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親愛的,且讓我們來相愛,趁你我尚在人世。
——魯米
這是一本愛書人的書。讀完之后,我下定義。
這是一本溫暖的書。第二次翻閱,我如此確信。
對每個愛書人來說,書是珍貴的,需要珍藏。對不喜歡書的人而言,書只是一個簡單的物品,在生活中無足輕重。我是愛書的,所以書是珍品。紙質版的書,封面美,內頁棒,紙質好,字體清,最重要的是,內容好,質量高,這是一本好書,反之則不是。電子書,不要求紙張,只要求排版、內容俱佳就好。在這個電子書日益發達的世界,我更偏好紙質書。完整,簡單,不傷害眼睛。所以,只要有紙質書,絕不碰電子書。個人喜好不同,選擇也是不一樣。
《島上書店》,我當然選擇紙質書。封面美呆,內頁極棒,收獲甚多。島上的書店,自然講述了艾麗絲島上的“小島書店”的人間風雨。艾麗絲島,不大不小,每年夏季都有游客慕名而來度假,游客是“小島書店”的主要顧客。“小島書店”的店主是個古怪的中年男人A.J.,“他懷疑她說得對,他的確是個勢利鬼,不適合跟人談戀愛。他會撫養自己的女兒,管好自己的書店,讀自己的書,他想好了,那樣的生活就已經足夠了。”中年喪妻,讓A.J.的生活陷入絕望的境地,女兒瑪雅的出現改變了他的生活,讓他獲得第二次生命。后來,他與志趣相投的阿米莉婭再婚,共同打理著“小島書店”,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歲月劃走,A.J.患上嚴重的癌癥,最終結束了平凡而又有意義的一生。A.J.的離世,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A.J.,阿米莉婭,瑪雅,蘭比亞斯,伊斯梅,島上的人們,他們都是愛書人,他們共同支撐著彼此的生活。A.J.愛書,所以與同樣愛書的妮可到艾麗絲島開了“小島書店”。阿米莉婭愛書,她在圖書出版社工作,并找到今生的摯愛。瑪雅愛書,她覺得非常幸福,學會了讀書,學會了愛。蘭比亞斯愛書,他的生活不再無聊。伊斯梅愛書,她和蘭比亞斯成為島上書店的后繼者。島上的人們,因為愛書,所以對“小島書店”的命運關注嘆息。他們一直堅信,沒有書店的地方就算不上一個地方。
艾麗絲島,是一個小島,地理位置不佳,交通不便,猶如一座孤島。但島上的人們并不孤獨,因為“小島書店”。瑪雅的到來,也是因為書店,她的到來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溫暖在身邊漫溢開來,A.J.從愛人逝去的陰影中走出來,然后邂逅阿米莉婭,最后安然度過余生。這樣的生活,簡單而溫暖。作為父親,A.J.是成功的,瑪雅是自由的,是幸福的。自由地讀書,幸福地、寫作生活,這些是父親給予的。同時,父親尊重她、肯定她,她說,“父親跟我握手的那天,我知道我是一名作家。”做喜歡的事情,得到尊敬的人的支持,是多么幸福的事!瑪雅,也同樣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和諧,書中的世界,有時絕對真誠。
因為愛書,所以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系比旁人更深。書,是他們緣分的見證。書的居住之地,迎來了瑪雅,邂逅了阿米莉婭,聯系了島上的人們,孤島上的人們心靈不孤獨了。愛與被愛,兩者之間,原來是這樣簡單。其實,世界上的每個人都不喜歡孤獨,每一本書的問世都是在描寫人類生活,無“人”不成書。書,悲傷的,快樂的,中間的,都在盡最大努力讓人們的生活適應自己的腳步。這世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千萬個不同的世界組成一個大世界,多樣而同一,多彩而簡單。書是如此,生活也是這樣。
故事的最后,A.J.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并不遺憾。這一世,做喜歡的事,有喜愛的人陪伴,簡單而奢侈的幸福都已經歷過了,還有何可遺憾的呢?只是,他的離開讓小島上的讀者們覺得難過,再也不會有人在島上開書店了,他們的樂趣和生活受到很大影響。或許每個生長在這里的人都對小島有一份責任感,伊斯梅和蘭比亞斯就是如此,盡管他們已經不再年輕。他們接手了“小島書店”,繼續為島上的人們服務。阿米莉婭辭去了出版社的工作,書店也轉手給了伊斯梅和蘭比亞斯,她和瑪雅離開了艾麗絲島。她的繼任者雅各布繼續她的工作,他和她一樣都是愛書之人。簡單的情節,不簡單的生活,溫暖的書溫暖的美,書店有了繼承,小島上人們的幸福也會繼續甚至更好。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其實,“小島書店”是一個文化傳承的載體,那里有愛有家有幸福,同樣有悲傷難過,面面俱到,這是生活的真面目。就像書中所說:“我們并不完全是長篇小說。我們并不完全是短篇小說。到了最后,我們是作品全集。”短篇小說也好,長篇小說亦罷,好好把作品集過得更精彩才是正事。希望愛書的人們與書為伴好好生活,也祝愿不喜歡書的人們以個人獨特的方式享受生活。畢竟,沒有誰規定生活的形式是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