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說:“對一個城市的留戀,其實只是留戀那里的人和事,更多的是沉淀在那個城市里自己最好的年華。”
在晴看來,對一個城市的留戀,或許是因為某種情懷,或許是對習慣的依賴,但更多的是沉淀在這個城市里青春歲月及從未遠離的夢想。
01
11年8月末,晴大專畢業后,便來到了“海上花園城市”之稱的廈門,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
作為師范生,她的目標很純粹,就是當一名老師。
初遇廈門,她仿佛看到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處處展示著她的美好。天藍風輕,樓高景美。清新的空氣;整潔的街道;海水環繞、沙灘廣闊、陽光和煦;艷麗的三角梅欣然怒放……置身其中,無不被它吸引。
更不用說浪漫的琴島鼓浪嶼,迷人的環島路,美麗的廈門大學,中山路,五緣灣濕地公園……處處展示著她那迷人的光芒。
每每穿梭在廈門的大街小巷,總讓她這個三線城市出來的畢業生,覺得自己就是這座花園城市里的一棵“野草”,在海風中飄搖。
幾番投簡歷后,終于,她應聘成為了一所民辦小學的老師,執教四年級語文兼班主任。
廈門的民辦校,說白了就是外來工子弟學校,硬件設施簡陋,師資力量參差不齊,但這都不影響“晴”這棵野草的教育夢想——做一個有溫度的老師。
02
“你怎么又上‘光榮榜’了,這是本學期第四次了,說說怎么辦?”
“昨天的作業為什么沒有完成?”
“衛生區掃得很干凈,今天這組的同學表現不錯?!?/p>
……
這些話語幾乎成了她每天的必說語言。她日復一日地奔波在教學及處理學生瑣碎事情的路上。
如不是每月10日那“滴”的一聲短信提示聲,她常沉醉在自己的教育理想宏圖里。
她快速瞄了一眼信息:“【??銀行】您尾數為????的賬號于?月10日轉入工資1910.78元,余額????元?!毙睦镱D時晴轉陰。
累死累活,操心操肺,就這么點工資,她常自嘲說:“領著賣白菜的工資,操著賣白粉的心?!?/p>
晴和她的同事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沒領工資時,都像打了雞血似的;領到工資條的那刻,個個像泄了氣的皮球。
可無論怎樣,現實就是這么殘酷。她常自嘲道:有時候累了,不想努力了,就看看學生,再看看工資條,就有了繼續努力的動力。
03
學校的生活忙而充實,一星期18節課,任務量重,班主任事務瑣碎。但看到與孩子們磨合得越來越好,教學越來越順手,學生成績逐漸起色,這無不讓她充滿了信心。
只是工資還是低得可憐,而她還要還助學貸款,因此,雖置身在美麗的城市中,卻不敢肆無忌憚地逛街,不敢買一百塊以上的衣服,兩百內的鞋子要考慮它換季甩賣時才敢掂量著下手,不敢去享受咖啡和牛排,原因只有一個——要還貸款。
那年過年,工作了一學期的她,還完助學貸款,回到家,口袋里僅??蓱z的四百塊錢?!澳抑行邼蹦^于如此。
即便這樣,她依然愛著這份職業,從她選擇教師這個行業的那天起,她就想著為教育事業發光發熱。
04
猶記得畢業時,除了向家里郵寄一箱60來斤的專業書,宣告自己畢業外,便帶著自己的夢想及大學時的生活用品來到了這座城市。
雖然工資低,但竟然也在這所學校堅持到第三個年頭,成為這所學校里有教齡的老師之一。
2014年10月的某個周六,她加班批改完作文,伸了伸懶腰,然后起身,關上辦公室的門,走出校門。
深秋的夜晚天暗得快,雖然廈門的冬天總是來得很遲,但夜晚的海風還是吹得人生冷。她不由得拉了拉衣服,耳邊卻傳來熟悉的聲音:
“晴姐!”
她巡著聲音望去,卻有些小激動,這不是曉月嗎?
