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和朋友逛街,一路上我和她聊得幾乎都是自己的父母家人,在人流群眾走著走著,不經意看見走在我前面一位穿短袖旗袍裙的中年女士,我突然笑著對朋友說了句:“好想看看我媽穿旗袍的樣子,應該還不錯~”之后,我和朋友聊起各自的爸爸對媽媽的穿衣品味的評價~
我的父母和朋友的父母其實有個地方是相似的,都是相親結的婚,但父母之間很不一樣,我爸不太浪漫,哄老婆也不咋滴,只是很會發揮好男不跟女斗的風度,偶爾我媽來火就安靜地聽著,再不然主動地去干點活做頓飯,也幾乎沒看他幫我媽買過什么衣服、禮物之類的,對于我媽的衣品,更是時不時直男癌就脫口而出“很難看”······
對比一下,朋友的爸爸就比較浪漫,分隔兩地經常會主動給老婆打個電話聊聊天,也常常給她買衣服,倒不是被迫,似乎還很樂在其中,只是可愛的是,朋友的媽媽不太浪漫,也不喜歡她爸爸的眼光,常對女兒抱怨道:“買得這么年輕,這么小女生,怎么穿的出去?”朋友只能無奈地笑著說:“我爸是挺浪漫的,就是娶了一個不懂浪漫的老婆”,朋友的媽媽我見過一次,很務實,也很隨和,性格好,又沒什么脾氣,所以說雖然媽媽不浪漫,但也不怎么向他爸爸的一番熱情潑冷水,夫妻相處之道也和諧。
總的說來,我的父母都算是低調不太會在生活上講情調的人,偶爾想夸夸自己的老婆也就在飯桌上:老實地說,我媽的廚藝在三妯娌里算最差的,所以有時候能稱得上好吃的話,我爸也會夸,就是夸的也相當有無產階級頭領的怪調:“xxx同志,(我媽的名字),特別跟你提出表揚,今天這道菜做得相當不錯,有煮出我的水平”,之后話風轉的也快,夸完也就沒了,喝兩口酒接著埋頭吃著他的飯,這就是他們共同生活近三十年的日常,沒什么可炫耀的,也沒什么好抱怨的,酸甜苦辣,平平凡凡,一生。
我三叔也屬于木訥老實的人,他頭腦中的生活就是一日三餐,但我三嬸不是,她喜歡在辛苦的生活里有些驚喜,我記得有一年過年的情人節,大概是看家附近的小伙子都去給自己喜歡的女生送花,我三嬸就開始抱怨說:“結婚這么多年,你三叔一朵花都沒給我送過,真實的~~”,話大概是被我們這些晚輩給帶給了三叔,快吃午飯的時候,看著三嬸捧著個從奶奶的菜地里摘回來的菜花,無奈地笑著說:“別人送玫瑰花,你三叔就送了個菜花,真是太不浪漫了”,大家都覺得好笑,我三叔還相當正經地說:“別人的花又不能吃,沒用,送的菜花還可以吃”。從我爸和我三叔看,老實人的浪漫里不是帶著點一本正經就是帶著點淳樸的生活氣息,但是很有趣。
我父母、三叔三嬸還有我朋友的父母里,我父母的三觀是最相似的,過日子對他們來說不需要所謂的這種浪漫,踏踏實實經營好家庭就是好的,但是我也慢慢地發現,在時間磨合下,相反的不一定處不好,就是看誰能多主動,誰能多給點面子······
很早之前,我不知道從哪里看到的一句話:夫妻相處,不是戰場,講的不是爭強好勝,而是相互退讓,肯定都會有些“自我”要犧牲,只是看誰要舍棄的多一些,誰多誰少不要太計較,只要記得倆人的退讓都是為了經營好一輩子的婚姻,我想這需要一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