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剛剛為止,
? ? ? ? ?我寫了1篇,“覺得自己重要是一種病”,這個標題無恥的抄襲了一個指路明燈的公眾號的,當時覺得特有道理,心靈有了輕松和放松,覺得真正得到了解脫。
? ? ? ? 我還寫了1篇,“覺得自己不重要是一種不負責任”,這是車上思索偶然所得,你會發現好像也對哦。凡此種種確實是一種不負責任。
那我們該怎么做呢?尷尬了吧,無助了吧,不知道手腳該放哪里了吧......
? ? ? ? 幸好我還能繼續思考,感謝智人有了這個獨特的特質,(某種程度上也要憤怒這個特質......)讓我想起了昨天晚上看到的一句話:有一個事物怎么可能即簡單又復雜呢?取決于你給復雜做什么樣的定義。
? ? ? ? ?所以,一個事情即重要又不重要,這取決于你的定位,這個定位又該如何理解呢,借用觀眾圈和影響圈,我們可以先看到這樣的圖像。
1. 能達成,有掌控,活得好。當在影響圈里覺得自己重要的時候呢,就會有目標,有成就感,每天都進步,自然開心得不得了,這也是要事第一的一個基礎;
2. 本可做,不去控,活得悶。當在影響圈里覺得不重要的時候呢,就是一種不負責任。本該你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放棄了,那本該有的權利和收獲也慢慢減少了,影響圈也越來越小。大家都覺得你沒擔當,自己也覺得沒啥重要,越活越沒勁頭。有時候也覺得自己的事情沒做好,所以就找不到傾訴的合理化的理由,只好悶在心里。
3. 不可做,無法控,活得煩。當在關注圈里覺得很重要的時候,就是一種病,其他人覺得你管得多,相關決策人和要害人覺得在看戲,有的人覺得就是白費功夫,如果堅持的人在這里堅持就會活得很煩躁,覺得都是為大家好,怎么就都不領情呢?當然,在這里是一個將關注圈事物變為影響圈的一個地方,我們可以提出建議,意見,至于是否采納,這不是我所關心的,所以標明在這個象限之后,提出建議、意見,結束了。
4. 不可做,無法控,活明白。當在關注圈里覺得自己不重要的時候,就是一種豁達,一種生活態度。即然自己做不到,也無法掌控,就不去掌控,自然就獲得豁達了。
這個要放在不同角色中,就會有不同的解讀。
作為父母,教育、引導子女本身是重要,影響圈的事。孩子的發展、變化就是關注圈里的事情,如果自己感覺重要,變成一種病,可能是抑郁、狂躁、煩惱...;如果感覺自己不重要,就是一種豁達,生活態度。所以,我們作為父母要持續教育、引導,變換不同方法,如果變化不大,等或者檢討自身方法,關注變化就好
作為工作人,團隊領導者,重要影響圈是對確定性的事情要先做好;對關注圈的事情要淡化,該提建議就提,提完就結束了。
不同角色,自然有不同的分類,看好自己在哪里?覺得在在哪里舒服,不妨呆在哪里,無所謂正確與否,當然有一天,總會進行變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