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叫陳樹的女孩兒,大學畢業后,經過幾年辛苦打拼,終于坐上了公司高管的位置。不僅生活優渥,還有一位深愛自己的男友。
可天有不測風云。在一次診斷中,她不幸被查出患有癌癥。當生命所剩無幾時,她想在最后的人生時光中,做一次最美麗的新娘。
但就在婚禮的前三天,一位心理醫生的突然到訪徹底打亂了她的計劃。之后,她在一次次的意象診療中,用愛療愈自己,最終竟奇跡般地重獲新生。
這個故事來自著名心理學家朱建軍的《藥樹》一書。這本心理治療類小說,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道出了每個人只有“重建心理”,才能重啟人生的新篇章。
01 癌癥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還記得“跑馬抗癌斗士”賀明的故事吧?
2016年,賀明被查出肺癌晚期。當被告知僅剩下三個月的時間時,他決定開啟一場人生馬拉松之旅。
2017年,他完成首個半馬。隨后,他決定挑戰100場馬拉松。在2019年,他完成了一場6天6夜的超級馬拉松。但在2020年6月5日,他的病情再次惡化,百馬夢想也最終被迫停在了第61場。
賀明的抗癌故事曾鼓舞過無數名網友。人們在他身上看到了一種對生命的執著與渴望。但是,顯然在生活中,大部分人無法成為賀明這樣的精神強者。
《藥樹》中的主人公陳樹就是這樣的人。她與大部分癌癥患者一樣,在與病魔的斗爭中,敗下陣來,只能看著生命之花一天天慢慢地枯萎。
心理學家海音的到來,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陳樹心中的陰暗。第一次的心理診療為陳樹封閉的世界,打開了一扇天窗。
陳樹本打算三天后完成一場夢幻般的婚禮,然后,準備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大家的祝福聲中,離開這個世界。但是,海音的到來,讓她開始重新審視生命,重新認識真正的自己。
很喜歡《灌籃高手》中,安西教練的一句話:“直到最后時刻,也不要放棄希望,如果你放棄的話,比賽就到此結束了。”
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場比賽呢?斗志決定結果,而比賽的結束,則從我們決定放棄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
02 愛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動力
陳樹在接受癌癥治療后,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已經多次收到醫生下達的病危通知書。她與其他癌癥患者一樣,欣然接受著生命的倒計時。
心理醫生海音也曾是一位癌癥患者,她受朋友委托,去醫院為陳樹做最后的臨終關懷。這次的診療讓兩人發現一個問題。
如果說,婚禮是陳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么,她真的甘心在三天后,離開這個世界嗎?
顯然,陳樹心有不甘。雖然,未婚夫為了這場婚禮精心策劃了多日,喜帖都已發放至親朋好友手中。
但當陳樹得知,身在國外讀書的弟弟無法趕來參加婚禮時,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她要等唯一的弟弟回來,才肯舉辦婚禮。
在陳樹的記憶中,媽媽只愛弟弟,從未愛過她這個女兒。她對家里唯一的價值,就是成了供養弟弟的“扶弟魔”。
這些年,她對媽媽的怨化成了無聲的冷漠,加上工作繁忙,平日里,她很少回家。可這次生病后,媽媽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天天往醫院跑,給女兒拎來大包,小包的各種補品。
天下哪有父母不愛子女的呢?或許,有時只是他們的表達方式出了問題而已。
后來,陳樹在了解中,才得知原來媽媽是在延續姥姥的教育方式。姥姥小時候,因為家里窮,險些被送人。所以,在姥姥心中,女孩子就要用勞動來體現價值,這樣才能立足。
在心理醫生海音的幫助下,陳樹走進異象世界中,慢慢理解了母親,走出了原生家庭對自己造成的傷害。重獲親情之愛的陳樹,也對生命更有了渴望。
古代的大醫華佗曾說:“善醫者,先醫其心而后醫其身。”
有時候相對于病情本身,患者的心理更為重要。心病還需要藥醫,而唯有找出病癥根源,才能療愈心傷。
03 愛別人的同時,也在療愈自己
陳樹在心理醫生海音的幫助下,學會了走進意象的世界,去療愈自己。后來,她的病房來了一個年輕女孩兒。
這個女孩大學未畢業,就不幸被診斷出癌癥。與陳樹不同,女孩的父母生活在鄉下,生活困窘,無力支撐女兒昂貴的治療費用。
女孩兒讓陳樹心生憐意,她的身體剛見好轉,就不顧心理醫生的勸告,執意幫女孩兒做起了心理治療。可最后,女孩兒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女孩走后,陳樹一度陷入自責中,她認為心理療法無法治愈癌癥,也拒絕海音再為她做心理診療。她的身體隨后也開始每況愈下。
癌癥病情的反復,心理療愈的周折,就像生活中的我們一樣,總是在困難與選擇之間徘徊不前。幸運的是,陳樹最終猶如一只蝴蝶,沖破內心阻礙,化繭成蝶,戰勝了病魔,重塑了人生。
陳樹在《藥樹》的結尾中說:“病何嘗不是一種藥?我藥不是得病,渾渾噩噩地過一輩子,然后糊糊涂涂地死掉,又有什么意思呢?”
這句話其實道出了每個人的心聲。人生在世,有多少人可以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呢?
我想這就是朱建軍的《藥樹》,留給我們的一些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