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只小猴子在下山回家的途中,路過玉米地,先摘了兩個大玉米,后來又看到桃樹林,就丟下玉米去摘了一個大鮮桃。之后又路過一片西瓜地,于是丟下鮮桃去摘了一個大西瓜。正當它高高興興抱著大西瓜回家時,又看到一只野兔,毫不猶豫的扔下西瓜去追野兔。野兔跑得很快,小猴子怎么也追不上。到最后,天黑了,野兔也沒抓到,小猴子只好兩手空空回家了,什么也沒有得到。
故事里的那只猴子永遠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物上,所以到最后一無所獲。它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做事情一定不能三心二意,要有始有終。但現如今,我們讀書的過程中,卻一直在重復的犯著故事里那只猴子犯的錯誤。不斷的丟下西瓜、去撿芝麻,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
讀書是一個需要耗費極大精力的活動,人們用各種方法去學習怎樣閱讀一本書,在網上找各種攻略學習如何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和效率。最后你可能練就了一項快速閱讀的絕活,一個小時可以讀完一本書。但這種淺閱讀只是讓你蒲圇吞棗走馬觀花的掃了一眼書中的內容,不會有半點收獲?!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許多人都有著買書的習慣,我也不例外。在買書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犯下一些本能的錯誤。
精致的封面,引人入勝的標題,行業大佬的推薦語,會讓你不由自主的拿起一本書來閱讀。在這個營銷盛行的年代,我們都深深的中了“標題黨”的毒。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你可能只是因為看到了書皮封面上一位牛人寫的推薦語,就會毫不猶豫的掏錢買下這本書,而根本不去考慮書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唯“用”是“讀”,也是人們在讀書時經常犯的毛病。病急亂投醫,是人的通病。你的寫作能力很差需要提升,于是找來了一大堆標題寫著教你如何快速提高寫作能力的書來看。又或者你正在創業,所以找來了馬云傳、王健林傳想要研究個通透。
人們做事情總想去尋找一些捷徑,于是就找來那些自認為對自己有用的書來讀??傻筋^來發現書讀了不少,但見識卻沒有增長多少。所以不要讓書標題中那些“快速”、“成功”的詞語蒙蔽了自己的雙眼,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解決的方法應該是各種類型的書籍都去廣泛涉獵??赡芟瘛度纸洝贰墩撜Z》《百年孤獨》這類書籍,其實可以讓你收獲更多。
讀書的意義不在于功利,而在于增加一個人視野的廣度和生命的厚度。
所以既然讀書,我們就要真正的用心去讀,但有多少人買完書后,翻看不到兩天就隨手一扔不再理會。買書不讀,囤書在家是很多人的陋習。你可能經常會逛書店,也可能習慣用kindle去閱讀。一年到頭,書柜里堆了不少書,kindle里也下載了上百本電子書,但真正能夠從頭到尾讀過一遍的書確寥寥無幾。更不可思議的是在跟朋友聊天時可以義正言辭的吹噓,自己一年讀了五十本書,嗯,這樣說,真的顯得自己很積極上進,但事實是怎樣自己心里很清楚。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中的道理有千萬,前人的經驗也有很多,許多道理和經驗我們都可以從書中輕易獲得。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都無法被復制,但為何我們懂得那么多知識和學習了那么多方法,卻還是無法取得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敗給了“行動”二字。
你可能腦袋里有著各種奇思妙想,頭頭是道的分析著中國的經濟形勢,規劃著宏偉的商業藍圖,對現實有著種種的批判和不滿,也相信自己可以大展身手一舉成名。但所有的這些都僅僅的停留在紙上和空談,自己壓根就沒有一條實實在在的路徑去改變和行動,到頭來只能一事無成。
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們時常會感覺到困惑,為何自己已經很用功了,但卻老是不長進,常常落在別人后面。是不是自己天分不夠,還是讀書的方法需要改進呢?每個人的天分本來就不同,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是,如果能夠掌握好的方法和積極的態度來學習,必能事半功倍。
說到學習的方法,其實古人已經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要“心到、眼到、口到”,并且要實實在在的做到。這就要求我們在讀書時,要肯用心思考,肯用眼睛專注于書中的文字,肯用口清楚地念出字音來。
無論讀哪一本書,一定要從頭到尾按順序看過一遍,。正在讀這一段時,就不要想到別段;這段還沒讀完讀通,不要因為沒有興趣失去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東翻西閱,不肯定下心來,按部就班的讀完。如果讀一本書只是隨意的翻閱幾頁,摘錄幾段,對于整本書的精義,就會茫茫然不知其所指了。
清朝的曾國藩先生讀書有一個習慣,所謂“桌上不可多書,心中不可無書”。書桌上只擺一本現在要讀的書,則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這本書上。有很多人,書桌上書柜里擺滿了要讀的書,這本讀了幾頁,又翻翻那一本,那本看了幾章,又換另一本。一段時間下來,每一本都翻過了,好像擺地攤一樣,通通攤在眼前,結果一本都沒有讀完。古今善于讀書之人,正是把握住“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的讀書原則。
讀書時,要有規劃,讀一本書或者學習一門課程,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但不能因為時間有富裕,就等期限快到了才開始讀,一急之下反而耽誤事情。一般人常犯“緊為限,寬用功”的毛病,把功課排的密密麻麻,無法專心用功,又懷著應付的心態,因循拖延最后草草交代,沒有半點收獲。
所以在讀書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緊為限,寬用功”的原則,一旦有了規劃,就立即全力以赴,不再拖延等待。遇到滯塞難懂的地方,更要專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會豁然開朗?!皶x百遍,其義自現”正是這個道理。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我們在讀書時經常會遇到有疑問的地方,當經過反復思考還不能了解的話,就應當用筆把問題記錄下來。一方面可以提醒自己反復思考,另一方面可以很明確的向人提出問題。前人常用這種方法學習,所以學問扎實而不膚淺,值得我們效法。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會被海量的信息淹沒,人們的注意力成為了一種更為稀缺的東西。所以很多老生常談的方法會被人們習慣性的忽略,如果當你讀書沒有成效時,不如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學習誤區,試試這些簡單有效的學習方法吧。
最后總結一下我們在讀書時常犯的錯誤:
1.深中“標題黨”的毒。
2.唯“用”是“讀”,功利話讀書,閱讀面狹窄。
3.盲目追求快速閱讀。
4.學而不思,讀過就忘。
5.紙上談兵,缺乏行動。
6.讀書沒有目標,不善總結。
7.買書不讀。
解決讀書困境的方法總結如下:
1.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2.讀書要做到“桌不可多書,心不可無書”。
3.方讀此處,勿慕彼處,此處未終,彼處勿起。
4.“寬為限,緊用功”,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5.心有疑問,立即札記,反復思考,求問確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