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辦馬拉松好幾次了。
最開始的時候需要看準時間速度報名,因為名額有限,現在甚至需要抽簽“搖號”。但是不變的,是需要收報名費。
一開始當我把消息推送朋友圈的時候,不少驚訝:咦,馬拉松報名還要收費?
他們的想法出發點很簡單:這類類似公益性質,有利于宣傳全民健身的活動,有關部門出錢讓群眾免費參加就好了嘛,皆大歡喜。
嗯,貌似聽起來比較有道理,但為什么不這么做呢?
雖然我自己已經有答案,不過還是找了找先看別人怎么說的:
“馬拉松賽事一般有很多贊助商,贊助商的贊助形式不同。
有些贊助上只贊助1~10名金錢,有些免費或者打折幫忙報道/廣告/宣傳/開幕儀式/其他活動,有的提供飲品(免費/打折),有的提共服裝(免費/打折)。同時很多馬拉松服務人員都是志愿者。所以說,馬拉松雖然有很多贊助商,但是并不能包括所有費用。。
參賽者需要交一定的費用來支付贊助商支付不到的費用。
還有志愿者,雖然他們免費服務好幾個小時,但是他們也要喝水,到時間也得吃飯,可能也需要活動的服飾等等,這些費用也需要一定資金。
馬拉松時間久路線長,需要很多部門同時協調組織(交通管制/公安/保潔/醫療等等)這方面的費用也需要參賽者交錢吧。
總之,馬拉松有贊助者,但沒有贊助者那么財大氣粗,包攬全部費用。”
上面的答案來自網上,很具有代表性,方向是考慮到實際舉辦的成本情況,并且這種賽事貌似有關部門不會有資金上的支持的樣子,所以很實際。
不過我有自己的看法:篩選參與人員。
這其實很簡單,想一下國人的特點,免費的東西往往會有什么后果?浪費。
因此設想一下如果馬拉松報名免費,這有限的名額被占滿的可能情況是什么?嗯,免費參賽啊,報個名吧。到了比賽當天,哎呀,睡過頭了/今天不舒服/今天有飯局/今天要下副本/突然不想去了……這是多大的資源浪費?
就像羅輯思維真正的粉絲一定要交會員費一個道理,設置一個費用門檻,除了出于盈利和成本的考慮,篩選良性用戶/參與者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
無規矩不成方圓,跑馬拉松本來又不是要走屌絲經濟、要流量,豈可亂了套。
以上。
要開始好好鍛煉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