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了周國平的書《只有一個人生》。剛讀了前面幾篇文章,整本書還沒有徹底讀完。
一邊讀著,一邊有了一種感覺,那就是讀他的書會產生很多的思考。經常會有一些感想,輕易就可以找到一個寫文的主題。
周國平的書,介于人生哲學和社會經歷之間。在書中,一邊暢談著自己的人生閱歷,一邊交談著哲學思想。還時常源引一些大文豪、大思想家的名言名句,大道理更是貫穿其中。
“安靜”一詞,周國平寫了好幾篇稿子。
其中,《豐富的安靜》便引發了我的共鳴。
確實,我也喜歡安靜。
歲月靜好,是世間人生追求的生活目標。
托爾斯泰的說過,“隨著年歲的增長,我的生命越來越精神化。”這里面的精神化,不是衰老的意思,而是精神越來越強大。所謂成功的人,都把日子過成超托的樣子。擺脫了外界的虛名浮利,得到了強大的精神寶藏。
人生的追求,也從物質上變成了精神上。
豐富的安靜,是一個人經過驚濤駭浪的拼搏之后,換來的安靜。此刻的安靜,已經不是最初意義上的安靜了。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歷程中,前半程大致都差不太多,只是在人生的后半程才有了不同。
孩童時代在父母的呵護之下,無憂無慮的成長,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
即便學生生涯就有了學習的壓力,考試的懼怕,其內心也是相對單一。同學之間的競爭,相對漫漫人生,還屬于初級安靜的范疇。
只要進入了社會之后,長大成人了,成為社會的精英,家庭的主力。為了獲得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要素,需要我們通過勞動去交換。
瑣碎的生活、高壓的工作,再能有安靜的生活,就是人生的一種奢求了。
蕓蕓眾生當中,我們擔負著很多的責任和義務。想尋求安靜必須要付出一定代價。
擁有安靜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擁有自由。
自由包括財富的自由、時間的自由、心靈的自由。
能有多少人會達到財富自由,大部分人都是努力工作,為了家庭拼命掙錢,只有少數一些人經過努力的奮斗,獲得了大量的資本,才有資格稱得上財富自由。
但是,時間的自由依然還需要修煉。
一個人通過前半生的浴血奮戰,積累了龐大的資本,足以讓自己的后半生衣食無憂。然后還能夠看透塵世,懂得舍得,把時間當成了自己的朋友。
把時間當成了自己的朋友,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做的起的。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很公平的,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一年都是365天。你可以忙忙碌碌,也可以逍遙自在。可能不得不為了生計打拼,可能有機會享受人生。
聰明的人更懂得選擇,選擇什么時候去奮斗,什么時候去享受。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擁有自由的時間更長。
如果時間真成了自己的朋友。那前面說的生活中的安靜,也就實現了。不必擔憂生活中的財富問題,也不會擔憂慢慢溜走的時間。
因為,有著強大的心靈自由,滋養著自己的生活。
如果時間真成了自己的朋友,可以安心的享受著自己的生活,享受著心中那份豐富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