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視頻說“如果你將賺錢視為最重要的事,那么你將終其一生,完全在浪費時間,為了維持生計,你將一直做你所厭煩的事情,這是多么的愚蠢。與其過一種漫長而又悲慘的生活,不如選擇短暫且充滿樂趣的人生,畢竟,倘若你真正愛你所做的,那么它是什么,就不再重要,你終將成為你所熱愛之事的能手。”
毒雞湯有好多,都在宣揚某一種主義,不管是努力奮斗還是什么歲月靜好,都旨在維護一種綱常,一種人們夜以繼日從出生從被開始教導就開始接觸進而習慣的「日常」,也有人鼓勵去做你真正想做的,只不過被更多的人以現實壓力束縛所拒絕。其實因循守舊的人大概就是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熱愛的是什么,可能懶散享受像個寵物似的活著就成了許多人的最高追求,沒有除了普世價值觀之外的更多思想。人之幸事在于人有心有感情有思想有態度,人之不幸也在于以上感官全部都麻木。
“他們不是給你人生建議,他們是已經放棄了自己的人生了,還來建議你也一起放棄。”
還有人的借口是「責任感」,這個詞一直覺得怪怪的病態,有點壓迫感,其實過不好自己,活的不痛快整日壓壓抑抑才是最大的不負責任。
“恕我直言,我真的不知道這種犧牲個體意志所營造出來的集體氛圍有何意義可言。”
只不過,這里所說的更多是說人們其實一旦發現了自我真正想要做的事,并花了心思精力去做去雕琢,就可以通過它來立足,比大家口中的搬磚不是收獲更多?不管是精神還是薪酬,不過大多數人從小就沒有培養過,只知道重復性的去干活...就是想說不要過于價值單一,金錢物質是追求不完的,多少算是有保障呢?如果那個目標是根本完成不了,為什么要執著于它?不過現實的費用所造成的痛苦負擔這也是整個群體的悲哀…如果追求的東西本身就是一定需要一些金錢數額去完成的,那也無可厚非了,只不過一定還有其他的事物存在于這個地球上,而非一日三餐。
說直白一點,你能看到這條說明你有手機有網絡,最起碼你就不是變形計里大山里的孩子那種特別拮據的生活狀態,溫飽是可以的吧,而之后你所從事的那就是你的選擇了,不用找借口,不管是圖什么,那是因為你的價值觀引導了你的思想迫使你做出那樣的選擇,最可惡的難道不是一邊咬牙切齒整天哀嚎自己所做的,然后又一邊去不停重復操作嗎?這么講也是因為太多人為了那些紙張數字(對就是錢)去做一些XXX總之就是比較反感的事,然后你花的時候真的好受嗎?
墻倒眾人推 墻沒倒的時候那就是眾人扶的,許多陋習不就是順從慣的么,這個才叫慣吧...
《稀缺》里說:“窮人和過于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占據。在長期資源(錢、時間、有效信息)匱乏的狀態下,人們對這些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壟斷了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
多數人都被具體而實在的眼前事所一葉障目,除此之外看不到別的,但有沒有想過如果推翻這些概念,這一切原本都是本不復存在的。很多事情根源上就沒什么道理,它所布置而遺傳下來的所謂現代人的現實,又有什么可遵循的。你拿謬誤的框架去檢驗這些話,能得出什么呢?