“你怎么來了?你這孩子,要來怎么不提前跟我說下呢?”她拉著她的手,溫柔地責備道。
“這不是想給您驚喜嗎?”曉月吐了吐舌頭,情不自禁地挽住晴的手,然后向晴的宿舍走去。
05
曉月是晴執教生涯的第一批學生之一,已是一名初一的學生,也是她在資助的學生。與曉月的這一見面又打開了她記憶的閘門。
記得她從教的第一年,除了空有一腔青春熱血外,其實對班上孩子的生活狀態關注得并不多。那時的她,以為提高孩子的成績就是一個有溫度的老師。
所以,那一年,對曉月這個孩子,除了知道學習成績不錯外,對其的家庭情況一無所知,她每天除了上課就是教育那些搗蛋的孩子。她以為那就是做老師該做的。
轉眼這撥孩子升上五年級,可曉月卻沒有來,她打了電話問,被告知轉學了,她還因此惋惜了許久。
可隨后就被忙碌的生活忘卻了,直到第二學期的某一天,她在路上偶然遇見了曉月,便關心地問其轉學后的學習情況。
曉月卻低著頭,眼圈紅紅的,強忍著淚水小聲地說:“我沒有讀書了!”晴被這一回答震驚了。
于是,找了家奶茶店,便與曉月敘敘舊。從曉月的口中得知,她是一名孤兒,從小由養父撫養著。原本養父在一位親戚的店里幫忙,可親戚的生意不好,就關門回老家。養父失業加身體不好,就沒錢供她上學了,她就輟學在家照顧養父。
“反正我也是黑戶,回老家學校也不會收,還不如早點出來賺錢?!笨此戚p松的一句話,晴卻聽出了諸多的無奈,更感到震驚與難過。震驚曉月小小的肩膀竟然要擔起這么大的重擔,難過自己從沒打心底去關心過學生的生活,覺得自己不是個好老師。
問了曉月的現住址和聯系方式后,她趕緊聯系學校相關領導,向他們反應曉月的情況,懇求老板免費為曉月提供就讀機會。
就這樣,曉月輟學一個多學期后,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學習,晴負責她的吃穿住行。雖然當時她一個月的工資兩千不到,但她覺得為了曉月,一切都值得。
晴曾經以為作為老師,最大的幸福就是學生的成績都棒棒的,但自曉月的事后,她忽然明白,作為一個老師,能走進學生的心里才是幸福的!
06
流年似水,晴帶的第一批學生都成畢業班的學生了??梢踔校瑫栽聸]有戶口想留在廈門讀很難,回老家,因為是黑戶,對方也不會接收。
戶口成了大問題,晴就去聯系公派校長,讓他幫忙想辦法。后在社會各方面的幫助下,公派校長聯系到孤兒院,曉月的戶口就這樣過戶到孤兒院。
而此時,曉月的養父早已病入膏肓,當曉月的戶口塵埃落定時,她的養父也安心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而曉月徹徹底底成了孤兒。
好在晴沒有放棄她,與公派校長一起資助她讀初中。
小學畢業后,曉月考上了火炬學校,這是廈門比較好的私立學校,學費昂貴,但對曉月卻是免費的。
07
曉月上初中后,就寄宿到學校,這是第一次回來看晴。
晴把曉月帶到宿舍,給她倒了杯水,噓寒問暖,儼然就是姐姐歡迎妹妹回來。她們之間的情感早已超越了師生情,而又更甚于姐妹情。
晴知道,因為孤兒這重特殊的身份,曉月骨子里是很自卑的,內心也比較敏感、脆弱。于是,晴常想方設法鼓勵她,給她講名人傳記,不時地送她書。周末的時候就會帶她去圖書館,她要讓曉月知道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在晴的鼓勵下,曉月在新學校的成績也都是遙遙領先。她們一起設目標,曉月的目標是——高中就讀廈門外國語學校,而晴的目標是考上廈門公辦學校。
最終,晴在民辦校呆了六年后,終于在2017年的夏天考上了廈門的公辦學校;而同年,曉月也考上了廈門最好的高中之一——廈門外國語學校。
08
她們在彼此的鼓勵下,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段師生情,與其說,曉月感恩遇見晴,不如說晴一直在感恩曉月,是曉月讓她明白了:“師者,渡人,渡己者也?!笔菚栽伦屗兂闪艘粋€有真正溫度的老師。
現在的晴,每到周末,批改完作業,就會帶學生們爬爬山,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讓自己成為受孩子們歡迎的老師。
這正是曉月給了她前行的動力,讓她在自己的工作上閃著光芒。
而曉月繼續為著她的夢想努力,她說,將來也要跟晴一樣,當一個有溫度的老師,幫助更多的孩子。
晴與曉月已成了這座城市扎根最深的“野草”,但她們依然在為各自的夢想在海風中追尋。
這座城市的風很大,只是海風再大,也吹不走“野草”的夢想!
本篇文章正在參加這個城市風很大 的征文活動,如果喜歡的話,就給個紅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