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錄
- 在此之前你竟然是那么喜歡它,那么渴求它,那么離不開它——那竟然是你最大的負擔,最終的枷鎖!
什么資源最重要:注意力
什么資源更重要:注意力>時間>金錢 - 每篇文章都要只字不差地閱讀,甚至應該反復閱讀。
很多別人的留言可以有更多的啟發,因為視角是那么地多樣,差別是那樣地細微且權重差異巨大…… - 你周圍一定有一些朋友,能力很強但是始終沒有太好發展,或者你自己就是那個“朋友”。
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有能力卻一直無法擺脫現狀的原因是什么?
評論摘錄
- 童年時愛的缺失給我帶來的不安感。
缺乏安全感的成長經歷導致我長大后做事情處處受影響,不會溝通,不會社交,不會和人相處,人際關系特別緊張,又特別沒安全感。
我知道自己的問題特別想改變想擺脫,但是又真得感到無能無力(無助無力無奈),因為身邊沒有一個人可以依靠可以信任,每次犯病的時候都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人它折磨,死撐過去……
一直不想向命運妥協,但是走著走著就累了,走著走著就怕了,走著走著就慫了,雖然還一直在硬撐著掙扎著,但是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 想突破個人紀錄,心念一動,就不再專注于踢本身,失敗是必然的。
As soon as you stop wanting something, you get it.
不渴求成績,甚至你該完全忘記它,專注做事,好成績自然到來。
如果你太想要一樣東西,那么你很容易專注于它,而忘記了最重要的成長,沒有成長,財富也就遠離你。 - 生活的枷鎖是自己加給自己的。
貪圖安逸,在一個崗位幾十年,不是明智的選擇,會浪費很多機會成本!在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變化,不能固步自封。 - 當了多年的好學生,所有的決策都是為了迎合主流價值觀。
很清楚被要求什么,而完全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表面風光,內心迷茫,一個僅僅是看上去很美的人生是最大的枷鎖。 - 美好的東西都是依附于某些事物存在的,只有耐心做好了對應的事情,期待的東西才會如約而至,反之,就會苦求不得,心力交瘁。
- 我太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悲喜于他人的評價,所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消耗自己的專注力資源,幸福感極低。
- 穩定,人都是害怕變化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心里就會有安全感。
- 焦慮。一有什么沒做好而改頭去做另一件事,總是有產生一種“還有另一件事還沒做好”的焦慮,做事很想做一件事,但是當前手上的事還沒解決完,就會產生一種“趕緊做完,我還要做別的事”的焦慮,這應該就是注意力放在了兩份地方,導致我因焦慮而效率低下。
沙師弟曰
能力很強,但是沒有太好發展,是因為一個負擔,是什么呢?我猜應該是完美。之前我反思過,認為是持續,因為自己覺得自己閱讀量遠超他人,思考量也遠超,選擇偏保守,行動超過他人一點點,持續性很差,我覺得這應該就是弊病所在。也就是說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是到了選擇的時候,我會自動隨大流背離自己知道的道理,從而做出所謂的“正確選擇”,也就是貼合大眾價值觀的普通選擇,這很傻逼!然后落實到行動上就變成了保守,然后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知所云,自然就沒有成長,但這不是追求的東西啊!如果說是東西的話,我猜應該就是完美,能力很不錯,所以自然眼界高,然后覺得自己應該有更高的要求,事事力求做到完美,然后發現耗費了大量的注意力和時間。比如裝電池,我就因為之前電壓的問題耗費了一個月的時間去搞定這些東西,然后發現然并卵,根本沒有什么什么用,然后還在那之前因為P老師的意見而跟合肥科晶的人吵架,結果那根本不怎么影響電池性能,當時我還認為P老師是對的,這真的是日了狗了!完美是不存在的,而我們做事情總需要有一個限度,過了這個限度,那么事情就算是搞定了,而如果沒有的話,就要努力,我們的投入不是無限的,我們的產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投入產出比的問題,從而去逼近那個最高性價比的地方,而不是盲目投入,無限這種事情并不存在,就好像過年回家這件事情其實也不是沒有價碼的,如果真的回家需要耗費半個月,幾萬塊,那么我估計我也不會想要回去吧,如果是現在的情況的話。我的理解大概就是這樣。
做一棵優雅的橘子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切記,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