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將淘汰的綠皮火車進行改造,打造集文創、商業為一體的青年創業創意社區,建成占地2萬平方米的雙創火車小鎮,共有20節綠皮火車車廂。目前有社區便利店、創意花坊、連鎖簡餐等創業項目入駐創意小鎮。(12月23日 新華網)
說起綠皮火車,人們并不陌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這種綠皮火車曾是鐵路客運的主力,可以說“綠皮車”承載了幾代中國人的記憶,雖說那時乘坐“綠皮車”出行給我們的感覺是擁擠、條件差,但因為票價低廉,很受外出務工人員、學生族等低收入人群歡迎。綠皮火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難忘的一種記憶。隨著時代的進步,設施落后的綠皮火車逐漸被速度更快、構造設施更先進的空調客車和動車組所取代,漸漸的淡出了歷史的舞臺。
盡管綠皮火車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然而經過創客們的創意打造,綠皮火車搖身一變,又以文藝范氣質重新回歸了人們的視線。綠皮火車之所以熱受追捧,可以反映出,人們的生活品質已悄然發生了變化。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出行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從最原始的滿足于能走得了,到走得好,再到體驗式出行。這一切都能看出,人們的精神層面需求得到了更多的滿足。正如以哈爾濱的濱洲鐵路橋為核心建設的鐵路文化公園,南京的“外灘”以火車輪渡老棧橋為背景的火車主題公園,武漢高校內“工業風”的食堂等等。透過綠皮火車,可以讓人們認識到,綠皮火車不再是一種純粹的交通工具,更是一個時代的見證。
變廢為寶,應當成為一種時尚。從環保意識上來說,把火車融入生活,無論是變身宿舍,還是打造成主題公園,亦或是搖身變作別有風味的餐廳食堂,都是一種資源再利用。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大到大型工業設施,小到家庭生活用具,被淘汰下來的廢舊物資數不勝數,而其中有很多設施和物品其實還有利用價值,都當廢銅爛鐵或垃圾處理未免可惜,也不夠環保。讓“變廢為寶”成為一種時尚,重視研究如何讓廢舊設施和物品“華麗轉身”,特別是一些蘊含著濃厚歷史色彩的工業遺產,用創意思維讓其與旅游、餐飲等休閑業態結合,將會成為現代化城市中的別樣景觀。
變廢為寶,是切合時代發展和環保事業需要的最好思想:在各類資源浪費越來越嚴重,各類廢品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充分發揮創意技能,實現廢物新用,才是我們最應該探索的新方向。
古人云:“知之非艱,行之唯難。”一種時尚的形成,需要一種持衡的堅持,但更需要一種持衡的宣傳。讓變廢為寶成為一種時尚,大膽的走出一條綠色循環經濟之路,沉下身子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嘗試,為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雙贏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