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美現(xiàn)在總說自己很忙很累。
最近和朋友去她家里玩,一向愛整潔的她,屋里卻很凌亂,地板上有明顯污漬,廚房的洗碗槽里堆滿了待洗的餐具。
“真抱歉啊,這兩天太忙,還沒來得及收拾,”她一邊挪開洗碗槽里的餐具,給我們洗水果,一邊致歉,頗為不好意思。
同去的朋友問她:在忙什么?
她答:昨天有個網(wǎng)站在大促銷,守在電腦前當剁手黨,淘了一些貨。
我再仔細觀察,她臉上的黑眼圈明顯,神情也很疲憊。
她一一列舉淘到的寶貝:給孩子買了幾包紙尿片,給家人買了幾件保暖內衣,除此之外,當時頭腦發(fā)熱的她,也買了一些并沒那么需要的東西,比如幾件她很難有機會穿的短裙熱褲,一雙高跟涼鞋,甚至還包括一張?zhí)貎r機票。
林林總總,花了好幾千塊。
“忙了一晚上,現(xiàn)在是又累又后悔,機票只搶到一張,回頭還得花錢給家人買全價票,”她無奈地說。
花大量時間淘便宜貨,去超市搶打折物品,在雙十一的深夜,和成千上萬的人競價比速囤貨,這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態(tài),甚至生活習慣。
這樣的時間花費,貌似占到了便宜,但在實際效率和長遠效果上,卻得不償失。
你浪費掉的時間,未來需要雙倍償還。
經(jīng)濟學領域,有“時間成本”的概念。通俗來講,就是把“時間”比喻成“貨幣”,也就是說,你的生命就是你手上的一沓鈔票,你拿出其中一部分,去完成一件事,意味著你花費出去的時間,就和貨幣一樣,一去不復返。
所以說,有沒有學會管理時間,能否將時間花在最值得的地方,就是一個人能否成功、能否區(qū)別于其他人的關鍵所在。
2
在數(shù)學領域上,時間是一個效率問題。對于每個人來說,生命是寶貴的,而時間也是無價的。
所以當你面對抉擇,需要選擇怎么花費時間的時候,不僅要看到兩條道路的終點,還要預估一下分別走完兩條道路,所用的時間,從而做出理性判斷。
一位朋友說,自己的一位親戚結婚,她包了1萬的紅包,這么大的紅包包出去,并非她本意,所以心疼不已。
既然不愿意,為什么還要包呢?
“因為我表哥,他包了這么多,我不這么做,面子上過不去呀,”她哀嘆。
一打聽,她口中的表哥是一位年薪上百萬的公司高管,而這位朋友和她的先生,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倆個人年薪加在一起,也不過十來萬而已。
同樣的紅包數(shù)目,對于表哥是不在話下,而對于她家,卻是很大一筆開支了,難怪她吃不消。
除了攀比禮金大小,她還經(jīng)常和身邊人比衣服品牌,比裝修花了多少錢,孩子上了多少課外輔導班,
花時間去和別人攀比,花時間研究別人的是非,是在將一個人的有效時間成本,變成無效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為得到某些東西,而所要放棄的另一些東西的價值。我們都知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你選擇A方式去花費你的時間,你也就同時失去了B。
若你每天關注的不是自身成長,而是他人是非,用無關緊要的雞毛蒜皮小事,填滿有限的時間,也就無法集中精力去關注那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比如:
你花時間刷微博追劇,卻沒空好好規(guī)劃一下自己的職業(yè)生涯;
你花時間沉迷于不費腦的真人秀,卻沒空看書學習;
你花時間聊娛樂八卦,卻沒空管理一下日益變形的身材。
經(jīng)典暢銷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說:人生最值得投資的時間,就是用在磨練自己上。而認知不足、眼界狹窄的人,最喜歡將時間花在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上。
這樣狀態(tài)的人,每天都看似忙碌不堪,但其實是盲目的忙,是窮忙。
羅輯思維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其公司估值已達到70個億,但他是出了名的不喜歡應酬的老板。
他說:我盡量避免參加公開活動,也極少參加應酬,其實就是在踐行著四個字:“好好干活”。
因此,他天天在家埋頭錄像,錄每天60秒的語音,跟團隊探討問題,讀書。
用他自己的話說,“實在不敢出來瞎晃悠,因為,時間對我來說,太寶貴。”
當時間尚在你手中掌握,就要充分利用好它的價值,將時間貨幣發(fā)揮最大作用,以期獲得一個更加值錢和奢侈的未來。
你把時間花在哪里,未來就在哪里。
3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認為:普通人也是管理者——是自己的管理者。
