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暗示其實是一種信仰,它將左右自己看到的世界,并極大地影響未來的發展。本文將嘗試從儀式、名字和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中分析自我暗示的力量。
自我暗示(auto suggestion)是指通過主觀想象抽象或者具體的概念或事物進行自我刺激,達到改變意識和行為的目的。“三人成虎”、“望梅止渴”、“畫餅充饑”的故事都彰顯了心理暗示的力量。雖然可以通過五感進行刺激,但最簡單的方法只需要在腦中重復一個想法或者概念——或者說是信仰。圣女貞德的身受重傷卻還能屢屢沖鋒陷陣,曾今被認為是上帝的庇佑,但現代心理學認為更主要是一種自我暗示——極強的宗教信仰克服了肉體的疼痛。自我暗示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積極的自我暗示常常成為成功的基礎,而消極的自我暗示會給自己的前進設限,所以才會有“心態決定命運”一說。現代一些心理治療和成功學主張有意識地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比如經常對著鏡子重復簡單的類似“我能行”的口號或者經常聽積極的有聲讀物或音樂等。然而,如果你因為認知和閱歷的局限或者是感性的抵觸不能或者不愿意去理解他人(比如心理咨詢師)或自己,這種交流就無法順利進行,心理暗示也不能得以建立。
首先,刻意的儀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手段。如果你看過一些關于催眠的資料,可能會被這種神秘的技術所吸引。催眠師通過人為誘導的類似睡眠而又非睡眠的恍惚狀態使對象放松警惕、自助意愿減弱、感知覺產生混亂。如果你看過《盜夢空間》或者《紅辣椒》,它們都形象的展示了催眠師如何從潛意識層次影響人的思維,讓人覺得這本來是就是自己的想法,絲毫不會有任何排斥。都說“最困難的事莫過兩件:把自己的思想裝到別人腦中,把別人的錢裝到自己的口袋”,顯然第一件更為基礎。通常意志堅定、自信的人很難被催眠,但這也意味著出現心理問題時較難接受外界的治療;不過如果能學會這些理論進行自我治療也不失為一種更有效的方法。更廣義的說,催眠也只是儀式的一種。上至原始社會的巫醫祭祀、下至現在學校的升旗儀式,都是將人們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或者舞臺)中,這都是集體儀式,人們能從中獲得心理支持,就像在心理疾病患者之間建立互助小組一樣。類似的也有個人儀式,比如信教者個人的祈禱或者在登臺演講前全身緊繃以消除緊張。事實上現代意義的表演也是從儀式進化而來。所以,儀式可以用來構建意義,小到個人的形象預演(經常想象自己目標實現的具體形象會促進目標的實現),大到解決信任危機采用的角色扮演(比如電影《游客》中反映的家庭信任危機),都展示了儀式能從潛意識是層次改變人的自我暗示和意識。
其次,人的名字也會影響自我暗示。作為自我認知和與他人區分的第一標識,名字有著重要的作用。第一,研究表明我們可能更容易被與自己相似的人或事物吸引:比如遇到同名的人會產生親切感(尤其是少見的姓氏)或者喜歡為了和自己名字相似的東西消費。第二,更重要的是,名字會影響我們的潛意識,潛意識的讓自己的行為和名字相匹配:比如一個男生或者女生被父母起了一個中性化甚至與性別不相稱的名字,他們的行為可能會受到影響;又比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給孩子起了一個寄托著美好希望卻可能過于宏大的名字,不僅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而且名字傳達給社會和他人的信號帶來的反饋可能會進一步強化這種影響。雖然名字可能產生積極的自我暗示(為了讓自己“名副其實”而努力),但也不排除另一種對立的可能性。例如《白雪公主殺人事件》的主角城野美姬(意為“城池中美麗的公主”)本身相貌并不出眾,因為名字產生自卑感,進入職場后面對漂亮的同事又因為名字被嫉妒。所以父母在給孩子起名字時,除了寄托美好的期望,也需要考慮是否這種期望過于沉重。
最后,更為根本的,社會的、文化的集體潛意識也在深刻的影響每個人的自我暗示。“集體潛意識”是人格結構最底層的潛意識,是類似超驗的從遠古至今的活動方式和經驗庫在人腦中的遺傳痕跡。集體潛意識和個人潛意識不同:它不是被遺忘的部分,而是我們一直都意識不到的東西。榮格曾用島打了個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島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識;由于潮來潮去而顯露出來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個人潛意識;而島的最底層是作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們的集體潛意識。”據我粗淺的理解,除了榮格所關注的神話傳說,日常生活用語/口頭禪也在時刻反映這種潛意識。關于語言和文化與潛意識的關系已有研究,然而我認為微觀的日常用語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比如日語中人們在表示對對方的關心時常說“沒問題吧”、中文常說“沒事吧”或者“有事嗎”、英文說“Is there anything wrong(有問題嗎)”,雖然可能是下意識的說法沒有特殊意圖,但可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積極和消極的處世態度;又比如中文見面打招呼“吃了嗎”、英文打招呼“How‘s it going(過得怎么樣)”,雖然都不期待具體的回答,但能多少反映出人們關注的重點(農業社會的中國關注溫飽,而西方社會關注生活)。這些我們每天在潛意識支配下的行為反過來都在加強我們的自我暗示。
總之,了解自己的潛意識、建立積極的自我暗示非常重要。正如《心理暗示與自我暗示之柯爾效應》所說:“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強的力量在內心,最好的教育者就是你!”
那么你了解自我暗示的力量嗎?你在遭受消極的自我暗示還是已經受益于積極的自我暗示?你對儀式、名字和集體潛意識有什么看法?歡迎回復分享!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