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暉宗
其實寫這篇文字我猶豫了很久,在腦海里一直在和自己做斗爭,其實自己是有意想回避這個問題,想用‘’掩耳盜鈴‘’的方式躲一天是一天,我也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很多和我相類似的情況。作為父親和兒子,一個家庭里的兩個男人,總會產生一些親情之間的摩擦,以及男人之間的一點沖突。但是,問題始終放在那里,如果你不去解決它,時間久了,它會病變的,我更怕有一天自己會后悔!
自己小的時候很怕父親,他很威嚴,有的時候脾氣也挺大。尤其是考試沒考好的時候,自己回到家來,第一時間先找到母親,然后一起商量對策,怎樣給父親匯報考試分數。
我那個時候最害怕的就是,父親瞪大著雙眼,站在那里訓斥我。當然很多時候都是我做的不對,訓我也是正常的。所以小時候的我,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和父親感覺上也沒講過太多的話,無非就是一些噓寒問暖之類的,除此之外,似乎更多的時候,更是他在說,我在聽。
后來上了大學,自己考去了外地,張那么大自己第一次在外地獨立的生活,剛開始的時候很難受。所以經常會往家里打電話,似乎那個時候和父親說過許多話,他是一位慈父更是一個男人,他告訴我在外面要堅強、獨立,不要整天的想家里,在外面就要好好上學,照顧好自己,別想太多沒用的事情。那時的父親經常還會問我一些學校的情況,學習緊張不,食堂的飯菜怎么樣,天氣熱不熱等等情況。有一陣子,我甚至覺得這是我和父親說話說的最多的時候了。
大學畢業,自己工作了,每年過年的時候回家。年年回來,每年都發現父親變老了,我甚至覺得他怎么老得那樣的快。兩鬢之間的頭發已經白了,臉上的皮膚也開始有點下垂了,走路也沒有原來那樣快了,精神也沒有原來好了,晚上坐在一起看電視的時候,還時不時的會打瞌睡。總之,這幾年覺得父親一下子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我有的時候覺得挺不能接受他這種變化的,也許在每個兒子心中,心想他們的父親永遠不會變老,永遠會像自己小的時候那樣,做什么事情總是那樣的利索麻利,什么事情分分鐘鐘都能解決。
可能真的是我不太能夠習慣現在父親的樣子,甚至是不能接受。我也很想問問他怎么了,就這樣可能有時候的交流中,我會流露出一種心煩的態度,由此而帶來一些父子之間的隔閡。
這種不適應早晚都會來的,而且我也相信,這絕對不是只有我才會感覺到的變化,相信在這個世界的角落里,有很多和我感覺相類似的兒子們,他們在面對自己的父親跨越年齡的變化時,都會和我一樣表現出一點不理解和不適應的。
今天,我很認真的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我也希望能夠找到一條能讓彼此互相理解的方法。
我們在外面可以低三下四、老于世故的與陌生人交流,為什么回到家里,就不能心平氣和的和父母多說幾句話呢?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自己在外面的時候,對付任何人,自己都可以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處理,我們可以用盡自己在人事處理當中學到的油滑和狡詐。
但是,一回到家里,即便是父母噓寒問暖般的多說了幾句話,我們也會覺得很煩。總覺得他們管的太多等等。還有在平常的說話中,你總是覺得自己的話是對的,你總沒有去考慮父母的感受。因為你從一開始說話的時候,你就帶著一種敷衍的態度,更本就沒有用心,這個時候父母甚至不如一個外人。
也許我與父親有時的交流,就是太過的敷衍了,真的沒有用心去說話,沒有用心去組織你的語言,所以才會導致一種相互之間的隔閡。
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你如果拒絕改變,甚至永遠用一種厭棄的目光去看待問題,那一切的問題其實都是你的,是你的問題。
我覺得,一切的不會交流其實都出在我這個做兒子的身上,是我不愿意承認父親的變老,是我看不管了他現在的樣子。可是,你有想過你父親的感受嘛,你有問過他的想法嘛,你從來沒有認真的聊過一次,而有得只是隨便的應付。
其實沒有做好的是你自己,是因為你從來沒有去換位思考一下,你只是在自己的位置上想著人家要怎么樣,可是這樣子做公平嗎?
這樣子做當然不公平,父子之間本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矛盾的,這是肯定的,而面對這些,我這個當兒子的,是不是應該做點什么了。
我突然想起張愛玲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有些話有很多機會說的,卻想著以后再說,再說的時候,已經沒機會了。‘’
等到將來自己做父親的時候,如果自己的兒子和我又如同現在我和父親這般的關系,那至少從現在起,我要學會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