“我們需要管理自己的時間、金錢、精力、知識等等,從而變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而對于普通人來說,首當其沖能夠掌握的資源,就是自己的時間。
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很多人,雖然有時間管理的意識,卻從來沒有認認真真地做過時間管理。或者淺嘗即止、半途而廢。
首先,從大的方面說,現(xiàn)代社會里,我們每個人的時間管理,應該分成三塊:工作上的時間管理、閑暇時間管理以及碎片時間管理
第一,日常工作領域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理清工作任務中的輕重緩急,列出待辦清單。
比爾·蓋茨說過,管理時間就是管理生命。
有一次,他參觀亞洲微軟的員工辦公室,看到一位員工在自己的工位上醒目地放著一張時間列表,上面用不同顏色的筆,清晰列出今日代辦事項和截止日期。
他特地停了下來,笑著對員工說:我喜歡你這個習慣,因為這也是我的工作習慣。
比爾·蓋茨提到的這個習慣,可以用“四象限法則”,來具體執(zhí)行。就是把工作任務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劃分,基本上可分為四個“象限”:
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通過這個方法,可以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都集中放在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才能掌握自己時間的主動權。
第二,閑暇時間管理。
胡適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
“你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的時間。”
好友小霞就是一位很會利用閑暇時間的人。她在機關上班,每天朝九晚五,周末雙休,很少加班,因此個人的私時間很多。
她便和辦公室的一位同事辦了瑜伽卡,去練瑜伽修身。同事三分鐘熱度后,很快放棄,天天宅在家里看劇打游戲。
而小霞,則風雨無阻地堅持了下來,瑜伽不僅練得越來越好,也越學越高階,后來,她干脆專心研習,并師從業(yè)內一位頗有名氣的瑜伽教練,獲得她的推薦,自己也開始當起了瑜伽教練。
現(xiàn)在,小霞平時上班,周末變身瑜伽教練,與一位合伙人開設了自己的瑜伽館,將業(yè)余愛好發(fā)展成了個人事業(yè)。
不得不承認,小霞和那位好姐妹之間的距離,無論是在精神面貌上,還是經(jīng)濟上,以及閱歷上,都在逐漸拉開。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優(yōu)秀的人,之所以比你更優(yōu)秀,就在于他們比你更會利用時間。
第三,碎片時間管理。
我對此深有體會。2017年已經(jīng)過去大半,我粗略統(tǒng)計了一下,這一年我看過的書,中文加英文的,接近30本,其中很多書,還做了讀書筆記。
有朋友知道后問我:在當今碎片化閱讀時代,你是怎么做到保持閱讀習慣的?
心得只有一個,那就是做一個有心人,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化零為整,將被科技時代所切割的碎片,一點點重新拼起來。
比如,無論走到哪里,我的包里,一定放著一部Kindle,或一本書。我訂閱了Kindle包月借書服務,相當于給自己建立了一個線上圖書館,走到哪里,打開閱讀器,都能隨時看書。
作為一位媽媽,我的很多閱讀都是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比如陪兒子踢足球,等女兒上戲劇課時,見縫插針完成的。
而每次搭飛機或長途旅行,我也很少看電影打發(fā)時間,主要就是看隨身攜帶的書。
經(jīng)過這些努力,加上睡前閱讀習慣,我才能保持一定的閱讀量,也能不斷學習新知,充盈和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
彼得?德魯克說,成功人士很擅長集中他的整塊自由時間,因為時間分割成太多段,就等于沒有時間。
當我們懂得化零為整,有效運用自己的時間做事時,距離自己的目標和成功才能越來越接近。
因為,時間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奢侈品,會花時間的人,最有價值。
Angela文集推薦:
女性成長??熱點熱稿??勵志情感??人物八卦??親子育兒媽媽經(jīng)??Angela游世界
Angela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