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文/梔夏Laux
記得上高中時,班主任總是用一種貌似很有經驗的話語告訴我們:“到了大學是怎樣怎樣的自由,再也沒有高中這種束縛。”
于是,我們努力學習,拼命地奪得了一張本科大學的入場券。
那么,問題來了。還記得你當時所憧憬的大學生活嗎?
A說好好學習專業知識,參加各種活動鍛煉自己的能力;
B說好好學習專業知識,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C說好好學習專業知識,談一場瓊瑤式的戀愛。
D說好好學習專業知識,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哇塞,不愧是“憧憬中的大學”!
那一年,我20歲
(可能大多數都是18歲,好尷尬,本身年齡就大,誰讓自己又復讀了呢)。
說不上風華正茂,也能談上正值青春,懷著一種“夢想”來到了如今的校園。
在這里,發生了好多故事……
好了,回憶結束,進入正題(???? ?????)
每和小伙伴們聊天,總會說上一句:“好無聊啊,你在干什么?”答案也是千奇百怪。
“在和你聊天啊”(基本沒回答)
“沒干嘛”(一臉不屑式回答)
”在想你“(肉麻式回答)
“刷微博,逛淘寶,玩手機等等”(簡單式回答)
“ ? ? ? ? ”(此人在忙,或者故意不理你。)
哎,聊天的借口總是“無聊”。
男生總是借著“無聊”的借口把妹;女生總是借著“無聊”來讓男生陪自己;
在大學,“無聊”似乎成了某種的代名詞。
①快下課的時候,某某問我下課干嘛去呀?我說;
“你干嘛去呀?”
“不想回宿舍,好無聊啊。去圖書館吧,哎,沒意思。天天過得好枯燥啊!”
“笑臉回應”
②那次去宿舍叫同學吃飯,宿舍同學都在玩游戲。我就問:
“為什么天天玩游戲呀?”
“無聊唄,玩游戲多有趣呀。”
“有趣的事情多了,自己找唄,又一個笑臉”
③那次在網上和高中一個同學聊天。在聊到大學生活時候,她說:
“真羨慕你得大學生活啊”
“哭笑不得表情,為啥羨慕啊?”
“豐富多彩唄,我們都羨慕。”
“們在哪?”
”高中的好幾個咱們同學呀“
“……”
可能是自身原因吧,自己略為高調。其實,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就好。
在大學,真的很無聊嗎?
其實這個問題,我相信大部分的回答都會選擇“是”。沒有原因,因為自己內心并沒有得到在上大學之前所“所謂的憧憬”。可是,我們身邊的確有不同的事例啊!
①她又體驗生活去了。
聽說有一個活動,類似志愿者似的。就是自己不準戴任何吃喝以及錢財,跟團隊一起在北京生存三天的活動。(大概是這些吧,沒有詳細打聽)雖然有危險,但是這的確很能夠鍛煉人呀。
如果是自己一人,我確實會考慮一下投入與成本是否正相關,以及是否會有附加值等等。但她獨自前行,團隊里沒有依靠,真的令我佩服這種膽量!
在寫文章時候,還在問她現在的情況,雖然累,但是我覺得她絕對會收獲一個難忘的三天,而這三天,會比在宿舍待著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學到的東西要多。
在大學,無聊不是一種常態。
②他又在圖書館學習。
上學期認識一個哥們,徹徹底底一枚學霸。單單說一句話就能讓大多數人望塵莫及!
你見過思修,馬原,近代史,毛概這種課也考95以上的嗎?反正我沒見過。他的生活是怎樣的呢?除了學習就是參加各種活動,好多比賽都有他的身影。
在他的詞典里,可能根本就沒有“無聊”這個詞語,取而代之的是“忙碌”。每天背著30斤重的書行走于教室,宿舍,辦公室是他的常態!
這種生活無聊嗎?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可能是無聊的,但是正所謂物極必反,無聊也能轉化成有趣。反正,我每次見到他,都沒有見過他消極的狀態。
③他又忙著創業去了。
我的身邊不乏有一些創業的典范,他,便是一個我覺得很有代表的例子。為什么呢?
大一期間,也整天無所事事。后來華麗轉機,和女朋友共同成立某某工作室,俗話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后來,我有看到他的努力。
我們不談規模,不談利潤,只談“無聊”。
我不信會無聊(笑臉),最喜歡的女生在眼前,最熱愛的事業在身邊,無聊鬼才信!
所以,“無聊”這個詞不是我們的代名詞,頂多是我們為了創造機會的僚機。
同學,你無聊嗎?
當你再想說“無聊”的時候,試試想想當初我們曾經幻想的美好大學生活,然后抓緊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