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的兒子小的時候,精力旺盛,因為是家里的獨子,沒有玩伴的情況下他很喜歡纏著父母玩耍,只要父親一得空便纏著下象棋,實行君子協定:三局兩勝分勝負。往往父子兩殺得面紅耳赤,往往會因為一步棋下錯了,賴皮的一方想悔棋,兩父子便鬧得不可交。
H說,那一刻,我感覺我和兒子不是父子而是朋友和玩伴。
當兒子遇到不能解決的事向我求助時,我會盡力給予他最好的建議和意見,讓他明白生活和人生的一些道理。
漸漸地兒子長大后,有了自己的玩伴和興趣愛好,也漸漸地不纏著父母陪他們一起玩耍了。
青少年間流行的王者榮耀等網絡游戲掀起熱潮。在假期時,H的兒子也迷上了這款網游。
H說,其實自從知道兒子玩網游的那一刻,他的心里是憤怒、失望,有一種想去暴打一頓的沖動,但是他知道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他現在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對包括父母在內的權威,均有下意識地反抗和抵觸,如果我粗暴的阻止他玩游戲,我知道接著我和他的關系,他和這個家庭的關系將會充滿火藥味,如果處理不當,兒子有了極端思想,那就不僅僅是青春期那么簡單了。
接下來,我找兒子談了一次話,問了他一些情況,包括玩游戲這種現象是怎么看的?對今后的學習有什么打算?孩子告訴我:他也知道玩游戲不好,他會保證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每周只有星期六做完作業后再玩。
H說:“我相信你。”
H后來也注冊了王者榮耀的游戲賬號,每周六他與兒子一起在游戲中組成戰隊,當遇到法師如果需要大量的藍來釋放技能,父子倆的出裝便以時光為主,持以法杖,,這樣可以快速回復藍量。
H說,這樣一來,我既可以控制他玩游戲的時間,也能掌握他玩游戲的進度,還能與兒子成為戰友。
在日常生活中,H和妻子在孩子的管教上不僅在言傳而重在身教,勤勤懇懇做事情;待人開朗熱情、樂于助人,并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孩子處理他所遇到的事情,并告訴兒子:不管你怎么處理,我們永遠都支持你。即使結果不圓滿,結局不理想,也要將自己的失敗當做下次成功的基石。
4
? ?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風箏,隨著父母手中的線越來越短,孩子與父母的距離就越來越遠。時代的變遷,環境的改變,父母已無法用自己的思維和觀念去左右青春期的孩子,粗暴和蠻橫已經不再是父母對孩子管教的標尺。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體諒是相互的,是強求不來的。尊重也是相互的,在尊重的前提下,學會放手讓孩子做自己的主,父母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孩子自然會受影響。父母真正尊重孩子,孩子才能真正進去父母說的話。
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青春期的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甘當“墊腳石”,為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得以更好地發展,按照自我的心愿實現人生的價值吧。
01
青春期的孩子
以前,同事K總是樂于得空時談論她聰明懂事的兒子,我們都知道K的兒子不僅長得帥、學習成績好,脾氣也好,是我們這些寶媽們心中典型的“乖孩子”,我們也從心里對K油然升起敬意,竟然教出這么優秀的孩子。
每次,我們在與孩子日常相處的過程中,一旦遇到某些具體問題既想處理得體不傷害孩子,又能想適時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左右為難時,我們便會將這個問題去向K討教,請她支個招,給點意見。
記得K說過:“如何成為優秀的父母也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在母親這個身份上,無疑她是我們單位眾多母親中成功的典范,因此應該也是我們幾個寶媽中對這門學科研究和參悟最透的人吧。
可是最近幾天,總見她眉頭緊鎖,悶悶不樂,我們問她這是怎么啦?
K說:“這幾天都快被我們家上初二的兒子折騰地神經焦慮、心律失常了!”
原來,上初二的兒子這段時間不知怎么的,迷上了音樂,經常用手機聽歌,然后用唱歌軟件錄歌發布在網絡上。
前幾天家里老人摔倒住醫院,K和老公每天下班后都要輪流到醫院照顧病人,忙得不可開交,他不僅不體諒父母,居然還和別的同學打架,現在連他爸爸說話都敢頂撞了。
他爸爸氣急了就想揍他,可是他現在大了,打了怕傷他自尊心。
他爸爸就和他講道理,說初二是學習的關鍵時期,將來我們要考一個好的高中,這樣才能上好的大學,才會有好的前程啊。你這樣浪費時間唱歌,在學校還打架,是不是太叛逆,太不聽話了?”
他倒好,羅列了一堆我們的不是:我想走藝術生的路,可是和在你和媽媽的眼里,我就是不務正業,做什么都是錯的,你還總是偷看我的手機;我和同學打架的事情你們問都不問是什么原因,就說我叛逆,你們從來就不關心我。”
K說:“現在,我都不知道以前那么乖的孩子,現在怎么會變成這樣?青春期真的這么叛逆嗎?”
02
“脫離父子關系”的聲明
前不久,在某報刊發布的一組數據引起了眾多家長和學生們的關注:76%的學生對青春期感到困惑,66%的學生有逆反心理。當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與家長發生沖突時,28%的家長會選擇比較粗暴的方式,17%的家長會選擇比較冷漠的方式,4%的家長覺得無所謂。
當學生與父母發生沖突時,28.5%的同學表示結果為被父母“鎮壓”了事,21.5%的同學采取冷戰的方式結束,17%的同學與父母對著干、抗爭到底,11%的采取妥協的方式結束。
對于“希望父母如何對待自己”,28.5%的學生希望父母多鼓勵、少批評,23.5%的學生希望父母信任、少抱怨,15%的學生希望父母多傾聽、少嘮叨,12%的學生希望父母多欣賞、少比較。
兩代人所受的教育不同,成長環境也不一樣,自然孩子的想法與父母的想法常常會出現不一致的時候。孩子會更多地考慮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樣的事情,喜歡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有時候還會有許多不乏個性,小眾化的喜好。而父母則希望孩子將來能受人尊重,能把自己當年未能實現的理想變成現實,出人頭地,想著自己的孩子如果不能成為“別人家的小孩”,至少不能落在別的小孩后面,往往矛盾由此激發。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隨著血脈親情的融合彼此共生。當孩子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懵懂無知,到讀書識字、愛憎分明、追求自我中,逐漸長大成為一個單獨的個體,那么孩子就會形成自己的思維和想法,青春期就是這樣一個分離的過程。
處于青春的孩子,多數會有“逆反心理”,而父母如果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則顯得特別重要。
“以后我叫你少塵,你叫我老關。有你有我,便有江湖”。近日, 一位父親登整版廣告與兒子“脫離父子關系”。該父親稱,兒子從小愛跟老爸一起玩,但從高中起父子的溝通越來越少,他是深思熟慮后做出這樣的決定的。(據2月15日《都市快報》)
這位父親的做法確實有些另類,不管這位父親最終成功與否,他的做法都體現了一位父親的反思精神和自身的努力,令人贊賞。
由于每一代人的成長環境、時代變化、社會價值觀等有很大差異,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自然存在。但父母往往會忽視代溝背后的真問題,容易因孩子展露出的叛逆、抗拒、疏離等行為而憤怒或失望,缺乏足夠的耐心去溝通和理解孩子的變化,這就導致問題被拖延和激化,更令兩代人的關系惡化。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