事上的近視眼,其根源常是懼怕喪失土地,拼命主義者不知運動戰的特點之一是其流動性, 不但許可而且要求野戰軍的大踏步地進退。
感嘆:
看《論持久戰》,覺得毛主席對戰爭認識的很深刻,直接是看到了本質、過程及勝利的希望,而且還用白話描述出來,讓那個時代的人們看到未來可期,真心是時代成就偉人,偉人點亮時代。 ??
世界上只有貓和貓做朋友的事兒,沒有貓和老鼠的朋友的事了。
戰役的殲滅戰是達到戰略的消耗戰之目的的手段,在這點上,說殲滅戰就是消耗戰,中國之能夠進行持久戰,用殲滅達到消耗是主要的手段。
但達到戰略消耗目的的,還有戰役的消耗站,大抵運動戰是執行殲滅任務的,陣地戰是執行消耗任務的,游擊戰是執行消耗任務同時又執行殲滅任務的,三者互有區別。在這點上說,殲滅戰不同于消耗戰。戰役的消耗,是輔助的,但也是持久作戰所需要的。
從理論和需要上來說,中國在防御階段中,應該利用運動戰之主要的殲滅性,游擊戰之部分的殲滅性,加上輔助性質的陣地戰之主要的消耗性和游擊戰之部分的消耗性,用以達到大量消耗敵人的戰略的目的。在相持階段中,繼續利用游擊戰和運動戰的殲滅性和消耗性,再行大量的消耗敵人。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戰局持久,逐漸的轉變敵我形勢,準備反攻的條件,戰略反攻時,繼續用殲滅達到消耗,以便最后地驅逐敵人。
速決與運動戰,主要就是采用包圍和迂回戰術。
乘敵之隙的可能性
(一零五)關于敵之可勝,就是在敵人的指揮的方面也有其基礎,自古無不犯錯誤的將軍,敵人之有岔子可尋,正如我們自己也難免出岔子,乘敵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這一段里,毛澤東講述了敵人所犯的五個錯誤并一個個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給予分析。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一直知道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是勝利的,但是怎樣勝利的?為什么勝利呢?我們不知道,這些分析讓我對抗日戰爭勝利的因素有個了解。
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軍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敵軍。 這些原則要實行有效, 都須從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軍俘虜的人格這種根本態度出發。那些認為不是根本 態度問題而是技術問題的人,實在是 想錯了, 應該加以改正才對。
毛澤東. 論持久戰 (Kindle 位置 1047-1049). Kindle 版本.
突然看完了《論持久戰》,感覺很驚訝。在看到105回時,覺得講的很精彩,還可以繼續愉快的讀下去,然后發現沒了。在文末注解時,發現這是毛澤東1938寫的論著并進行了講演。全文5萬字。
在看書名時給我一種錯覺,這是一本長篇大論的書,內容肯定很深奧、很復雜。沒想到看完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整本書都是精華,值得反復研讀。
忘記什么時候開始看的,結束于2020年3月10日早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