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飯,吃完飯我請你參觀我家電冰箱,看里面有沒有你最喜歡的小布丁”
“嗯~好。”五歲的小屁孩扒了兩口飯,頓了頓,說“我覺得你騙我”(捂臉,現在的小孩子都這么不好騙嗎?)
“我沒有,騙你是小狗”
“騙我是小貓吧,小貓比較可愛”(我和貓都感到很榮幸)
昨天和小朋友們相伴,特別愉快的時光。
提到貓,想到最多的形容詞是可愛?嬌憨?任性?高冷?貓不同狗,總有一種若即若離、特立獨行的神經質。
宮崎駿筆下的貓多姿多彩,最暖人心的龍貓,不知道該不該把它劃為貓類,看那胖乎乎懶洋洋的神態,給小女孩撐傘不正眼瞧人的樣子,應該是貓。
貓與12生肖
只要提到貓,每個人估計都能把它的特點描述一二,特征這么突出的貓居然沒有出現在12生肖里,真是遺憾。不然,到了貓年,那吉祥物得做到多可愛呀。哪里有世界大牌生肖設計的尷尬呢?
為什么貓沒有登上12生肖的光榮榜?最經典的故事是說:當初天帝發出通告,要選12只動物作為屬相。動物界沸騰了,作為眾望所歸的貓不僅能入選,而且肯定能拔得頭籌。這是毫無懸念的事。老鼠卻巧施奸計,把貓灌醉,等貓醒過來奔上天庭時,12屬相已經塵埃落定了。于是,貓與鼠就有了不共戴天之仇。
這個故事很經典,因為它不僅解釋了貓在12屬相里離奇缺席,也有力的證明了“喝酒誤事”的道理,而且順帶讓我們明白了貓鼠為何是天敵。風格很孩子氣,卻講到了點子上。貓確實“遲到”了。
在12生肖成型的年代,我們還不十分熟悉貓。
貓與宗教
古代人有很多動物崇拜,宗教也與這些動物崇拜有關。我們熟知的“臘八節”其實是和貓有關的節氣。現代人提到的臘八節,就想到臘八粥,臘八蒜。我們把12月稱作“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典禮的名字,在冬至之后舉行,所有這個月也被叫作臘月。而且臘八不是指臘月初八,而是指祭祀八位神靈,這八位里就有貓。
為什么要祭祀貓?《禮記》里說:古代君子,受過誰的恩惠,就一定要報答誰。祭祀貓神,是因為他吃田鼠,祭祀虎神,因為他吃山豬,祭祀河神,因為對農耕有利……只是古時候的人把貓稱作“貍”。在埃及,也有貓神崇拜。在這里,其實很難感受到人們對貓的尊重,因為,用康德的倫理法則,要把貓看著目的,而非工具時,才是尊重。
不管尊不尊重,到底還是要供起來拜一拜的,禮遇也不差。
只是,無論哪一族的歷史都是以悲劇為基調,貓族歷史也不例外。
我們把眼光移到遙遠的西方。看看在基督教統一歐洲時,貓的地位是怎么一落千丈的。
首先,傳播文明的書本上,從那時起就很難覓得貓的身影,你可以看到大量的馬或狗。但在15世紀修道院壁畫上,出現了一只很容易被人看到的貓。那就是宗教畫里面最常見的題材“最后的晚餐”。基督和全部門徒都坐在長桌的后面,面向猶大,也面向觀畫者,猶大一人背對你而坐,腳邊伏著一只灰貓,神態沉靜,回頭看著畫外的你。
宗教畫里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沒有象征意義的,不僅僅是滿足構圖而已。孔雀象征不朽,鷓鴣象征真理,桌上的櫻桃和背景里的果樹象征著人類如何從伊甸園一步步走向墮落。那這只灰貓象征著什么呢?
