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在微信中,火急火燎地問我:在嗎?在嗎?
但當我回復“在”的時候,對方卻沒了下文……
很多年前,遇到這種情況,我都在心里默默詛罵:有病嘛,說了上文沒下文,讓人聽著干著急。
多年之后,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常覺得那應該是我的幸運。我何嘗不是一樣,在我寂寞的時候,想找個人傾訴心里的惆悵,翻開通訊錄,里面有幾千個號碼,卻怎么也找不到一個可以讓我敞開心扉去傾訴的人。
小曦是我高中同學,關系還行,但中學畢業后就很少見面了,唯一的聯絡,就是在朋友圈中看對方的動態。
有一次,夜深人靜的時候,她在微信中對我說:方便打電話嗎?
我回復了一個字:嗯。
然后她打給了我,電話接通的一剎那,聽得出來,本想對我講的話,還是變成了最終的寒暄。
后來,我經常接到她的電話。
有時語氣開心,會對我多講幾句;有時語氣柔和,僅是問候;有時語氣落寞,一句話不說,我從不追問,也從不曾想過去挖掘她心靈深處的秘密。
長大之后我越來越覺得,好的朋友之間的關系就是這樣,從不時常想起,但卻無處不在。
嘟嘟嘟,電話響了。
小曦打來的。
聽不出開心還是落寞,只是問我:你在做什么?
我說:沒做什么呀。
我問她:你呢?
她說:沒做什么呀。
然后我們通著電話沉默了十幾分鐘……
有人說,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在這個世界上,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我們總需要有一個人,他是真誠的,他是沒有功利的,他是不需要解釋的,所以,當有人對我傾訴心懷的時候,我從不會覺得他是在無病呻吟,有人愿意把我當成一個精神寄托,那是我的幸運,遇到就該珍惜。
世間最好的默契,并非有人懂你的言外之意,而是有人懂你的欲言又止。
左小祺,青年作家,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學士學位
水瓶座,AB型,喜歡喝咖啡也喜歡吃大蒜;喜歡清淡的白開水也喜歡刺喉的烈酒;喜歡熱鬧的街道也喜歡安靜的小巷;喜歡陽光也深愛夜晚;承認短暫也相信永恒;時而理性時而感性;不是壞人但也不是什么好人,只是一個極度悲觀的樂觀主義者。
代表作:《孤獨中遇見更好的自己》、《還我一個飛揚跋扈的青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