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種圖書出版發行,如何從中獲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信息垃圾,考驗著讀者們的智慧。而對不同人來說,書籍所帶給他們的意義也是不同的。對于傳奇文學評論家角谷美智子而言,書籍一直是一處心靈的避難所。一些小說中的人物對她童年時的自己來說是如此真實,以至于她擔心如果她打開書的封面,他們可能會在跳出書頁來到現實。在《角谷的藏書架》中,她提供了100部小說、非小說和詩歌作品的名單,這些都是她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出來的,并熱情洋溢地解釋了為什么每部作品都對她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荷馬的《奧德賽》到馬丁·路德·金,再到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直至埃琳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小說,《角谷的藏書架》中涵蓋了豐富而廣泛的新舊經典,這將有助于幫助讀者建立一個全面的文學觀。而書中所配的華麗插圖在角谷鼓舞人心的文章之間穿插,讓人更加沉醉于閱讀之中。《角谷的藏書架》為我們指明了我們需要讀的下一本精彩讀物,并為我們證明了一個不容錯過的提醒——為什么我們首先愛上了閱讀。
她的選擇既多樣又豐富:威廉莎士比亞的戲劇夾在蘇斯博士和瑪麗雪萊《弗蘭肯斯坦》的章節之間;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不包括洛麗塔)的書之后是阿扎爾·納菲西 2003 年的回憶錄《在德黑蘭閱讀洛麗塔》;體育部分由穆罕默德·阿里的書籍組成,角谷將這位杰出的運動員描述為一個超凡脫俗的人物。
鑒于角谷曾經是《紐約時報》首席書評人的背景,這些頁面不可避免地被視為文學批評,盡管每一頁都得到了積極的分析。每本書都有一兩頁的篇幅闡述了書名所包含的內涵,或者他們所討論的內容如何成為今天的一面鏡子。
對于每一本書,角谷都會觸及情節,并簡潔但雄辯地寫下了為什么這些書很重要。這里不涉及劇透,但如果從未讀過某部作品,這會讓我們能夠從一無所知中走出。角谷對這些作品的熱情是顯而易見的,而她對這些作品的作者也非常尊重。
也許不可避免的是,角谷所選擇的大多數書籍都是來自美國作家或移民到美國的作家。畢竟是發表在《紐約時報》上。這種選擇不是負面的,但可能意味著對于一些讀者來說,選擇的書是他們不熟悉的。
與所有的書單列表一樣,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個人選擇。一個讀者最喜歡的書可能是另一個讀者最討厭的書。這些書很吸引人,因為它們不僅有助于突出可能與讀者擦肩而過的書籍,還可以深入了解另一個人的閱讀習慣。
在一個被政治和社會分裂的世界里,閱讀顯得更加重要。它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截然不同的生活,并感受到人類的共同快樂和遺憾。這也就是本書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