那雙凝視你的貓眼,直視片刻總是讓人不舒服。它就是魔鬼的化身,已經誘惑了猶大,正在尋找下一個目標,或者正是畫外的你。
這只是貓開始邪惡化的開始。接下來的事幾乎成了所有驚悚故事的母本。
在一個寧靜的小鎮上,一個青年上山打柴遭遇三只貓瘋狂的襲擊,他手忙腳亂的揮舞木柴,好不容易擊退了貓。平安之后,剛到家卻被警察帶走了,指控他犯下了嚴重的罪行,被莫名其妙關進了監牢。青年一再聲明自己的無辜,想要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最后法官厲聲質問:在某月某日某時某地是不是打傷了鎮上很有聲望的三位女性。青年使勁回憶,那個時刻正是他被貓襲擊的那天。
貓,女人和巫術,構成了驚悚故事需要的所有因素。中世紀西方瘋狂的獵殺女巫狂潮,也連累了貓。
這世上有太多神秘可怕的事情發生,卻找不到答案。比如年景不好,疾病蔓延,這些不是女巫搞得怪,那還能是什么呢?
不合群的女性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舉止怪異或服裝奇特肯定和巫術有關。街坊鄰居、政府、教會用盡各種殘忍又正義凜然的方法逼供,要她們招出自己的“真實身份”,以及如何化身成貓與貓發生不正當的勾當。
《變形記》描繪了一群黑貓爬上屋頂,化身女巫,騎著掃帚裸身飛去的恐怖夜景。
貓咪們受到了空前絕后的打擊,各種暴行使貓的數量銳減,以黑貓為最,因為它們比同類更神秘,更容易融于夜色。
瘋狂的獵貓運動帶來了另外一場災難。不難想到,身為天敵的老鼠,在貓被當作邪惡的化身大量消滅之后,鼠界迎來了“嬰兒潮”,也帶來了鼠疫。
就像為貓咪界打了一場聲勢浩蕩的復仇之戰。這不是什么以德報怨的戲碼,而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自然結果。
《鼠疫》是一本純虛構的書,里面神甫引用《圣經》里《出埃及記》有關埃及發生鼠疫的一段話:‘這災禍第一次在歷史上出現是為了打擊上帝的敵人。法老反對上帝的意旨,鼠疫便讓他屈膝。有史以來,上帝降災都使狂妄自大的人和不辨是非的人匍匐在他的腳下。對此你們要仔細思量。現在跪下吧!’”
貓到底和女巫有什么關系?它們合伙都干了些什么勾當?在殘暴的剿殺運動結束之后仍然不得而知。這恐怕需要更加復雜的神學解釋。至今,黑貓仍然是西方世界帶著魔性的禁忌之物。
還好,世界很大,在穆斯林的國度是貓的樂土。它們仍然可以漫步在溫暖的午后陽光中,理由很簡單,因為傳說默罕默德某次要做禮拜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愛貓正在甜甜的酣睡,正好壓住了自己的衣袖,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剪斷袖子靜悄悄去做禮拜了。這個典故奠定了在穆斯林世界里愛貓基調。
貓與階級斗爭
貓咪到底屬于哪個階級呢?
答案不言而喻:有能力、有心情養寵物貓的,肯定不會是勞苦大眾。
小說《屠貓記》給我們講了一個階級產生之后的資本家家里發生的故事。印刷工徒弟密謀反抗師父,在屋頂模仿貓叫,惹得師父開始下令捕貓,徒弟假裝聽從,把師娘的灰貓當眾虐死,而師娘卻從中嗅到了謀反的味道。
工人對待貓咪很殘忍,就像師父對待這些工人徒弟一樣。越是高等的動物,越是有虐殺的傾向。貓捉老鼠經常能看到這種虐殺行為。
要生存下去需要練習捕食,否則會被淘汰掉。而練習捕食,需要有強烈的殺戮沖動。沖動越強大,生存優勢越大。人類的殺戮沖動是進入文明社會之后才成為問題的。所以,歷史上的十字軍東征,就是殺戮沖動得到宣泄的例證。
天性是無法避免的,無論獵巫、獵貓還是十字軍的相互討伐,都是響應這種天性的“狂歡”。
當人類社會越來越文明之后,我們只能在娛樂和體育活動里得到這種天性的釋放。所以,運動會和演唱會成了我們能夠看到這種“群魔亂舞,丑態百出”的場所。貓咪此時可能只是伏在主人腳邊,靜靜看著電視。
ps:某日,聽了熊逸老師的貓咪帝國,縱橫捭闔,用貓咪把整個人類發展的一面呈現了出來。一直想把我關注的重點歸納出來備用。所以今天試了一試,留在這里,慢慢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