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舉水河鄧家畈橋段發生一起慘劇,14歲的初二學生某某與同學一起游泳,不慎滑入深水區,無人及時搶救,失去了花朵一般的生命。
前一段時間,老家這一帶一直是雷雨天氣。每天不是暴雨就是大雨,反反復復,猶如犯了神經病。池塘的水滿了,河里的水漲了,平時的淺水區變成深水區,隱藏著無盡的危險。
而自前天起,太陽憋著一肚子悶氣竄出來,熱騰騰地,帶著無窮的威力。干活出汗,走路出汗,坐著聊天,汗也不分場合地出來。
天熱了,連玩手機也嫌煩躁,捏著一手的汗,又濕又燙。水就成了孩子們最好的玩伴,釣龍蝦,捉魚兒,洗冷水澡,哪兒的水干凈,哪兒的水深,在燥熱的暑假,哪兒斷不了孩子的身影。
我小時候也是無水不歡。七八歲時,我就可以嫻熟地運用各種泳姿,繞著村中的大塘氣定神閑地游幾圈。我可以在水中憋氣一分多鐘,一個猛子扎下去,黑乎乎的腦殼從三四丈遠的地方如一只皮球,晃晃悠悠冒出來。
那時的農村,沒手機沒電視,打牌賭博的現象極少。夏天人們消暑,要么躲在樹蔭底下,或聊天或瞌睡,用蒲扇打發時光,要么溜進池塘或河里,將熱氣與涼水交換。
彼時的池塘清幽幽,可洗菜,可浣衣,彼時的河水清亮亮,可直接伏下身子喝或挑水燒飯。
彼時的娃兒一個個都是水中鮫龍,十來歲倘若不會游水,會被人當作低能兒,成為笑談。
彼時的水里,大人笑,小孩跳,魚兒忙著竄,浪花急著飛。
每年,除了有意投水自盡,幾乎沒淹死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