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一個小女孩被狗咬傷了,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當我問一些同學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的回答不一樣。
有的人講究要先安撫,然后再去送醫院。
有人則說,那必須立即送醫院,清理傷口,包扎,然后打針。
他們的作出的決策內容都是一樣的,但是先后順序不一樣。
一個是先給感性價值 ,后給理性價值,一個是先給理性價值,后給感性價值。
有一次,我想騎行鍛煉身體,騎行了一會我發現鏈條發出咯噔的聲響,原來是干燥沒有潤滑油了。我回去之后開始將鏈條上滴入了一些潤滑油,再騎行起來就好很多了,噪音沒有了,也感覺齒輪和鏈條的咬合更緊密了,同時騎行起來更順暢了,感覺騎行的感覺更好了。
自行車的鏈條,齒輪,輪胎,構成了推進自行車前進的理性價值,而潤滑油構成了感性價值,理性價值和感性價值的融合,讓自行車的騎行體驗達到了最佳。
我們總會碰到一些商品,本身值2000元,結果最終很多人花兩萬買回家。
因為,商品本身的理性價值,成分,構成,原材料,就是值2000元,但是商品,還提供了另外一個價值就是感性價值。
像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
奔馳車提供的理性價值可能只能賣50萬,但是加入了感性價值(代表身份,地位,和尊貴后),奔馳車可以銷售到80-100萬;
哈根達斯提供的理性價值一個冰激凌只能賣5元,但是哈根達斯品牌所承載的感性價值,代表了愛情,可以讓哈根達斯雪糕賣到35-40元;
普通的一條草魚,可以賣20-30元,但是加入了感性價值,一個品牌+一個烤魚的麻辣風味后,一條烤魚可以賣到150-200元;
普通的一杯花式咖啡成本只有5元,但是在星巴克咖啡廳售出就是30元以上;因為星巴克代表了你是到了一個第三空間,要么你是商務精英,要么你是自由職業者,至于體現了什么價值,喝一杯星巴克,總能代表出你想要的一種特定的表達,她幫你表達,就是一種情感價值。
理性價值作為基礎,感性價值作為升華,很多普通的產品,就身價百倍了。
我們總會發現:
單純有理性價值,沒有感性價值,人不愿意花大價錢;(只給白水煮魚肉)
單純有感性價值,沒有理性價值,人們覺得花大價錢就會虧;(給你很多麻辣口味,但是吃了半天沒有吃到魚肉)
只有理性價值和感性價值的結合,才能迸發最大的商業價值。
人,也是一個產品。
我們去職場上班,我們就首先要提供一個理性價值:我們能干什么活,解決什么問題;
這是老板給我們發工資的基礎,你連這個都做不好,你就不可能有好的待遇;
如果你能干活很漂亮,解決很多問題,同時你情商也很高,懂得及時匯報,懂得幫老板分憂,此時你就給老板提供了感性價值,這個時候你就是雌雄同體,理性價值和感性價值都到位了,老板就會最喜歡這種員工,愿意加薪,升職。
所以,在企業中,只給老板理性價值,不給感性價值,好像干活很多,但是好事不一定輪到自己;
如果只注重給老板感性價值,懂得取悅老板,讓老板舒服,但是活干得不行,老板也不會重用你;
而一個人,能把活干得漂亮,同時又讓老板舒服,感受好,那么老板就會特別珍惜這樣的人才。
這就是理性價值和感性價值結合的威力。
本文作業:
1、你能舉例一個具體產品例子嗎?包含了理性價值和感性價值分別是什么?
2、你覺得你接觸的哪些產品,如果增加了感性價值部分,會更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